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煙”為線索的考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軍記所見侵華日軍的戰地心態與戰地觀感
——以“香煙”為線索的考察

2021-12-29 09:12:12
歷史教學問題 2021年5期

王 萌

作為一個奇特現象,在近代以來日本發動的歷次對外戰爭中,日軍中吸煙風氣極為盛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軍部聲稱“在戰地,恩賜的煙酒如何在精神或肉體上賦予官兵活力,是超過常人想象的。適時適量的吸煙飲酒,對于增加士兵戰斗力實有不小的貢獻”。①《酒と煙草は必要戦場の士気鼓舞に大偉力》,《東京朝日新聞》(朝刊)1942 年10 月25 日,第3 版。顯然,日本軍隊吸煙風氣的盛行,并非偶然現象。包括香煙在內的軍需品與日本對外侵略戰爭之間的聯系本應深入探討,然而目前中外學界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卻鮮有涉及。②目前涉及軍需品對于戰地日軍士兵日常生活與心理狀態之影響的成果很少,僅見伊藤桂一:《兵隊たちの陸軍史:兵営と戦場生活》,東京:番町書房,1969 年,第182 頁。此外,筆者也曾通過研究戰爭時代日本社會捐贈“慰問袋”的情況,指出圍繞軍需物品的兵民情感互動,為日本軍國主義所利用,為其對外戰爭服務的現象,參見王萌:《寄往戰地的慰問袋——戰時日本民間的恤兵品捐贈研究》,《史學集刊》2018 年第2 期。日本戰敗之后,原日軍官兵撰寫并出版了大量描述他們侵華戰爭期間戰地經歷、體驗、觀感的從軍記(包括日記、戰記等形式),為我們研究侵略者在中國戰地的日常生活與心理動向提供了豐富而鮮活的史料。不難發現,日軍中吸煙風氣盛行的現象也充分反映于從軍記中,其中包含了大量關于吸煙、吸煙感覺等方面的描寫。本文基于各類公私文獻,尤其是日軍官兵們的從軍記,考察侵華日軍部隊吸煙風氣盛行的原因,并通過解讀從軍記所描寫的日軍官兵對煙的情感,剖析其身處戰地的心態與觀感,管窺抗戰時期侵略者的內心世界。

一、為何侵華日軍中吸煙風氣盛行?

近代以來,在日本軍政當局的宣傳與推動下,“恩賜香煙”作為軍需香煙的代表,對于日本軍隊的士氣起到重要激勵作用。所謂“恩賜香煙”,指的是以日本天皇名義下發的一種特殊紙煙,是戰爭時代日本皇室贈予陸海軍官兵的一種特殊軍需品。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前夜,巖谷商會從日本宮內廳獲得制造“恩賜香煙”的特權,在日本軍政當局要求下,于三日間生產數十萬盒,以之激勵赴朝日軍的士氣,“因煙紙標記‘恩賜’兩字,我皇愛護軍人如此優渥,何人不求馬革裹尸以圖報乎”。①《派遣軍兵へ恩賜》,《東京朝日新聞》(朝刊)1894 年7 月4 日,第1 版。在甲午戰爭期間,巖谷商會于日軍中大力推廣其所生產的“天狗”牌“恩賜香煙”,“天狗”煙很快成為標志性的軍需香煙。②日本たばこ編:《たばこ百話》,東京経済新報社1985 年版,第48 頁。即使戰爭結束后,巖谷商會仍以“紀念恩賜”為宣傳標語,從制售“天狗”煙中牟取巨利。日俄戰爭爆發后,日本政府實施“香煙專賣法”,將包括生產“恩賜香煙”在內的制煙業與全國煙草銷售業官營化,以此作為籌措巨額軍費的手段。日俄戰爭期間,“恩賜”的煙酒由天皇派遣慰問使親自交至戰地日軍司令官手中,象征日本天皇對于軍隊的絕對權威。

自“九一八事變”爆發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初期,“恩賜香煙”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構建各種“軍國美談”的素材,被日本軍政當局廣泛運用于戰爭動員與宣傳。在艱苦的中國戰地,士兵們輪流吸食最后一根“恩賜香煙”的悲壯場景,③陸軍省つはもの編輯部:《美談皇軍の精華》,つはもの発行所1933 年版,第25—28 頁。士兵吸完最后一口煙后瞑然而逝的忠勇形象,④長沼依山:《忠烈美談輝く美談》,興文閣書房1938 年版,第8-9 頁。受到日本軍政當局廣泛宣傳,成為戰爭時代日本國民“深受感動”的“軍國美談”。在日本軍國主義的話語體系中,獲賜“恩賜香煙”成為日軍官兵至高的榮譽,被視為能夠賦予日軍官兵為國盡忠、拼死前進勇氣的精神武器。

從日軍官兵從軍記中不難發現,全面侵華戰爭時期,作為一種激勵措施,“恩賜香煙”被日本軍政當局頻繁下發于各地日軍部隊。例如,戰初,當攻打南京的第十三師團山田支隊首次獲贈“恩賜香煙”時,士兵們的日記中大量記載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如“感泣于鴻恩……將之作為最好的禮品保存至戰友凱旋”,⑤《斎藤次郎陣中日記》,1938 年1 月22 日,小野賢二等編:《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大月書店1996 年版,第51 頁。又如“能夠逐一領受恩賜香煙,參加此實為難得之恩典,宣誓今后必將為君國盡忠”等等,⑥《黒須忠信陣中日記》,1938 年1 月23 日,小野賢二等編:《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第256 頁。說明“恩賜香煙”的分配確實起到鼓舞部隊士氣的效果。然而,從軍記也暴露出軍需香煙因階級差異而存在的分配不公等問題。有的士兵在日記中直書,“軍官得三十根、下士官得二十根、士兵得十根、補充兵得二根、戰傷者因獲賜帶菊紋的點心而不分配”等,⑦《大寺隆陣中日記》,1938 年1 月22 日,小野賢二等編:《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第206 頁。披露日軍在分配軍需香煙時奉行軍官優先主義、底層士兵相較于軍官所得甚少的真相。

我們發現,從軍記中記載了大量戰地士兵領受“恩賜香煙”的場景,反映日軍對授煙儀式的高度重視。當高級軍官前往前線督戰時,授煙作為其重要的激勵手段,受領部隊往往還要為此舉行一場莊重的儀式。⑧藤崎武男:《歴戦一萬五千キロ大陸縦斷一號作戦従軍記》,中央公論新社1999 年版,第83 頁。士兵矢澤新五記載道:“(官兵們)于宿舍前整列站立,于(天皇)派遣的侍從武官抵達之際,舉行將恩賜香煙與御酒賞賜于全體前線官兵的傳達儀式。儀式在莊嚴肅穆中結束,官兵們返回各分隊寢室后喜悅地將之分給室友。御酒因量有限,則混合普通酒后下發。”⑨矢沢新五:《生ffiて帰れまいこの命支那事変の記憶》,文蕓社2007 年版,第97 頁。在大戰前夜,領受恩賜煙酒的陣前儀式被軍官們刻意營造出悲壯氣氛,以此達到喚起士氣的目的。而對于如此激勵之策的效果,一個士兵觀察到:

(藏重)大隊長徐徐地取出御賜香煙,祈求著成功。天皇陛下恩賜的印有菊花花紋的香煙,對于鼓舞士兵決死之行將起到最大效果。在中日戰爭初期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軍歌“天空的勇士”(大槻一郎作詞、藏野今春作曲),伊始便唱到的“在決定明日赴死之夜,領受恩賜香煙,曠野的風中飄著血腥,猛然怒視敵方的天空,不過點點星光閃爍”之場景,正于這片大地上上演著。⑩木下博民:《中國大陸戦痕紀行》,第三書店1997 年版,第204 頁。

在日本軍政當局的謀劃與推動下,全面侵華戰爭初期,以“恩賜香煙”為題材的軍歌伴隨“軍國美談”的傳播在日本社會廣為傳唱,歌詞中所描繪的日軍官兵圍繞“恩賜香煙”的決死心情,使后方民眾感受到戰地的悲壯與蒼涼,由此醞釀出舉國一致、同仇敵愾的氣氛。然而,對于這種特殊的軍需香煙,士兵們普遍回憶其口感不佳,“只是印了個菊花花紋,味道并不好,和帶過濾嘴的‘敷島牌’香煙差不多,還有點辣。如此而已”。①澤昌利:《太行噩夢——一個侵華日軍的日記與回憶》,鞠佟生、田酉如譯,《山西文史資料》1998 年第5 期,第166 頁,第34 頁。有別于普通的軍需香煙,日本軍政當局對“恩賜香煙”的宣傳,主要用以激發官兵慷然赴死的忠勇之心,起到激勵士氣的作用。

日本軍政當局對軍需香煙的大量供給,促使軍中吸煙風氣的盛行。軍需香煙作為日軍官兵三餐之外最受歡迎的補給品之一,日軍官兵對其有很大的需求量。有士兵回憶,全面抗戰初期戰地日軍士兵每人每日可分配香煙20 根或啤酒1 瓶。②澤昌利:《太行噩夢——一個侵華日軍的日記與回憶》,鞠佟生、田酉如譯,《山西文史資料》1998 年第5 期,第166 頁,第34 頁。以日軍上海派遣軍為例,僅1937 年9 月就收到來自日軍糧秣總廠的“榮譽”“回音”“朝日”等各種品牌香煙100 萬根。③《上海派遣軍用糧秣追送に関する件》(1937 年9 月29 日),《支受大日記(密)其11 15 冊の內昭和12 年自11 月18 日至11 月24 日》,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支密大日記-S12-4-99。從日軍檔案中可見,不僅戰爭初期,乃至進入持久戰狀態之后,軍需香煙的供給仍維持著較高的量,④日軍部隊的香煙消耗量與日本國內香煙生產及運輸能力相關,其數無法確考。僅以1938 年12 月為例,日軍臺灣軍援助華南方面軍的軍需香煙量就達1000 萬根,或可從中一窺士兵對其之需求。參見《波集団に対する兵站援助実施狀況の件》(1939年1 月20 日),《陸支受大日記(密)第9 號2/2 昭和14 年》,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支密大日記-S14-9-98。從側面反映戰時日軍部隊對軍需香煙的旺盛需求。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侵華日軍的軍需香煙供給已基本實現本地化生產,東亞煙草公司等華北日商煙廠所生產供出口用的香煙,則被優先供應于當地駐屯的日軍部隊。⑤《野戦酒保品製造材料追送に関する件》(1941 年3 月18 日),《陸支密大日記第9 號2/3 昭和16 年》,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陸支密大日記-S16-27-50。

除軍中癮君子外,軍需香煙同樣受到不吸煙士兵的歡迎。在日本軍隊吸煙風氣盛行的背后,軍需香煙作為士兵間秘密交易的對象,尤其在戰地日軍出現食物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成為可以交換牛肉罐頭、饅頭的“硬通貨”。⑥田中英俊:《改稿湖南進軍譜——大陸最後の大作戦と軍の命取りになった「戦爭栄養失調癥」》,白日社2010 年版,第219 頁。士兵森金千秋提到,為掙得外出游玩的零花錢,士兵們往往收集大量軍需香煙,將之20 根、30 根地成捆出售于黑市,令他們擔心的是,“這一交易多半會賭上性命。化裝成中國人的憲兵下士官,或穿著上等兵或兵長軍服的大尉憲兵隊長,正為找士兵們的麻煩而擦亮著眼睛”。⑦森金千秋:《湘桂作戦》,図書出版社1981年版,第219頁。盡管日本軍部明確規定,包括“恩賜香煙”在內所有的軍需香煙嚴禁流出軍隊,然而軍需香煙黑市交易的存在,抗戰后期已成為日軍官兵們公開的秘密,反映當時日軍軍紀廢弛的實相。

從日本軍部檔案與官兵從軍記中均可發現,軍需香煙被利用于牟取各種隱秘的經濟利益。在全面抗戰爆發之前,駐屯偽滿的關東軍士兵往往利用中國東北市場與日本國內市場的差價,將包括香煙在內的各種軍需品郵寄回日本國內牟利。對此日本軍部特別規定,“除恩賜香煙之外,所有外國品,無論是否日本國內制造,都不得出口至日本國內”。⑧《製造煙草包有小包に関する件》(1936 年10 月21 日),《存書類甲輯第6 類昭和11 年》,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陸軍省-大日記甲輯-S11-8-21。此外,為了掩蓋日軍在中國戰地的暴行,日本軍政當局對士兵寄回國內的照片嚴加審查,而作為戰地士兵的應對之策,他們則會將照片隱藏于“恩賜香煙”的煙盒中,將之巧妙地寄回國內。⑨田中英俊:《改稿湖南進軍譜——大陸最後の大作戦と軍の命取りになった「戦爭栄養失調癥」》,第73 頁。

可以看到,侵華日軍部隊中之所以吸煙風氣盛行,不僅在于日本軍政當局向底層官兵大量提供以“恩賜香煙”為代表的軍需香煙,而且以“軍國美談”“軍歌”等形式對軍人的吸煙行為予以正面宣傳;另一方面,戰時日軍官兵對于軍需香煙具有旺盛的需求,不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生理上的需要,背后也存在包括牟取經濟利益在內的其他意圖。

二、“吸煙”描寫顯現官兵的戰地心態

不難理解,侵華日軍官兵在煙草的感官刺激下得以暫時忘卻身處戰地的孤寂,從軍記中不乏有關其“吸煙”活動的描寫。身處華中戰場的士兵松島博描述其作為癮君子吞云吐霧時的快感:“在冷風中,注視著香煙隱隱約約逐漸被抽盡,吸煙帶來的快感雖不至于使人沉醉,然而呼的一聲吐出煙圈,到底使人心情愉快。”①1940 年9 月5 日,松島博:《華中従軍日記》,石崎書店1958 年版,第85—86 頁。在普通士兵的精神世界中,“香煙有時勝米飯”。②藤枝正雄:《中國大陸従軍記馬の尻尾に摑まって歩く二つの星の兵隊》,近代文蕓社1995 年版,第226 頁。他們謳歌煙草的魔力,“吞吐著煙圈,真是賽神仙”。③1940 年10 月12 日,松島博:《華中従軍日記》,第92 頁。有人直言不諱,“士兵的生活除去煙酒,所剩只有空白”。④1937 年10 月15 日,村田和志郎:《日中戦爭日記》第一巻,鵬和出版1984 年版,第61 頁。從一些“軍國美談”中可以看到,除自身享受之外,香煙還能熱絡士兵間的人際關系,傳遞“戰友之情”,起到慰藉彼此心理的作用。

然而,吸煙對于普通士兵,也隱喻著戰地的殘酷。身處淞滬戰場的軍醫藤原東一郎于日記中詳細記述了其領受并吸食軍需香煙時的心態:“雖然一度獲得了喜好之物,稍稍有些發愣。然而,接受此物時,或許因身處戰地乎?卻感到一抹孤寂與悲哀。”⑤1937 年10 月8 日,藤原東一郎:《羅山に散るまで日中戦爭隊付軍醫の日記》,文蕓社2008 年版,第42 頁。或許已預感到無法回歸故土,藤原記錄了普通士兵吸煙時的真實心境:“‘雖欲一口不吸地將之全部帶回國內,然而可能再也無法回去’,不得不吐露的是,眼下的狀況實不容樂觀。”⑥1937 年11 月10 日,藤原東一郎:《羅山に散るまで日中戦爭隊付軍醫の日記》,第42 頁。可以看到,吸煙不僅帶給普通士兵投身戰斗的亢奮感,也顯現身處戰地的緊張感與危險意識。

戰爭后期,隨著日軍侵入中國內地,后勤補給越發困難,軍需香煙混雜著各種品牌,可謂五花八門。參與豫湘桂戰役的下級軍官藤崎武男對此說明道:“香煙是從武昌出發時配給的所謂‘興亞’牌爪哇煙。它的味道根本趕不上曾經駐屯華北時品味過的‘三炮臺’、‘哈達門’、‘前門’、‘紅寶石皇后’等,即便如此,此時已屬佳品。”⑦藤崎武男:《歴戦一萬五千キロ大陸縦斷一號作戦従軍記》,第243 頁。軍需香煙供給上的不足,成為導致戰地士兵煩惱的問題之一。當部隊中僅剩最后一根煙時,眾人通過對其分食,“進入軍歌所歌唱的軍中生活狀態”。⑧《目黒福治陣中日記》,1937 年10 月9 日,小野賢二等編:《南京大虐殺を記録した皇軍兵士たち》,第360—361 頁。因日軍聯隊指揮部所在之地往往有小賣部可供士兵自由買賣香煙,出差當地的士兵往往大量采購,以此滿足自身與戰友強烈的煙癮,有時“一舉買進香煙二十五盒,由此從香煙的饑餓中解放,做好了猛吸一陣子的心理準備”。⑨1939 年4 月23 日,中村常賢:《陣中日誌日中戦線昭和13 年·昭和14 年》,刀水書房2007 年版,第117 頁。戰爭末期,伴隨軍需香煙供給的減少,士兵的戰地生活變得困苦,由此士氣低落:

明日的攻擊臨近,士兵們即使豪飲也無法入醉,彼此沉默不語……鹿子木軍曹與高木清伍長,晚飯后被叫至小隊長伊藤少尉的房里。這是明日攻擊前的一次談話,與小隊長促膝談心的目的,可能這是最后的交談。伊藤少尉伊始便問:“有煙嗎?”回答道:“沒有。”因為沒有補給,士兵們將艾草葉子與雜草代替煙草吸食。即使下士官,也許久未見真正的香煙了。大概伊藤少尉作為軍官享有特別配給,他拿出了一包嶄新的“旭光”煙。

“抽一根吧”,伊藤少尉仔細地將之開封,抽出三根煙,每人一根。“旭光”牌香煙系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將上海英商煙廠沒收后由軍方管理,將其原產的“紅寶石皇后”牌(Ruby queen,即民國時期行銷極廣的“紅錫包”——筆者注)改裝后的牌子。至1945 年春,武漢地區每個士兵每周可分配一盒,加上大眾化的“雙魚”牌香煙,一共可分得40 根。“旭光”不愧為散發著紫煙香氣的高級煙,是于桌上輕輕敲擊,就會灑出如砂糖般粉末的珍品,好像有人說混入了鴉片。⑩森金千秋:《湘桂作戦》,第218—219 頁。

即使在日軍統治下的武漢地區,戰爭末期普通日軍士兵可分配到的軍需香煙的量,已遠低于戰爭初期。然而,少尉等低階軍官仍可獲得特配的軍需香煙,體現出日軍軍隊仍維系著森嚴的等級特權,以及軍需香煙在日軍心理世界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盡管日本軍政當局將“紅寶石皇后”牌等外資香煙視為“敵性”物資,甚而將其改為日名,但仍不能掩飾日軍軍官對于此類高檔煙的嗜好與熱衷,側面反映日軍軍官對奢侈品的追求與軍中奢靡風氣的盛行。

在戰時日軍部隊香煙供給渠道出現不暢的情況下,“征發”成為日軍部隊獲取中國民間香煙的主要方法。所謂“征發”,乃日軍迫使淪陷地區民眾提供必要物資或人力的征集手段,是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軍事用語。正如日本戰史學家藤原彰所指出的:“征發隊一定要以軍官為指揮官,征發的物品一定要給予賠償。為了日后的賠償,要給與票證。除此之外的行為,不是征發而是掠奪。然而,這一規定根本無法遵守,甚至很多干部都不知道它的存在。”①藤原彰:《中國戦線従軍記》,大月書店2002 年版,第109—110 頁。現實中,侵華日軍的“征發”等同于掠奪,香煙則是士兵們的重要“征發”對象。在日軍反復“征發”的地區,民間物資日益匱乏,士兵能夠“征發”到的香煙往往量少質劣,其口味根本無法與軍需香煙相提并論,有士兵寫道:“回憶起前夜恩賜香煙的香味,為強烈的煙癮所驅使。當然不會有高檔香煙,都是從當地征發來的用蒿紙包卷煙草之物,大概是決死之際最后的一口吧?在帳篷中所吸時卻有著獨特口味。”②森金千秋:《湘桂作戦》,第96 頁,第142 頁。雖然戰地手制的土煙口感不佳,但對于明日生死未卜的底層士兵而言,仍不失為一種奢侈享受。他們將“征發”來的煙絲揉碎,用粗糙的紙張包卷而成,每當抽起這種土煙時,“眼前的煙圈就會輕輕漂浮擴散開來,使自己確認還活著的事實”。③吉岡義一:《零の進軍——大陸打通作戦湖南進軍》(上),「新老人の會」熊本本部2005 年版,第47 頁。對他們而言,只有在煙草的刺激下才能暫時擺脫戰爭機器的束縛,恢復成正常的“人”。然而,“征發”作為戰地士兵的“權力”,卻根本不會顧及被“征發”者——中國民眾的感受,即使為日軍軍官所表面禁止,往往底層士兵置若罔聞,為了獲得包括香煙在內的更多嗜好品,“征發”成為他們身處戰地的樂趣。

當來自后方的物資補給完全斷絕,香煙等嗜好品的供應難以為繼時,士兵們就會將荷葉、枯草代替煙草來滿足煙癮,然而其口味之粗糙,“甚而無法與(最后決戰前)眾人輪流分享的‘前門’煙相比”。④森金千秋:《湘桂作戦》,第96 頁,第142 頁。1944 年7—8 月衡陽會戰期間,在衡陽郊外的日軍野戰醫院中已出現某種“代用香煙”,“(傷員)有時一邊與尚有氣色的患者聊天,一邊將干燥的荷葉切碎,用紙包卷起來,非常嫻熟地制成‘代用香煙’。患者們將紙卷成漏斗狀,填入碎荷葉,用帶有火種的紙捻熟練地點燃了煙卷,吸食著這種代用品”,⑤読売新聞大阪本社社會部:《中國慰霊》,読売新聞社1983 年版,第150 頁。“代用香煙”成為士兵臨死前最后的嗜好品,反映當時日軍士兵內心世界的百無聊賴與部隊士氣的萎靡低頹。

從軍記中所描繪的吸煙百態,體現戰地日軍官兵心理世界的空虛、彷徨與焦慮。在持久戰的形勢下,大量日軍被中國共產黨率領的游擊部隊所牽制,日本軍隊陷入戰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吸煙雖然暫時緩和了他們高度緊張的神經,但不能抑制他們對戰爭未來的憂慮;戰爭后期,伴隨日軍的傷亡大量增加,傷員不得不通過吸煙暫時麻痹感官,抑制對死亡的恐懼。香煙成為日軍底層士兵日益重要的心理安慰劑,軍中吸煙的百態呈現出部隊士氣不斷走向低落的真相。

三、官兵圍繞“香煙”的戰地觀感

除對自身精神的麻痹之外,日軍官兵以香煙為中介物,與戰地民眾產生各種聯系,于淪陷區內構建出一種奇特的景象,從軍記中記述了大量日軍官兵圍繞“香煙”的戰地觀感。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來,為了維持對淪陷區的長久統治,以及改善作為侵略者的形象,侵華日軍于中國戰地實行“宣撫”工作,通過醫療施藥等形式籠絡人心。作為對“宣撫”工作的“報恩”,戰地民眾往往以香煙為饋禮。一個宣撫班的士兵記載其經歷:“今天也好,昨天也好,雙頰遭受槍傷的居民,與村民一同來到醫療室,我對之加以治療。他們則還以雞蛋與香煙。”⑥1938 年6 月25 日,藤原東一郎:《羅山に散るまで日中戦爭隊付軍醫の日記》,第182—183 頁。當日軍侵入中國內地的偏僻村落,對于不知日元、軍票以及各種偽幣為何物的村民而言,日軍官兵手中的香煙作為能夠換得其他物資的“硬通貨”,在雙方交流中確實起到中介作用。日軍士兵細致地觀察到戰地民眾對香煙的喜愛:

雖欲使中國人幫忙洗滌衣物,卻無法給其報償。日本的日元、軍票,在朱村中并不通用。僅中國貨幣可流通,卻誰都沒有。實在沒法,只能決定給他們香煙。雖想給他們一盒十根裝的,然此朱村中,我們中隊僅帶來2 萬根,原是不允許中國人來分享的。然而處于沒米沒糖等一切日用品的狀態,終究也只能給他們香煙。雖一開始因客氣不接受,但再給的話也會高興地接受。婦女雖不吸煙,然而貌似她們丈夫的男子,則會直接接下。⑦1938 年12 月30 日,村田和志郎:《日中戦爭日記》第三巻,鵬和出版1984 年版,第204 頁。

顯然,即使雙方語言不通,以香煙為中介的經濟交流依然通暢。然而,作為侵略者的日軍官兵與中國民眾圍繞香煙的交流,也并非總是感到愉快。士兵松島博于日記中特意記載了他與中國村民圍繞香煙的齟齬與不快:

我留住該村民,示其有四盒煙,要他分些生姜來交換。我將十五株生姜放入裝山芋的籃子里,給他三盒煙。雖告知此種煙三盒大概值三十錢,對方卻因最初已看到四盒,故還索要一盒。我雖強調三盒已夠償付這些生姜的價值,但他仍舊纏磨,我只能再給其一盒。①1941 年8 月17 日,松島博:《華中従軍日記》,第176 頁。

諸如此類現象,恰說明香煙的通貨屬性,為侵略者與被侵略者雙方所共同認可。如前文所述,香煙作為重要的軍需物資,原本嚴禁流出軍隊之外。然而這樣的禁令被中國底層社會物物交換的規則所打破,香煙的通貨功能受雙方利益的驅動而被擴大。隨軍人員向山寬夫在行軍中細致地捕捉到侵略者與被侵略者圍繞軍需香煙的隱秘交易,為之感到驚異:

因心情舒暢,于船上觀賞風景。已熟悉的船夫給我一根軍官用的“旭光”高級煙。仔細觀察下,他不僅經常抽“旭光”,而且手上還套著軍用手套,腳上穿著軍用襪。我一邊抽著從他那得到的“旭光”,一邊指著手套和襪子問道:“你怎們會有這些東西?”船夫只是笑而不語。②1944 年12 月17 日,向山寛夫:《粵漢戦地彷徨日記》,中央経済研究所1994 年版,第47 頁。

向山還專門考察了湖南地區民間香煙的流通狀況,揭露淪陷區這些隱秘交易背后的利益所系,驚嘆戰地物價的“光怪陸離”:

因手上沒煙,故外出購買。二十根一盒,要花“中儲券”八十錢。立刻抽起一根,不知怎的,點火后突然燃燒起來一下子就吸盡了,此外卷紙也并非真正的米紙,而是在薄紙上涂上石灰的仿造紙,吸的時候手指黏上了白色粉末。此乃身處戰場,來自中國商人表面看來毫無破綻、令人意外的偽次品。所見五十根一盒、值“中儲券”三四十元的長沙本地煙,相較上海的低檔煙要好吸得多,而衡陽的香煙則比長沙的要貴十倍。若吸這樣的煙,可謂揮金如土!③1944 年12 月26 日,向山寛夫:《粵漢戦地彷徨日記》,第63 頁。

向山提到的“中儲券”,系汪偽政權于其統治區域內強制流通的偽幣,因各地經濟狀況的差異,其價值本身存在很大浮動。據森金千秋對同時期湖南香煙市況的憶述,當時軍需香煙20 根一盒,約值“中儲券”80 錢至1 元,而日軍普通士兵的俸薪每月僅約“中儲券”三十元,即使中少尉級別的俸薪,也不過四五百元。由此不難想象,將軍需香煙私下轉賣于中國商人的日本官兵,從中牟取了巨大的利潤。

盡管日軍官兵將自身對香煙的嗜好視為理所當然,然而在與中國民眾的交流中,卻大多對中國民眾的嗜煙習氣感到厭惡,甚至稱目擊中國人吸煙的形象,“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士兵村田和志郎目睹中國人吸煙的景象,對中國人的吸煙習氣抱以更負面的看法,聲稱“中國人雖將亡國,然仍沉溺于吸煙,還悠哉悠哉喝著茶,熱衷于賭博。不分老幼都在路邊蹲著抽煙。水煙、卷煙與蒼白的臉色,似乎進取之心也隨煙圈飄逝而去”。④1938 年12 月12 日,村田和志郎:《日中戦爭日記》第三巻,鵬和出版1984 年版,第156 頁。村田的觀感,顯然居于侵略者的本位視角,將吸煙的中國民眾視為體質孱弱的亡國奴,認為吸煙所帶來的快感不過片刻歡愉,吸煙不過是精神上的麻木之術。村田由此對日軍士兵的吸煙嗜好同樣提出批評,“在起床的同時點上一根煙,這是野戰醫院士兵們的習慣,不外乎說明日本青年階層被香煙滲透之深,若日本維持這一狀態,二十年后日本人的體格恐怕也會變得如同現在的華南住民般孱弱。如今,尤其是華南民眾,從兒提時即吸煙,年長后唯一的嗜好就是吸鴉片”。⑤1940 年2 月16 日,村田和志郎:《日中戦爭日記》第七巻,鵬和出版1986 年版,第100 頁。村田將嗜煙之風上升至“亡國論”的高度,聲稱“如果沒有抑制嗜好品的自制力,則未來必至亡國之途”,顯然,他對日軍中的吸煙風氣保持高度警惕,而這種警惕的心理來自于對中國民眾吸煙活動的曲解,是其居于侵略者統治中國、殖民中國的立場而出發的偏見。

從松島博、向山寬夫、村田和志郎等人的從軍記中可見,他們都圍繞香煙細致觀察過戰地中國民眾的生活水平與精神面貌。他們無不對中國民眾的吸煙行為感到不快、驚異或厭惡,說明當時日本士兵意識深處對戰地中國民眾普遍存在的輕蔑心理,也揭示了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以煙為中介的交流并不具備平等性。村田等人將吸煙等同于“亡身亡國”,某種程度上折射出日軍部分士兵對自身吸煙風氣的反省,當然這一反省也是基于軍國主義的立場而發的。

結 語

近代以來,在日本軍政當局的推動下,香煙成為重要的軍需物資,服務于日本的對外侵略戰爭。記述身處戰地的心態與觀感,是從軍記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原日軍官兵從軍記中,關于自身乃至戰地中國民眾吸煙場景的書寫屢見不鮮,有的極為細致,說明在日本軍政當局的助推下,以香煙為代表的軍需嗜好品不僅在日軍部隊中廣泛流行,而且在底層官兵的日常生活、心理世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言論受到嚴厲控制的日軍部隊,一些日記中對吸煙活動的描寫,從某種意義而言,不過是官兵們“以煙抒志”,表達其戰地心態與觀感的一種獨特方式。

日軍官兵從軍記中的吸煙描寫,無不帶入各種軍國主義的要素,體現出軍國主義思想影響下戰地底層官兵的苦悶與彷徨。日本底層官兵圍繞香煙的情感特殊且復雜,立體、鮮活地反映了他們身處中國戰地的心理狀態。他們的心態顯然具有多重性,其中至少包括:身處戰地的孤獨感、對戰爭前景的不安感、以武士道精神維系的戰友之情、面對持久戰體制下戰地資源的枯竭的危機感等。尤需指出的是,從軍記中記錄日軍官兵圍繞香煙的戰地觀感,揭示日軍官兵與戰地中國民眾圍繞香煙的各種互動,以及他們對于中國民眾的吸煙嗜好所持厭惡或批判的態度等,反映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體現侵略者對被侵略者根深蒂固的輕蔑心理。這些復雜的情感相互關聯與交織,既反映了侵華日軍底層官兵精神世界的麻木與空虛,也揭示了其現實中對戰地中國民眾所宣揚的“共存共榮”的虛幻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清纯|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婷婷亚洲最大|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jizz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视频a|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综合五月天网|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国产美女免费|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青青草91视频| 91视频区|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天堂| 欧美啪啪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毛片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精品国产www|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av在线5g无码天天|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欧美一级黄片一区2区| 亚洲第一成网站|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日韩精品亚洲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