王祎晨
摘要:針對風電不同時期運維管理工作闡述了質保期模式、備品配件、人員技能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有關建議。關鍵詞:風電場;質保模式;備品配件;檢修維護
1當前風電機組質保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質保模式主要存在設備健康狀態差、考核難度大、業主維護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難以提高、風電機組通過出質保驗收困難及雙方關系被扭曲等問題。
1)設備健康狀態差。業主對風電機組廠家提供的質保服務管理松散,對工作過程缺乏監督和驗收;并且風電機組廠家提供的現場維護人員容易產生得過且過的心態,工作中存在為了交差而應付的現象,導致質保期內風電機組的維護檢修質量不高;甚至還存在現場維護人員修改風電機組參數、屏蔽告警信號等惡劣行為,許多影響風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隱患被隱藏或掩蓋,導致質保期結束后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明顯下降。
2)考核難度大。由于質保合同中未對風電機組廠家在質保期內的維護檢修工作的內容、質量等要求進行具體約定,也未對考核辦法進行規定,導致業主無法對質保期內的維護檢修工作進行逐月、逐季及逐年評定和考核。
3)業主維護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難以提高。質保期內的維護檢修工作全部由風電機組廠家負責,業主維護檢修人員對維護檢修工作的參與度低,且業主派駐現場的維護檢修人員也較少,導致這些人員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提升,質保期結束后仍無法勝任風電機組的維護檢修工作。
4)風電機組通過出質保驗收困難。由于運行中的風電機組超過質保期規定的時間后尚存在未解決的問題,因此不能通過出質保驗收,造成風電機組無法按期退出質保。對于未通過質保驗收的風電機組,廠家仍需提供無償質保服務,但存在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難以保證工作質量。
5)雙方關系被扭曲。業主一方面抱怨質保期太長、設備的維護質量不高,其維護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難以提升;另一方面,在質保期結束后,業主又將維護檢修業務委托給風電機組廠家,這意味著業主認可風電機組廠家質保期結束后的維護工作,卻不認可質保期內的維護工作。在無法滿足出質保條件的情況下,風電機組廠家一方面愿意放棄某些權利,比如付費給業主,由其自行處理風電機組存在的問題,進而主動中止質保服務;另一方面卻積極爭取出質保后的機組維護檢修業務,這意味著風電機組廠家愿意接受質保期結束后的維護檢修工作而不愿意接受質保期內的維護檢修工作。
1.2原因分析
當前風電機組的質保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未將質保期內的工作內容按照性質進行分類管理,而是混合在一起,導致邊界模糊,責任不清。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責混雜。在質保期內風電機組的任何問題都由風電機組廠家負責解決,其既承擔質量責任又承擔維護檢修責任,而業主卻未按照設備維護者的職責和標準對設備進行管理,導致風電機組廠家的角色與職責不匹配。在出質保驗收時發現的問題,無論是否是質量問題,全部要求由風電機組廠家解決,常造成風電機組無法按期退出質保。
2)管理缺失。業主認為風電機組的維護檢修是風電機組廠家在質保期內的職責,因此將維護檢修工作的內容、時間、質量、人員全部交給風電機組廠家來管理,而對維護檢修過程缺乏監督,對維護檢修成果缺乏驗收,直接導致維護檢修的質量難以提高。例如,有的項目是在風電機組出質保驗收時才發現維護檢修資料存在缺失;一些本應該在日常維護驗收中發現和解決的問題直到出質保驗收時才能夠發現。
3)考核失效。質保期內的設備質量問題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由于檢修質量不高或維護不到位造成的,而多數風電機組合同未規定如何考核質保期內設備維護檢修服務的質量,導致維護檢修工作難以考核,阻礙了維護檢修質量的提升。多數業主以扣留部分質保金作為考核時的懲罰方式,而質保金的結算是在質保期滿出質保驗收完畢后進行的,時間跨度長,考核缺乏抓手,導致風電機組廠家維護檢修人員缺乏動力和壓力。
2風電場運維管理優化措施分析
2.1加強運維管理基礎工作
2.1.1加強設備管理
風電場運行設備較多,管理時必須貫穿風電場的整個運維過程,在設計初期和前期建設階段就應開展相應工作,對風電場的規劃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議,避免出現不可逆的設計、建設缺陷。風機運維管理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其分布分散且環境惡劣,所以做好設備的定期維護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管理中風電場應以各項專項檢查為抓手及時發現、整改設備隱患。
2.1.2加強技術管理
風電場運維管理技術內容復雜,要注重細節,促使管理標準化。另外,隨著缺陷的增多,還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信息系統,為后期運維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2.2加強對運維管理人員的培訓
2.2.1做好安全培訓
對風電場而言安全管理工作應處在首要地位,因為風電場的安全運行不僅關系著公眾的安全用電問題,同時其還影響著風電企業的生存及發展,因而在開展培訓工作時,要將安全培訓放在首位。
2.2.2做好技術培訓
風電場運維管理對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專業技能和從業水平有很大的聯系,因而要重視技術培訓工作,在風電場快速發展的今天對運維管理人員的技術要求也更高,不僅要掌握基礎電氣知識,還要有扎實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基礎,以此實現對發電設備的全方位的掌握。
2.3轉變運維管理模式
2.3.1集控式管理模式
傳統的風電場運維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當前風電場的發展,傳統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場為單位管理,在資源配備、人員培訓等方面都暴露一定的弱點,這種管理模式對資源的整合非常不利,因而出現了風電場業務整合一體化運行模式,此種模式可進行集控管理以及協作制約,比如在集中運行平臺控制下,能實現風電場24h不間斷的遠程監控,再比如可以應用微信等新興媒介進行預警以及故障信息的發送,以此實現節約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目的。
2.3.2智能化管理模式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結合風電場建造特征,可以預測風電場未來管理模式會趨于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智能化,先進的風電場運維管理模式會影響運維管理效率。比如:構建大型風電場數據庫,對風電場的安全運行、設備維護等進行數字化操控,以此提升運維管理水平;使用網絡視頻等多媒體手段進行遠程維護指導,借助遠程操控為事故現場提供解決方案,同時制定預防措施;應用智能化操作系統診斷事故問題以此降低事故發生率。
綜上,風電運維管理是風電行業發展到當下時期很多企業都在探究的話題,文中提出的問題也很具代表性,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提升管理,確保風電行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安全平穩,推動新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瑞君,張文忠.關于完善風電機組質保模式的思考與建議[J].太陽,2020,11.
[2]瞿杲,應宇翔,汪潔.風電機組出質保給風電場管理模式轉型帶來的啟發[J].電力設備管理,2020,11.
[3]彭晗.風電場運維管理優化措施分析[C].2020年江西省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