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學玉
筆者熱愛詩詞文化,在老年大學擔任詩詞班教師多年,雖然才疏學淺,但仍秉持初心,勉力甚為。在學中干、干中學,始終與學員同學習、同創作、同進取、同提高。關于如何開展詩詞教學活動,總結了些許經驗做法,愿與讀者朋友分享。
詩詞班學員年齡懸殊,文化素養差別也較大。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想通過系統的學習,一展各自的才華,并為傳承弘揚中國傳統詩詞文化盡點心、出點力。為滿足大家的愿望,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1.學、作、吟,緊密結合
學習詩詞,我們倡導篤于學、敏于作、暢于吟。學,即帶領老年學員學一些詩詞的基礎知識,如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對仗;入聲字的應用、修辭煉句,等等。通過選講唐詩宋詞、賞析中華詩詞文案,幫助學員溫故知新,為以后的創作打下基礎。作,即引導學員邊學邊創作,大膽實踐。鼓勵大家堅持原創,促進詩詞文化創新發展。吟,即通過課前吟誦、舉辦吟誦會等形式,讓學員抒情懷、展風采,從中收獲愉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2.筆會、點評、講座,有序舉辦
筆會:每月舉辦一次,由組長引領學員將各自的習作提請大家共同切磋和推敲,精益求精,并推選出點評作品。
點評:每月一次,教師對筆會推選的作品逐一進行點評。點評從兩個方面著力,一是圍繞詩之三性(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三美(意境美、語言美、音律美)進行點評;二是在煉字、煉句、煉意上用功,修改潤色,增強互動。
講座:為了幫助學員提高創作能力,我們會適當舉辦講座。比如先后舉辦了“古典詩歌基本知識擇要”“學詩三字經”“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光輝旗幟,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優秀詩詞文化”“弘揚詩緣政優良傳統,引領新田園詩詞創作”等講座,學員們普遍反映收獲頗豐。
3.編組、結對、個別輔導、詩友群聊,共同提高
編組:將學員分組,由組長引導開展互幫互學。
結對:主要是新老學員結對,開展一對一或二對一的學習活動。
個別輔導:教師以人為本,因材施教,課外對學員進行個別輔導,為他們批改作業,或有針對性的指導談心等。
詩友群聊:建立微信群,師生在網上進行群聊,談學習、談創作,評詩點詞,修辭煉句,達到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
4.采風、交流、應征詩文,提高創作質量
采風:一是組織學員三兩結伴,采風觀光,尋求素材,激發創作靈感;二是帶著主題,組織集體采風,如看改革開放新成就、紅色主題游等,讓學員有感而發,多多創作。
交流:鼓勵和組織學員積極參與區文聯、區老年大學、區文明辦等單位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與區書畫家協會、攝影家協會聯袂開展創作筆會。接受省、市電視臺采訪,協助制作“文化三山 詩韻流芳”專題宣傳片等。
應征:鼓勵和組織學員向《繁昌詩詞》、蕪湖的《滴翠詩叢》及《安徽吟壇》等刊物投稿。此外,還鼓勵學員參加詩界的各種詩詞競賽活動,積極參與省、市、區委組織部、老干部局、宣傳部、老年大學開展的各種征文活動,如“詩意蕪湖夢回三山”“我看改革開放新成就”征文等,在鍛煉中不斷提高創作質量。
5.寬領域、多體裁,拓展學習內容
多年來,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國粹,我們不斷拓展學習內容,以學習格律詩為主,同時兼學、兼作詞賦、楹聯、新詩和散文詩等。例如,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慶重陽詩詞吟誦會上,就充分展示了學員原創作品新詩4首,散文詩2首,詞4首,四言詩1首,排律1首,律詩和絕句17首。
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學,是教學活動的首要問題。經過商討研究,我們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時代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作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為此,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活動:
1.開展紀念活動。在紀念建黨90周年、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迎慶黨的十九大等活動中,都開展了專題創作和吟誦會,并出了專輯。
2.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連續三年為三山區獲得國家、省、市、區四級“好人”的優秀代表作詩撰聯,弘揚“好人”精神,并出專刊、專輯。
3.每年開展春聯創作活動。
1.走出去。為讓詩詞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我們進社區、進學校、進留守兒童快樂驛站開展詩教活動。2017年以來,已先后走進碧桂園社區、長壩小學、孫灘村、月亮灣小學等地,給他們送去《三華情韻》詩集,開展詩教活動。特別是配合區關工委對全區6所留守兒童快樂驛站開展的詩教活動,組織留守兒童讀詩、吟詩,開展詩詞誦讀比賽等,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辦刊物。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詩詞文化,我們辦詩刊、出詩集、發布《詩苑簡訊》,豐富載體,擴大傳播途徑。詩刊《三山吟潭》每學期出2期,目前已出35期;詩集《三華情韻》每3年出1集,已出2集;《詩苑簡訊》每半年發布一次。
多年來,三山老年大學培訓的詩詞班學員已成為三山詩詞文化的骨干,形成一支詩詞文化隊伍,每年有原創作品千余首。他們不僅認真研學詩詞文化,爭當好學員,還潛心創作,樂于奉獻,在社區治理、文明創建、關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使余熱生輝,夕陽生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