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我作為沈陽市軍休常德休養所第十三黨支部的代表,榮幸參加了所里組織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所領導把沉甸甸的紀念章掛在我的胸前,又送上一束馨香撲鼻的鮮花,七八部相機對準我爭相拍照,我頓時覺得熱血上涌,臉頰發燙,感慨萬分。
1968年冬,我從遼寧撫順應征入伍,成為原炮兵第十一師的新兵。這是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當年掩護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郅順義時任師后勤部副政委,曾榮膺“全國特等戰斗英雄”稱號,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那時,我熱切盼望早日見到郅順義,更渴望聆聽他講述董存瑞的戰斗故事。
令我興奮的是,新兵訓練第一課就是聽郅順義作報告。在熱烈的掌聲中,半百之年的郅順義健步走上講臺。我清楚地記得,他身上的外衣洗得發白,胳膊肘處縫著補丁,腳上的大頭鞋磨得發亮,整個人氣質質樸。
郅順義從隆化戰斗講到發起總攻,特別詳細地講述了董存瑞的犧牲經過。講到董存瑞的壯舉時,他忽地站起來,高揚右手,呈托舉狀,左手在下,呈拉拽姿勢,雙目圓睜,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前進!”聲如洪鐘,震動屋頂。全場人員先是一驚,隨之爆發長時間的掌聲……
郅順義沉默稍許,顫聲說:“董存瑞用血肉之軀為部隊開辟了勝利之路,卻沒有享受到勝利之果。我們今天在世的人對比先烈,還有什么不知足的?還有什么可自傲的?還有什么可懈怠的?”說到此,他淚流滿面,聲音哽咽……
大家情不自禁地高呼:“向英雄學習!向英雄致敬!”
董存瑞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壯舉似一尊高大的雕像聳立在我的心間,我萌生了“當兵就當這樣的兵”的念頭,決心在部隊刻苦鍛煉,早日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1969年春節之后,我參加了師新司機培訓,經過半年訓練,即將結業。哪知,因陰雨連綿,在師所屬的黑龍江省某地農場,低洼地塊的小麥不能使用機械收割,場領導緊急請求師里派人搶收,任務交給了司機訓練隊。我和戰友們經鐵路輸送兩天一夜趕到農場,立即投入到搶收小麥的任務中。走進麥田,淤泥立刻沒過腳脖子,一股涼氣順著大腿直逼腰際。彎腰割幾下,一抬腳,膠鞋陷落淤泥,只好用麻繩將膠鞋綁在腳上,勉強移動腳步。割著割著,只覺得兩胯酸痛,腰桿仿佛斷裂似的,手掌鉆心地疼,張手一看,大血泡錚亮,泡磨破了,手愈發握不住刀把。
休息間隙,農場的同志告訴我們,使用鐮刀收割,一條壟一天也割不到頭。聞聽此言,我們驚得倒吸涼氣,仰面倒在麥捆上,再也不想起來。
正在迷迷糊糊時,指導員忽地站起來,右手抓起麥捆舉到空中,左手在下呈拉拽狀,雙眼圓睜,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這一聲喊,仿佛洪鐘大呂,驚得我們騰地躍起,舉著鐮刀,隨聲應和:“前進,前進,前進!”

大家涌入麥田,只見鐮刀上下起落,唰唰聲不絕于耳。在董存瑞精神激勵下,我們硬是戰勝了“一天也割不到頭”的困難。經過半個月苦戰,圓滿完成搶收任務。
經過這次鍛練,我領悟了“玉汝于成”的道理,要求上進的意識更加強烈。不久后,我鄭重地向連隊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指導員對我說:“你能夠在新戰士中率先自覺要求入黨,這很可貴。但是你要知道‘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這種特殊,表現在平時吃苦在先,戰時沖鋒在前。如何在先在前,就得看你的表現啦!”
如何表現?思考再三,我決定從發揮優長和克服弱點兩方面做起。所謂優長,就是發揮自己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優勢,把每天學習心得和部隊生活寫成“廣播稿”,在飯堂朗誦,一天不落。所謂弱點,就是針對自己是“學生兵”,存在驕嬌二氣的“軟肋”,堅持吃苦在先。出車運送物資,我既當駕駛員,又當裝卸工;收車回場,我搶先鉆到車底,檢查車輛安全狀況……就這樣,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斷摔打自己。1970年10月,我在同期入伍的戰友中第一個成為共產黨員。
入黨后,我參軍不滿3年,就被提拔為排長,不久又被提升為政工干事。1973年8月,僅有4年軍齡的我被原沈陽軍區炮兵司令部選調當參謀。我十分珍惜這些榮譽和經歷,自覺歷練黨性,不負黨的培養。
20世紀70年代末,某戰備任務開拔在即。作為參謀,我請纓要求隨部隊行動,獲得批準。當我接過手槍和子彈,從未有過的悲壯涌上心頭。
當晚我趕回家準備行囊,謊稱下部隊蹲點,臉上裝出極不自然的笑容。妻子王竹青識破我的“謊言”,開門見山地問:“下部隊蹲點咋還帶槍彈?”
不等我解釋,她又說:“嫁給你,我就有送郎上戰場的思想準備,啥也別說了,放心出發吧!”
我摟住她深吻了一下,又逐一親吻了熟睡中的一雙兒女,轉身拎起行囊走出家門。
一進入某團營區,立刻感受到了緊張的備戰氣氛。
按照規定的時間,全團晝夜兼程,到達集結地域,顧不得安排食宿,立即構筑掩體。隆冬時節,寒風凜冽。我和戰友們一起挖掩體,一鎬頭刨下去,只落得一個白點,震得虎口生疼。凍土雖然硬,但我們的意志更硬,靠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一點一點地刨開凍土,終于開掘出標準掩體。隨之按照實戰要求,展開訓練。經過一個月的枕戈待旦,任務結束,我們才班師回營。
經過這次戰備行動考驗,我對“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所謂“特殊”,就在于當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敢于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勇于犧牲奉獻。
當然,軍人的犧牲奉獻離不開家庭的付出。1982年初冬,我履職某炮兵師后勤部副部長,帶領官兵參加集團軍某演習,正當進入關鍵階段時,我收到哥哥從老家傳來的父親病故的噩耗。
我也很想趕回去盡孝,可是演習場如同戰場,我臨陣退出,師后勤部則面臨“群龍無首”,演習效果勢必大打折扣。一番掂量,我把悲痛壓在心底,帶領部屬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家后,我跪在父親墳前,在心里默念:“敬愛的父親,請您原諒,不是兒子不孝,因為我是共產黨員,必須忠當先,孝為后。如果有來世,我再給您做一回兒子盡孝吧!”
1987年,我上調原沈陽軍區聯勤部機關任職,堅持不收禮、不吃請,沒動用部隊一塊木板、一顆釘子、一斤糧油,始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我在軍區機關工作了18年,一直秉承立黨為公的信念做人處事,直到退休,做到了問心無愧。
在慶祝建黨100周年之際,手捧金燦燦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我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呼喚:黨啊!黨啊!親愛的媽媽,您的兒子永遠在您的旗幟下前進。
(作者曾為沈陽軍區聯勤部干部)
編輯/張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