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畢佳敏 李敬儒
摘要:時代發展促使人們加強自身對于教育的認識,而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接觸學校的第一道門檻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由此我國對于學前教育行業的關注也日益提高。就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校內外實踐教育而言,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針對這一現象,我國現階段需加強校內外互聯互通,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與理論知識相互結合,推動教學目標的盡快實現。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校內外實踐基地;深度合作;幼師
一、學前教育專業校內外實踐基地深度合作的主要內容
(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統一教學目標
新時期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迅速,加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建設,做好相關的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工作更為關鍵。在校內外實踐教學中,應注重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確保教學比例的合理設計。在具體的學前教育課程教學中,可以設置問題情境,設置任務小組,讓小組競爭,嘗試呈現各種問題,構建相應的情景,完成具體的教學任務等操作,使學生高效率地參與課堂教學,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要加強課程更新工作,及時關注行業科技和科研的發展,積極將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入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課堂,優化專業學生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專業課程教學的優化,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針對性。針對學前教育專業校內外實習基地的教學工作,應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學院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功能,為學前教育領域培養更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提供更多的學習技能、掌握技能、掌握技能的空間。
(二)深化內外合作,促進資源共享
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實踐基地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是促進人才培養管理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的有效措施。幼兒教育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路和措施,有助于實現學校與幼兒園之間的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加強學前教育實踐研究,深化校企合作,促進資源共享。我們必須全面加強學前教育的發展,優化學前教育教師實習基地的建設,提出具體的實踐教師資格的對策。要充分調動資源,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在與幼兒園聯動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為科研和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實現高校與幼兒園的互利共贏。在校內外實訓基地教學一體化中,應深化校企合作,進一步加強校園合作,規范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重新評估和調整實訓基地。
二、校企合作框架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重要舉措
(一)高水平建設校外實訓平臺
首先,培訓基地為未來的專業人才庫積累了大量的后備資源,且來源相對固定,可塑性好,忠誠度高。畢業后進入企業可快速適應工作,降低后期人力資源培訓和開發的成本,減少人才流動造成的人力資源需求缺口。就學校而言,它是學生培訓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課堂與前線之間的一個紐帶。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對自己未來的地位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以達到學習的目的供使用。在高校的實際應用中,學生是按照學齡分類的。學齡一年或以上的學生,根據其在學前教育不同領域的教學實踐,有半年至一年的在職實習機會,使學生首先適應角色的變化,提高了學生對崗位的認知,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道德感。其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學習缺陷和漏洞,使今后的校園學習更有針對性。在不斷的嘗試、鞏固、培訓中提高個人能力和素質。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這種雙向選拔人才的方法,利用在職實習可以成為一種潛在的評價機制和方法,為優秀學生儲備人才,并優先于未來的就業選拔和招聘。
(二)探索建立學習工作一體化培養體制
校企合作的更深層次是完善以學生為本的培訓體系,使學習與工作逐步形成一體化。學校可以在合作框架下與企業簽訂人才導向的就業協議,從招生之初就將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告知學生和家長,使學生了解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和進入門檻,科學定位。一方面建立學校的專業教育品牌,吸引更多的學生;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學校后,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和就業觀念。在基礎知識教學結束后,學校和企業聯合組織了初步學徒篩選活動。企業對學生的可塑性、培養潛力和能力基礎進行評估,確定不同的人才需求定位,選擇企業培養的師資,定期進行學徒制培訓。在這個環節上,學校應該與企業的學生簽訂三方協議,并明確他們畢業后可以進入企業就業,使從事相關實習的學生在企業可以更有保障。在綜合培訓機制中,企業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考試工作,建立科學的考試標準體系,建立定期考試評價制度,并與在校學生進行廣泛的意見和探討。學校注重組織對學生的宣傳,做好宣傳工作,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保證在企業預審中,學生能夠滿足相關要求。雙方應密切合作,建立討論協調機構,討論和處理在執行合作協定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合作機制符合雙方的核心利益。
(三)與實訓基地建立更高層次的合作
首先開展廣泛、深入、多樣化的交流活動。學前教育、教學科研、學生事務、就業等部門應與培訓基地建立定期溝通交流機制。同時,企業也可以在理論觀念和實踐繼續教育方面保持學前教育的前沿,提高其實踐訓練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學校可派學術講師到訓練基地觀摩實習,優先考慮學生資源復雜的早期教育機構或幼稚園,以積累更多經驗。除此之外,學校教師還可以與企業教育機構的課程開發小組合作,開發高質量的學前課程,并在學生培訓社區進行廣泛的實驗,以制定實證方法。
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育人要適應新時期的教育發展需要,必須要強化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融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聯系,深化校企合作,積極探索校內外實踐教學相對接、相融合的對策,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提升實踐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向瓊.“新師范”背景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1(17):92-95.
[2]羅秋英.產教融合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實踐學習評價體系的構建[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08):99-101.
[3]黨曉梅.學前教育專業校內外實踐基地深度合作的實踐探討[J].科技風,2021(13):27-28.
[4]張曉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職業實踐能力培養的策略[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3):4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