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喜歡吃香菜,周圍人也喜歡吃香菜,就以為吃香菜跟吃米飯一樣,喜歡是天經地義的事,直到上中學。
那是中午去校門口的小店吃面,去得晚了就在門口排隊,前面的人卻吵了起來。湊過去打聽,原來有個女生點單時,囑咐老板娘不要放香菜,老板娘嘴上答應,手里忙乎忘了,給女生端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綠湯面,上面撒了一大把的香菜呢。
女生生氣不接,老板娘委屈:“香菜多好吃呀,這面湯要沒香菜,味道差一半。我特意多放了呢。香菜可貴咧。”女生也委屈:“我都說我不吃香菜,你非要放,你讓我怎么吃……”我多機靈呀,立馬擠到老板娘身邊說:“這碗面我買了,你再給人家做一碗不放香菜吧。”各得其所的三個人,數我最開心,白撿個大便宜,直接吃到現成的了。
我不光喜歡吃香菜,還喜歡吃臭豆腐、臭鴨蛋。家里人都聞不得臭味食物,為此,媽媽很納悶,我獨特的飲食喜好到底隨了誰的基因。我笑,可能是基因突變。
聞著臭、吃著香的食物還有榴蓮,作為一個北方人,最初知道榴蓮,還是在港劇里。一個年輕男人因為喜歡上愛吃榴蓮的女孩而變得也喜歡吃榴蓮了。老話講就是愛屋及烏。一群沒有洞悉他隱秘戀情的朋友紛紛驚詫,問他;“你這么個有潔癖的人,一貫不吃這種臭烘烘的東西,誰吃你還嫌棄誰,事出反常必有妖,到底怎么回事?”我一邊樂見男人為愛神魂顛倒,一邊充滿好奇:那臭水果到底什么味,會比臭雞蛋、臭豆腐香嗎?
成年后,才在超市里見到榴蓮的真身,因為那香味令人沉醉,就越發覺得它長得可愛。可買了兩次之后,我就十分確定自己無福消受榴蓮了。聞著確實是芳香無比,可吃起來的口感——實在難以下咽。
愛人的飲食喜好一貫循規蹈矩,從不吃臭豆腐、雞頭、鴨掌或筋頭巴腦。令我意外的是,他竟然特別喜歡吃榴蓮,有時吃不過來,還特意凍在冰箱里慢慢吃。榴蓮餅、榴蓮酥更是來者不拒。這著實刷新我對自己以及他的刻板印象。
由于香菜和榴蓮給我的啟示,我很少指責那些非同道中人。正所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要不觸犯法律,不違背道德,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前幾天,我帶了一袋榴蓮糖分給辦公室的姐妹們。無論年紀大小,除了我,她們都吃得不亦樂乎,而我聞著彌漫的榴蓮香氣撲鼻,看她們燦爛的笑臉就足夠開心了。這時,有同事推門進來,立馬捂住鼻子,手使勁揮舞著,大喊大叫道:“你們吃什么榴蓮呀,搞得房間里臭烘烘的,怎么讓人待下去?世界上那么多好東西你們不吃,偏愛吃這種怪玩意,是不是有病呀?”好心情瞬間被罵得稀碎。
最近追劇,關于男主角和男二號的人設問題,和一些網友在評論區爭論不休,各執一詞后情緒激動到隔空對罵,直到版主刪除帖子才消停。事后冷靜下來,都嚇了一跳,自己什么時候也走進狹隘的誤區了?我有所愛,自然也該容許別人愛他所愛,如果無法溝通,那就沉默就好。世上八成的紛爭都是閑人說閑話引起的,自尋煩惱。
如果對別人少說些閑話,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溫柔些呢。
(高廣平薦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