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冰 劉崢
如果物件會說話,那么這棟置于貴港市貴城鎮榕興街34號的小樓,怕是有講不完的老故事。
房中的水井、窗檐下的水筧,是緊急時刻重要文件的藏匿點;一樓的“走兵走賊門”,均為松磚,若是敵人來襲,可將門上的松磚取下,通過鄰家,疏散往后巷;二樓的天井,借力欄桿即可爬上屋頂,沿瓦片中鋪設好的秘密小徑,悄然撤離……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樓最后一進的二樓。前置一張小床,床前的地板上開有數個氣柵,躺在床上便可及時觀察到樓下人員進出的狀況,是極具偽裝性的一處前哨。再往里,一鋪床,幾把椅,一張桌,桌上還放著幾桿旱煙,偽裝成各色人物的共產黨員聚集在此議事,若發生躲避不及的緊急情況,粗長的旱煙還能充當武器,在敵人猝不及防時,給予重擊。
這棟“目”字結構的三進式小樓,擁有多重的安全防范和疏散措施,是當時廣西黨組織的秘密聯絡站。也正是在這棟小樓里,1928年的6月1—4日,勝利召開了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
遇到緊急情況時,共產黨員會將重要的文件用油紙布包好投入井中,躲避敵人的搜查。
“這一片以前是繁華地帶,四通八達,這間房子的一樓開有當鋪,二樓還有些房間對外出租,起到了有效迷惑敵人的作用。”在現今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里,貴港市委黨史研究室的黎方亮如數家珍般介紹了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人是如何與敵人斗智斗勇,開展革命活動的歷史。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西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各地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工會農會被解散或改組,大批共產黨員和工農運動的骨干被捕殺。面對極其嚴峻的形勢,朱錫昂、雷經天等一批共產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歷盡艱難險阻,沖破敵人的重重關卡和封鎖線從香港秘密來到廣西,在北流、玉林、同正、南寧一帶進行活動,使廣西部分地區黨組織得到很快的恢復和發展,貴縣縣委便是其中之一。
為了改組健全全省的最高指導機關廣西特委,聯絡和恢復各地的黨組織,制定新的工作方針和策略,重新部署各地的工作,恢復和發展革命運動,打開新局面,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指導廣西召開了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
“這次的會議由廣西特委書記鄧拔奇主持,黨中央派中共中央委員、廣東省委常委惲代英到會指導。”在舊址的陳列廳中,黎方亮順著展柜里展出的照片和雨傘等物件談起了當年惲代英如何借用雨傘與羅盤偽裝成算命先生與他的地下交通員楊威漢在碼頭接頭的故事。“你們看這一位貴港人也曾是一名交通員,他叫李秀農,也參加了這次會議。”黎方亮指向墻上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人,眉清目秀,穿著一件立領的戲服。然而,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這位“清秀佳人”實際上是一名男性。
面對當時嚴峻的形勢和兇狠的敵人,20多名共產黨員利用各種巧妙的偽裝,避開了敵人的耳目,成功地聚集在一起,秘密召開了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
會議通過了政治任務決議案、黨務問題決議案和軍事問題決議案。改組健全了特委組織,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廣西特委,選出特委委員15人:朱錫昂、董銓漢、余少杰、雷榮璞(雷經天)、鄧拔奇、黎赤夫、胡福田、黃啟滔、黎國瓊、包云初、李其實、陳桂、昌景霖(后叛變)、郭金水、麥錦漢。會議選出特委常委7人:朱錫昂、鄧拔奇、雷榮璞、董銓漢、昌景霖、黎赤夫、郭金水。朱錫昂任特委書記,董銓漢任特委候補書記。
會議使廣西黨組織從被嚴重摧殘走向恢復發展的道路,實現了統一領導,擴大了活動陣地,極大地推動了廣西工農運動的發展,同時也為后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創立打下了基礎,在中共廣西黨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摘自2021年2月8日當代廣西網,原題為《在歷史的轉折中,打開廣西革命斗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