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特別是變電站的合理建設,在電力持續發展中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通常情況下,電纜需要在水底、地下、墻體等多個地方進行敷設,因此,電纜頭制作及安裝工藝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保證電力輸送過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等。文章闡述了110kV電纜頭新型制作裝置的使用,有效提高了110kV電纜頭的使用性能。
關鍵詞:全自動;電纜頭;自動化制作
中圖分類號:TM247"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1)13-0175-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ts power industry is faced with increasing challenges. Especially,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substation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 general, cables need to be laid in many places, such as underwater, underground, walls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production and installation technology of cable head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a new type of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110kV cable head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110kV cable.
Keywords: full-automation; cable head; automatic production
現階段電纜頭的制作是整個電纜線路中最為薄弱的一部分,安裝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電纜能否安全、穩定運行,因此,在開展此項目工作時,應設置專門的工作區域,并保證工作區的干燥、清潔,從而為施工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以保證電纜頭的制作能符合有關標準和規范要求。電纜頭制作施工人員不易熟練掌握,施工缺陷時常出現,絕大多數的電力故障均由此類原因產生。為了減少此類施工缺陷,行業中使用一些簡易的手動工具,比如電纜剪、小型電動帶鋸、手動剝皮器、電動液壓鉗等,僅僅是稍微減輕一點勞動量,對于電纜預處理的關鍵質量因素,比如電纜護套的切割深度和位置精度控制,分相電纜的屏蔽層、半導層、絕緣層的剝離深度和位置精度、切割斷面形狀和表面質量等,幾乎無任何提升,相反由于這些工具普遍較重,操作和調節仍然是依靠施工人員的經驗和手感,靈活性很差,施工人員往往使用最原始的工具。針對以上問題,自主研發了一套進行電纜頭的鋁護套切割和電纜絕緣切割的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減少勞動力,保證施工質量。
1 中間接頭的制作
1.1 制作準備
首先,將需要對接的電纜并攏重疊在一起,確認好中心線位置,然后分別從兩根導線依次上取量1.5m作為接頭中心線,再將需要對接的電纜錯開。然后從切口處開始纏繞加溫帶,將加溫帶接通電源,加熱溫度設置為90℃,保持該溫度3h,切斷電源并冷卻8h。
1.2 制作
將電纜頭固定平面作為基準面,并校直電纜,校直電纜上做好標記線,在線上量出h+100mm并標記此處為電纜末端,然后切除多余的部分。自電纜末端下量h+420mm作為PVC外護套末端,上量300mm剝去該段的PVC外護套。通過使用噴槍對鋁護套表面進行加溫,使護套與隔離層和半導電緩沖層粘連部分分離。
處理完成后在PVC外護套末端上量80mm進行標記切割線,為實現帶動其他模具準確地完成切割動作,旋轉刀盤必須通過快速夾具固定在電纜上,再配合加長的夾塊來保證旋轉刀具與電纜同心。裝置固定完成后,啟動裝置使用手機無線網絡進行連接后,通過激光采集鋁護套表面101個測量點,并通過程序計算每個相鄰點的數據量化最大在0.3mm范圍內,根據這個特點從而剔除異常的數據點進行識別糾正,自動對前后相鄰的數據做平均處理,形成一組相對穩定的數據,根據鋁護套的厚度設定每一次切割的深度(深度限制6mm以下),并預留3mm的切割位置,避免切割過深導致絕緣層損傷,整個切割完成的時間大約11min,制作的數據誤差在0.15mm以下,斷口的面平整無需重新二次加工,減少了人員的勞動力,保證切割質量(見圖1、圖2)。
鋁護套切割完成后,進入另一個階段鉛筆頭的制作,使用鉛筆頭切削設備,把行走直線模組固定在電纜上,然后合上夾具,用拉馬快速固定,最后使用微調旋轉按鈕收緊加固(見圖3)。
固定行走模組后,松開移動刀盤的三個快速夾爪,把刀盤套在電纜上與直線模組運動板上的支架對準,用兩個蘑菇頭螺釘鎖緊固定,最后收緊電纜三爪夾具(見圖4、圖5)。
固定模組完成后,最后插入刀片切削模塊安裝,整套的裝置完成組裝(見圖6)。
剝切裝置一次有效剝切長度為300mm,該長度基本上已覆蓋大部分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附件安裝時對電纜剝切的尺寸要求,當剝切更長尺寸的電纜時,可以通過移動剝切設備分段剝切完成或者更換設備連桿;另外,為了簡化產品結構,減輕產品總體重量,支架結構調整為四點支架結構,新的支架結構在滿足承重以及穩定性要求的前提下,大大縮小了產品的總體尺寸、減輕了產品重量;數控模塊方面,取代與設備集成為一體的數控模塊,采用分離式遙控數控模塊,并且集成觸摸屏,這樣一方面減輕了設備的總重量,簡化了設備結構,另一方面也方便現場工作人員的操作使用(見圖7)。
軟件的使用:在鉛筆頭切削功能中的配置界面設定需要制作電纜的尺寸數據,系統會根據數據生成編程數據加載到裝置模塊中,模塊在接收到指令后,自動進行切削工作,橫向切削厚度為1mm左右,平均切削整個流程需要25min左右。
2 結束語
110kV電纜頭制作對于工藝和施工質量的要求較高,因此除了要確保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之外,應利用科技技術標準化作業,進一步加強學習和實踐,努力提高自身技術水平,以便將此項工作的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徐應麟.電線電纜手冊 第二版 第二冊增訂本[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印永福.電線電纜手冊 第三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3]苑鴻興.簡明電線電纜應用手冊[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4]李光輝.電力電纜施工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5]夏新民.電力電纜頭制作與故障測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