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學 江明興 張志超
摘要:現代供應鏈是一種深層次的組織力量,能夠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體現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現代供應鏈是形成經濟新動能、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推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國高素質技能型供應鏈管理服務人才缺口巨大,不僅供給總量不足,而且人員結構不合理,嚴重制約了供應鏈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高職;數字供應鏈;群建設
引言
供應鏈金融是個老名詞。之所以現在變成熱詞,大概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以金融科技名義做信貸業務經過幾輪洗禮,如P2P、現金貸等,并不成功,需要新的突圍路徑;其次,各類數字技術為解決傳統供應鏈金融的困局提供了可能;第三,隨著全球化,特別是工業物聯網、數字經濟的發展,產業鏈各個環節越來越緊密,為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了真實的需求和現實的環境。
1數字供應鏈內涵及其特征
在智慧社會經濟時代,數字化是供應鏈發展的必然方向,它將現代數字技術和供應鏈服務進行結合,通過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打通供應鏈各個環節中信息交流的壁壘。數字化供應鏈通過新興數字技術(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為傳統供應鏈實現轉型,是以客戶需求驅動的隨時在線的供應鏈新形態,通過多渠道整合數據信息實現線上數據資源共享,實現供應鏈客戶端到端可視,并最大化利用數據,為管理決策和資訊服務提供高效、快捷且可靠的依據。數字供應鏈有四大特征:一是以大數據為基礎。數字供應鏈需要在上下游各參與方之間海量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組織和運行。二是以業務流程為依托。數字供應鏈要求從產業鏈最前端到終端,從設計到消費的流程是暢通無阻、無縫銜接的。三是以資源整合共享為手段。數字供應鏈的構建與運行需要整合各參與方的資源(對應的資訊為代表),形成資源共享互惠共生。四是以協同一致、敏捷高效、需求驅動為目標。
2供應鏈體系數字化的條件與問題分析
供應鏈的數字化,是技術發展的結果。物聯網、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的變革性發展,奠定了數字化供應鏈的技術基礎。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全球貿易放緩、供給側改革、低成本勞動力的消失、環境資源需求的壓力增加等內外部因素也在推動著我國供應鏈的重構。這就要求供應鏈各環節的效率更高,成本更優,供應鏈的數字化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我國有14億內需人口,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內需市場,有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保持國際大循環現狀,積極發展國內大循環主體,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助于緩解外向型經濟帶來的壓力。但從我國數字化供應鏈的發展現狀來看,不僅國內“內循環”發展不暢,而且在國際“外循環”中存在顯著的貿易壁壘,因此數字化供應鏈目前仍無法服務于雙循環背景,具體情況如下。
3數字供應鏈專業群的建設方案與實踐
3.1創新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
3.1.1完善供應鏈人才培養教學內容的多元化呈現方式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時代,現代教學的手段離不開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支持,供應鏈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呈現同樣需要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支持。現在5G技術的到來和移動辦公的普及,使得我們應用型高校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也呈現更全面的多元化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數字化移動端的便利性,可以引入開發供應鏈學習的APP,運用學校提供的線上教學平臺,通過分享生動、形象逼真的各類資料,輔助教學活動,通過課堂理論講授和線上教學資源的分享相結合,進行線上線下的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另一方面,通過引入供應鏈管理軟件,讓學生提前進入企業的情景模擬階段,結合應用軟件,將上面設置的各模塊內容進行情景化學習和模擬實踐。以培養人才的數字智能化能力。
3.1.2建設專業教學標準體系
對接企業需求和供應鏈管理過程,持續完善并推進數字供應鏈專業群內供應鏈運營、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大數據與會計等專業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實訓項目操作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專業實踐條件建設標準等高標準落地實施。
3.1.3供應鏈人才培養課程內容設置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飛速發展的數字化經濟時代,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課程在重視理論基礎講授的同時、增加實踐環節,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的培養。選擇本專業優質的教材和配套的實踐環節教材,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結合實踐教材,進行初步學習,課堂上通過案例分析討論、情景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而通過小組討論、各種辯論、提問等方式,對實踐中的問題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和解決思路。
3.2學習先進模式,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與國外行業協會、知名院校和辦學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國際交流平臺。互派留學生,對接核心課程,搭建提升國際學歷平臺,開展高職-本科銜接合作辦學,開發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培養具備雙語就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參與國際人才市場競爭;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學術機構和組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高端國際化高峰論壇、專家咨詢、研討會、培訓等國際活動,提升數字供應鏈專業群的國際話語權。
3.3完善保障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
3.3.1建立專業群建設保障機制:成立由學校、行業、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群建設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制度保障、經費管理、人員保障、項目協調與監督工作,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項目建設,保障建設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3.3.2創新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職業教育供應鏈管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橋梁,形成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機制。
3.4基于校企合作,提升數字供應鏈專業群建設水平
建設高水平產教融合校內實訓基地。一是建設四個實訓中心,打造一體化的實踐平臺。基于我校新校區的建設,整合各方資源,借助現代化的5G、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方式,構建“三段實習、三段結對、全程融入”的實踐教學體系,打造由融媒體電商直播制作運營中心、數字營銷實訓中心、財務數智化綜合實訓中心、智慧物流實訓中心4個實訓中心組成的一體化實踐平臺。二是建設“數字供應鏈”共享大數據平臺。用“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思路,建設數字供應鏈專業群共享大數據平臺,對智慧物流、供應鏈金融等場所進行功能整合和升級,構建虛擬工廠、仿真倉庫、會計工廠,使學生在仿真的條件下,現場真實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網絡學習的普及應用。
結束語
雖然我國供應鏈體系的數字化進程仍有諸多的問題,但我們仍可以預期未來供應鏈數字化的程度會更高,發展的效率也會更快,成本也會進一步的優化。我國正處在全球供應鏈的歷史性變革中,獨有的政治經濟體制是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全球數字化供應鏈體系的強大支撐,也是我國借助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參考文獻:
[1]秦娜,韋華,陸玉鳳.探析新媒體背景下電視媒體產業核心競爭力[J].新聞潮,2019(12):21-24.
[2]吳姝麗.新聞宣傳中新媒體的有效運用策略探索[J].科技傳播,2019,11(23):148-149.
[3]關向榮.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9,3(35):140+142.
[4]李文輝.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采編工作模式創新研究[J].傳媒論壇,2018,1(24):18-19.
[5]孫靈萱.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培養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8,2(36):109-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