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右翼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塔克·卡爾森用蹩腳的發音,向觀眾介紹了“白左(BAIZUO)”這個中國網絡用語。他使用這個詞的目的是抨擊拜登政府,稱拜登政府里充滿了“Baizuo”。
塔克引用一段中國網民的描述:“他們(白左)是只關心諸如移民、少數族裔、性少數群體(LGBT)和環境話題,而感知不到現實世界里現實問題的人。(他們)提倡和平,平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道德優越感,極其癡迷于政治正確。”
其實“Baizuo”這個詞在2017年就已經被引入了美國,當時網站是這樣向美國公眾介紹這個詞的:“當您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上看到有關特朗普,或移民的任何話題,就無法避免遇到‘白左’(baizuo)。它最早出現于2015年,很快就成為中國網民在在線辯論中抹黑對手的最流行的貶義詞之一。”
現在,這個貶義詞同樣成為美國的流行詞,成為右派媒體攻擊民主黨的最有力武器。實際上美國完全有對應Baizuo的原生詞匯:Socialjusticewarrior(社會正義戰士,簡稱SJW),指的是提倡社會進步主義觀點的個人,包括女權主義,民權和多元文化主義,牛津大學詞典也正式將SJW列為貶義詞。不過美國人接觸了這個詞之后,覺得它比SJW更加有力。社交網站紅迪上的一名用戶就發帖說:“當我想找一個詞來形容好萊塢時,Baizuo比SJW更合適,這是一個有力的工具。”
英語的詞匯中有一半是外來詞匯,其中28%來自法語,其他也大部分來自歐洲語言,近年來,亞洲語言開始入侵英語,像英語中的壽司(Sushi),紫菜(Seaweed)來自日語,米粉(Pho)來自越南語。同樣,也有越來越多的中文詞匯進入到了英語,甚至成為標準的書面語言。
比如美國人常說的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就是典型的中文外來語。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簡稱NPR)就曾經撰文《WhoFirstSaid'LongTime,NoSee'AndInWhichLanguage?(誰最先說“好久不見”,用的是哪種語言?)》,感嘆這個語法錯誤的短語為什么在美國人演講中廣泛被使用。這篇文章中,NPR追溯了Longtimenosee的由來,認為這個短語是從普通話的“好久不見”直譯過來的。這個詞首次出現在1900年前后,由去過中國的英國海軍帶回英國,逐漸傳遍整個英語圈。
1910年,在美國海軍的出版物《我們的海軍》第13卷,就有了這個短語,場景是一個中國商人招呼海軍上尉,“Longtimenoseeyourhandsomeface(好久不見你帥氣的臉龐)”。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這個短語就進入了美國文學圈,著名推理小說家雷蒙德·錢德勒特別偏愛這個短語,在他的多本著作中使用了它。到了現在,Longtimenosee已經成為標準英語的一部分了。
類似的外來詞匯還有很多,比如Fengshui(風水),Mahjong(麻將)等,只要寫出來,美國人中國人都知道是啥意思。
比較出人意料的是,美國人常說的番茄醬(Ketchup)居然也來自中文,不過這個詞不是起源于普通話,而是閩南話的“kǒe-chiap”,意思為腌制的魚或者肉,霍頓·米夫林公司出版的《美國傳統英語詞典》確認了這個起源。不過也有的說法稱Ketchup起源自廣東話,確實粵語中茄的發音與Ketchup很是接近。不過,Ketchup只是美國人在使用,英國人簡單地將之稱為“Tomato(番茄)Sauce(醬)”。
要我預測下一個進入英語的中文詞是什么,那一定是“吃了嗎(Chilema)”。美國的普通話學校普遍以“吃了嗎”開始教學,出門碰到的一些老美也時不時蹦出一句Chilema,炫耀他們標準的普通話發音。
(田欣嘉薦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