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市九原區(qū)沙河第二小學 尚 飛 王保平
校長領導力是校長在領導學校發(fā)展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當前,國內外對學校校長領導力的研究越來越多。一所學校的辦學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與校長的領導力直接相關。國家重視校長領導力的提升,就是重視教育質量整體走向的關鍵一環(huán)。 對于校長來說,提升領導力應是始終追求的課題,要想辦好一所學校,校長一般需要具備以下三個領導力。
校長領導力作用的發(fā)揮,主要體現(xiàn)在校長對師生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影響力上。影響力如何,需要關注的首要問題是:影響的對象是誰?如何發(fā)揮影響力?筆者認為,校長發(fā)揮影響力的主體是師生,要影響教師和學生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其中,價值領導力是校長領導力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價值引導力?就是有意識地運用人類基本價值、社會主流價值和組織特殊價值原則,去規(guī)范、引導和整合組織成員的個體價值觀念,以解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實現(xiàn)組織目標和遠景的能力,稱為價值領導力。(石中英《談談教師的價值領導力》刊于《中小學管理》,2007年)可以說,卓越的校長在學校常規(guī)管理中都能夠并善于運用價值領導藝術,應對越來越駁雜的價值環(huán)境。
北宋黃庭堅有言: “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如果一個校長堅持讀書, 就會博采眾長,睿智堅定。因此,日常中,校長應多閱讀一些新的教育理論、哲學書籍,也要時常學習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充分理解價值理論主要精髓,在此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地領會當前社會背景下校長領導力的價值導向,并明確校長價值引導力在所有領導方式中的核心地位。


社會主流價值觀一般具有明顯的社會性,尤其具有政治性。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如果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方面達不成共識,甚至有反面的主流價值觀,那么整個學校會出現(xiàn)各種不信任,充斥各種觀念的爭辯,甚至學校教師間會有沖突。作為校長,首先要整體把握,系統(tǒng)構建核心價值觀課程,讓社會主流價值觀滲透到學校的辦學中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校長希望學校成員熱愛這個職業(yè),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率新垂范起而行之。學生圍著校長笑著、鬧著講述自己的心里話,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和你分享他的憂傷難過,那么你所有的教育都是空洞乏力的。”孩子們臉上真摯的笑容最具有感染力,人心向善向美,教師就會向著這樣的育人方向努力:培養(yǎng)“真”兒童。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成為教師的教師,你才能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受到人們的信任和愛戴。”(《給教師的建議(修訂本)》,教育科學出版社)校長首先應該是專業(yè)人士,是教師的教師,只有專業(yè)引領,才是教育管理的常青樹。
美國學者斯佩克在談到校長角色時說:“校長應該定位為管理者、教育者和領導者。”在學校管理中,很多校長都認為自己要“抓大放小”,即只需要抓大方向,小課堂讓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負責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只有校長具備專業(yè)引領,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領導力。
在筆者看來,一個卓越的校長首先是教師,其次才是校長。教育家型校長一般都產生于優(yōu)秀教師中間,然而,長期以來,繁重的事務性工作影響了校長的專業(yè)發(fā)展。因此,為了能更好地提升校長的專業(yè)能力,學校應該適時組織校長作課堂教學示范,這是最好的專業(yè)引領方式。
深度學習,是目前國內提得較響的課改名詞,校長們也不厭其煩地強調深度教學,但學校教師很難內化其深意。對此,如果校長能親自作深度教學示范課,效果也許就不一樣了。比如,劉飛雄校長就曾以《江雪》為藍本,上過類似的示范課。課中,他由一個大情境創(chuàng)設的主問題引出:為什么“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還要“獨釣寒江雪”?這一問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欲從柳宗元成長背景切入,所以和老師“借”到了柳宗元的履歷:柳宗元33歲前一路順遂,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流放柳州,但仍然放不下他的政治抱負——挖井、辦學、種樹、修廟、釋放奴婢等等,孤獨的柳宗元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那么,這樣的柳宗元給我們什么啟示呢?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提升,這就是深度學習。對某一詩詞,學生掌握了從作者成長入手、寫作背景入手、關鍵詞入手、表達方式入手進行鑒賞,日后就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懂得如何鑒賞一類詩詞。把在一個情境中學到的知識、技巧應用到另一個新的情境中,這就是深度學習。

因此,當校長懷揣滿滿的學科專業(yè)自信,老師們就會從心底敬佩你,這個時候,校長領導力自然就形成了。
學校整體工作的提升與校長的聽評課頻率和質量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校長和教師聽評課的視角不同,教師更注重本學科的教學內容,而校長聽全學科的課,更重視教學常規(guī)、學習習慣以及目標達成度,在聽評課過程中,還可以了解全校整體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具有普遍性。
1.校長要常聽課。
現(xiàn)在有很多校長都在聽課。比如,沙河二小的校長每天第一節(jié)課要聽課,從第二節(jié)課開始處理其他事情,常年如此。一般情況下,上午第一節(jié)課是語數(shù)外學科,下午第一節(jié)是綜合課。一個學期至少聽評60節(jié)課。如果遇到被聽教師問題較多,則會持續(xù)跟蹤。這種做法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校長要會評課。
校長評課和教師評課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教師關注的是學科內部的邏輯問題,校長更關注通識性問題。教師評課有量表,所以校長評課也應該有標準。下表為沙河二小校長評課標準指數(shù)。

評課結構與指標

續(xù)表
校長能勇立課改潮頭,引領教師走向科研發(fā)展,是校長的使命。比如,小課題研究,所有的課題均為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那么源于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是在做課題研究。更重要的是,基于學生成長規(guī)律、基于學科學習規(guī)律,這樣的課題更有生命力。
在持續(xù)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校會培養(yǎng)起一大批骨干教師,校長牽頭的教科研讓管理者與學校教師之間不僅收獲了成長、友誼、力量,還成就了彼此。這樣,在學校管理中,校長更具有權威性,不是行政的“威”,而是學術的“威”,更容易凝聚人心、發(fā)揮作用。
校長的文化領導力是校長對學校文化的價值導引,是對學校文化的整合提升,以此讓教師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影響,同時構建全社會的文化共享理念,形成文化共同體。所以說,校長文化領導力是學校發(fā)展的內生力,學校真正的成功不僅要有成績,還要有對社會文明的貢獻,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貢獻,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實踐類型,能塑造和建構時代精神。

學校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見證。學校文化不僅僅是價值觀、道德觀, 更多的應該是構建文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學校的成長史。學校的主要使命就是帶領教師踐行教育理論并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再實踐,從而對理論有豐富且理性的認知之后,再指導實踐。現(xiàn)在很多學校最大的問題就是知道有教育理論,卻從不拿來指導實踐,也就是理論束之高閣,實踐仍在經驗中摸爬滾打。校長應該引導教師在交流、碰撞、爭辯、反思中形成學術合力,提升教師對教育理論的踐行力,不斷促進文化的發(fā)展。
學校文化的構建,與校長的調控組織是分不開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指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內涵是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其中,學生通過學校設計的基于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發(fā)展的課程,比如,小農莊勞動課程、心靈驛站健康課程、社會實踐研學課程等,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獲得發(fā)展。所以,當校長領導學生成為學校文化的構建者、參與者,就可以為落實核心素養(yǎng)提供實踐借鑒。
教師成長了,學生必然成長。走出學校的學生,不僅能收獲知識,還將永葆學習熱情,保持努力,保持善良,并不斷形成更持續(xù)的影響力。對于家長,校長更應該納入整體領導體系,把家長委員會當作最好的教育資源。使得家長、學校、社會攜手共同培育社會人,培養(yǎng)腳踏實地、務實肯干、開拓創(chuàng)新的至誠品質的社會公民,實現(xiàn)文化共享,這就是學校對塑造和建構時代精神的責任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