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址變遷考

2021-12-29 01:46:03曹周天
中國出版史研究 2021年4期
關鍵詞:教材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50年12月1日成立以來,社址幾經變遷,先后在東總布胡同10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院、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院、景山東街45號(今沙灘后街55號)、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等四地辦公。考察人教社社址變遷,既是社史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同時也為研究我國教材出版史提供了一份重要史料。

【關鍵詞】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址 社史 教材

研究新中國課程教材建設事業發展的歷史,對教材的編輯和出版機構及其變遷的考察是一條重要路徑。1950年12月,教育部和出版總署共同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專門編寫、研究和出版教科書和一般教育用書。人教社也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出版社,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社名,時任出版總署副署長葉圣陶兼任社長和總編輯。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生。人教社自成立以來,社址幾經變遷,先后在東總布胡同10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院、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院、景山東街45號(今沙灘后街55號)、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等四地辦公。2020年12月1日,人教社將迎來建社70周年華誕。70年來,人教社對我國課程教材特別是統編教材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考察人教社社址變遷,既是社史研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同時也為研究我國教材出版史提供了一份重要史料。

一、東總布胡同10號:1950年12月至1952年6月

位于東總布胡同10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院內的人教社辦公樓

翻閱《葉圣陶日記》可知,自1950年7月開始,籌建人教社的工作就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1950年9月15—25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會上決定出版、印刷、發行的分工專業化,確定中小學教材實行全國統一供應制度。胡愈之署長在大會報告中指出:“今年秋季,中央教育部和出版總署作出了決定,把小學用書及中學語文史地課本首先統一規定版本,并抑低書價。在最近的將來,在中央教育部和出版總署領導下,將建立人民教育出版社,逐漸統一全國教科書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央檔案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第2卷,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21頁。會后,教育部與出版總署加快了共同籌建人教社的步伐,決定將出版總署編審局教科書編寫處、華北聯合出版社和上海聯合出版社三者合并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專門負責教科書的編輯和出版工作(以中小學教科書為主),社址就設在東總布胡同10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院內。

總布胡同在明代被稱為“總鋪胡同”注:有明一代,為了管理老百姓,朝廷在地方上實行保甲制度。據《宛署雜記》記載,“城內地方,以坊為綱,坊下分牌,牌下分鋪,每鋪立鋪頭、火夫三五個人,而統之以總甲”,而總鋪就是“總甲理事之所”。今天的東總布胡同53號,當年就是一個總鋪,所以胡同得名“總鋪胡同”。,清乾隆時期改叫“總部胡同”,宣統年間改稱“總布胡同”,并以朝陽門內南小街為界,將總布胡同一分為二,南小街以西叫西總布胡同,以東叫東總布胡同劉岳:《逛胡同訪名人》,北京出版社2019年版,第47頁.。在東總布胡同曾居住過多位現代著名作家,如張光年、艾蕪、蕭乾、趙樹理、嚴文井等。根據有關學者的考證,當年東總布胡同10號的位置大約在現今的東總布胡同19號袁亞平:《遺事·故址與舊藏:中國版本圖書館史事考辨》,《出版參考》2008年第4期。。

新成立的人教社下設編審部和經理部兩大部門。其中,編審部在出版總署院內辦公;經理部位于宣武門內石駙馬大街88號(筆者注:石駙馬大街于1965年更名為新文化街)。翻閱20世紀50年代人教社出版的中小學教材,在有些教材(比如:陳爾壽編寫的高級小學地理課本《地理》第一冊)的版權頁原出版者一欄中會見到“北京佟麟閣路十號”的字樣。據筆者考證,這里所說的佟麟閣路十號附近,當年有北京市印刷工業總公司,“北京佟麟閣路十號”所示為教材的印刷地址。佟麟閣路是南北走向,新文化街(即當年的石駙馬大街)是東西走向,當年經理部所在的“石駙馬大街88號”,現在大致位于佟麟閣路和新文化街交叉的十字路口的東南角一帶。

1950年12月11日上午9時,人教社在出版總署院內文化宮召開成立大會,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出版總署署長胡愈之蒞臨大會并講話。在人教社成立大會上,時任社長兼總編輯葉圣陶借用化學中的“混合”和“化合”兩個詞,勉勵全體員工“聚在一塊兒,是化合,不是混合。由于化合,大家成為更進步的新人,為編好、印好、供應好教科書而努力”葉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大會講話》,見葉至善、葉至美、葉至誠編:《葉圣陶集》第17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頁。。1951年2月14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準出版總署制訂的《1951年出版工作計劃大綱》中明確要求“人教社開始重編中小學課本,并于本年內建立全國中小學課本由國家統一供應的基礎”,“改善中小學課本的發行工作,使全國學生普遍地、及時地獲得所需要的課本”。據此,人教社開始重新編寫和修訂中小學教材。9月,重新編寫和修訂的中小學(包括初級小學、高級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教材開始在全國正式使用,這是人教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套教材,它拉開了新中國統編教材的序幕,新中國教材事業從這里起航。

二、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1952年6月至1955年6月

位于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院內的小紅樓和逸仙堂

1952年6月,人教社社務會議決定改編審部為編輯部,所設各組改稱編輯室;改經理部為出版部。為便于統一領導,人教社編輯部與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合并,共同致力于教科書編審工作。編輯部由東總布胡同10號搬遷至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院內一幢紅磚樓(俗稱“小紅樓”)內辦公劉承漢、孫全潔:《煌煌一甲子,拳拳赤子情——祝賀人民教育出版社建設60周年》,見《我們: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頁。,辭書編輯室搬遷至院內新辦公樓東頭,后又搬到院內的逸仙堂西配殿辦公劉慶隆:《〈新華字典〉出版三十年》,見《商務印書館九十五年——我和商務印書館(1897—1922)》,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403頁。。

關于人教社的這次搬遷,葉圣陶在1952年6月12日(星期四)這天的日記中寫道:

我社編輯部定于后日(筆者注:即1952年6月14日)遷入教育部。各部分皆整理書物,裝入木箱。同人皆自己動,余則由鳳祥為之。念日后東西奔跑,雖乘汽車,實感憊累。余之脾氣不好動,感情上殊不愉適。葉圣陶:《葉圣陶日記》,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中冊第1354頁。

這里所說的“東西奔跑”指的是,當時人教社編輯部將遷入位于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的教育部院內,但當時葉圣陶仍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兩頭工作都得兼顧。他在日記中曾談及與胡愈之署長商量“暫以每日上午到總署,每日下午赴教部治社事”,并感慨“東西奔跑,雖不勞我步,而亦感其不安定”葉圣陶:《葉圣陶日記》,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中冊第1355頁。。當時葉老居住在東城區東四八條71號,距出版總署所在地東總布胡同10號約3.5公里;從出版總署到當時人教社編輯部所在地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的教育部,大約有8公里,再從這里回家又有6公里左右。這樣累計下來,葉老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總里程有十七八公里,的確不是一個小數字。盡管如此,在次日(6月13日)上午9時編輯部全體同人大會上,葉老仍鼓勵大家:“把搬家工作做好,要愛護公共財產,勿使有所損失。”與此同時,他還語重心長地告誡同人:“易一生活環境,未免有不方便不習慣處,可從長計議,勿隨意表示不滿。與教部中人要注重團結,融洽如一家人。”葉圣陶:《葉圣陶日記》,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中冊第1354—1355頁。當時,人教社編輯部門僅有十多個辦公室,三十多位編輯人員,共用一部電話。葉老曾詼諧地說:“人教社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社。”大,指的是服務對象——中小學校的幾千萬師生,而擔負著如此重任的出版社卻在這樣一座小小的樓房里,“小樓大社”是名副其實的稱謂劉承漢、孫全潔:《煌煌一甲子,拳拳赤子情——祝賀人民教育出版社建設60周年》,見《我們: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頁。。

1953年5月,毛澤東主席在聽取教育部工作匯報后認為,人教社只有三十幾個編輯干部太少,“二三百人都不多,一定要從大中小學優秀的教師中調人!”他指示教育部寧可把別的攤子縮小,也必須抽調大批干部編寫教材,并責成中央組織部負責從全國各地選調教材編寫專家來人教社工作。不久,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全國抽調大批干部編寫教材。根據中央政治局的決定,中央組織部陸續從全國調來一批教育干部、教師和專家,充實到人教社《甲子紀盛——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大事記(1950—2010)》,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7頁。。這一時期,文學家吳伯簫、教育學家陳元暉、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等來到人教社工作,為新中國教材建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他們與建社之初第一批到社工作的葉圣陶、宋云彬、朱文叔、劉薰宇、朱智賢、金燦然、吉少甫、陳俠等元老,共同擔負起編寫新教材的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

在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教育部院內工作的這段時期,人教社編寫了新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統編教材,新中國統編教材事業由此邁向了新階段。這套面向基礎教育的十二年制中小學教材,包括教學大綱30種30冊,課本41種97冊,教學參考書23種69冊,體現了國家意志,寄托著新中國對中小學生未來發展的殷殷期盼,不僅滿足了學校師生教學用書的需要,而且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從1956年開始,這套教材在全國通用,它奠定了此后中國通用教材編寫的基礎,陪伴著上億中國人度過了他們的求學生涯,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此外,1953年新中國第一部語文工具書《新華字典》、蘇聯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中譯本均在這里問世。

三、景山東街45號(今沙灘后街55號):1955年6月至2005年9月

搬遷到景山東街45號院(今沙灘后街55號)院之初的大門、辦公樓和禮堂

1955年6月底,人教社搬遷到景山東街45號院(今沙灘后街55號)注:沙灘后街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西向,東起沙灘北街,西至景山東街,北與大學夾道相通,南接西老胡同,全長323米。清代屬皇城,稱馬神廟,為皇家祭祀馬神之地。民國時稱景山東街,1965年將東老胡同并入,稱沙灘后街。。這是人教社社史上的一件大事,自此人教社有了獨立的辦公場所。沙灘后街55號曾是清乾隆的四女和嘉公主出嫁后的駙馬府,民間習稱“和嘉公主府”。新址院落寬廣,機構齊全,建筑眾多,設備完善,編輯部和出版部分處兩地辦公的局面從此結束,更利于經營和管理。院內有辦公樓、圖書館、禮堂、食堂、醫務室、宿舍和花園。它地處北京的中心,東面有北大紅樓,南側是故宮,西臨景山、北海公園,北面的鼓樓和鐘樓依稀可見。周圍還有中國美術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商務印書館等文化機構。對于人教社新社址,葉圣陶先生十分滿意,這從他1955年7月1日的日記中可見一斑:

今晨至景山東街,我社遷此,與文改會為同居,編輯部已大致遷來,出版部稍緩亦將遷來,局面又成一個樣子……編輯部居一樓房,原系北大之理學院(整個院落為清朝之某公主府),較之教部內之小紅樓高爽多多。遷此過暑期,大家均覺愉快。商金林:《葉圣陶全傳》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2頁。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的夫人張允和20世紀50年代初曾在人教社工作,參與編寫歷史教材。從她細膩的觀察視角中,我們可以依稀洞察當年沙灘后街55號院的風景:

沙灘后街55號,有三座大紅門,氣派十足,加上一對石獅,更增加了雄偉。進了大門是寬道。有個大大的園子,園子中心有個荷花池塘,池里有金魚。夏天更風光,池里種了兩種荷花。一種是地道的中國荷花,另一種是異國荷花叫“睡蓮”。中國荷花白天開,異國荷花晚上開。她們有白的、紅的、粉紅的,還有淺黃的,又香又好看。池中央有一個大石晷,據說是過去北京大學李四光教授設計的。繞池一圈圓路,路邊有供人休息的長椅子。還有丁香樹和龍爪槐。園子有過去的課堂樓(現在是辦公樓)和大禮堂,還有許多小院落。張允和:《最后的閨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版,第89頁。

當年的沙灘后街55號院可謂名家薈萃,一批思想進步、學有淵源、術有專攻的學者云集于此,他們的加盟為新中國統編教材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隊伍保障。

1969年到1972年,人教社的社址雖然還在沙灘后街55號,但在1969年,大批干部離開人教社,赴教育部“五七干校”勞動鍛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人教社的“五七干校”編制為“七連”,位于安徽省鳳陽縣黃泥堡的一個縣園藝場里汪震球:《憶戴伯韜社長》,見《我們: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4頁。。1972年1月,人教社編制被撤銷,“七連”的大批干部從“五七干校”被分配到全國部分省和自治區工作。1972年3月,時任副社長兼總編輯的戴伯韜請國務院原秘書長周榮鑫代向周恩來總理反映人教社業務停頓、人員星散的情況;又寫信給周總理,由周榮鑫轉交,陳述培養一支強有力的中小學教材編輯出版隊伍的意義,請求恢復重建人教社。7月,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人教社得以重建,從“五七干校”抽調部分干部回京。第一批7名同志于1972年7月從教育部“五七干校”調回人教社工作。同年8月,國務院科教組發出《關于新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通知》,并組成籌建組,由原人教社和高教社部分干部、編輯重新組成人教社,逐步承擔原來兩社的一些任務,即編輯出版中小學和中等師范學校各科教材,高等院校理科基礎課、基礎技術課、專業課教材,工科基礎課教材,高等師范院校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專業教材和各系公共必修課的教育學、心理學教材,職工、農民各類學校的文化課教材以及其他教育書籍。辦公地點仍在沙灘后街55號。1973年4月,第二批同志調回北京。直到1977年9月,在中央的關懷下,經干校分配到各地的編輯干部才陸續調回,中小學教材的編寫工作重新開始進行汪震球:《憶戴伯韜社長》,見《我們: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紀念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5—116頁。。

1978年2月,分管科教工作的鄧小平同志在教育部黨組《關于請調教材編輯出版干部的報告》上批示:“編寫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有足夠的合格人力加以保障。”據此,教育部從各省區市抽調200多名優秀教師和知名專家,以召開全國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的名義,分12個學科編寫組在北京香山飯店進行“教材會戰”,開啟了新一輪教材編寫工作。小平同志還親自批示調撥10萬美元專款,引進發達國家的中小學教材和教育圖書,供編寫教材時研究、借鑒和參考。1979年9月,建筑面積近一萬平方米的五層新辦公大樓和七層圖書館大樓在院內落成。圖書館大樓中,除常用圖書庫、報刊庫外,還辟有外國教材中心和中小學教材專用書庫。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中小學教材建設步入正軌。1981年,《課程·教材·教法》雜志在這里創刊,它成為新中國第一本課程教材和學科教學研究的專業性學術期刊。為加強課程和教材的研究工作,把中小學教材編寫更好地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1983年6月13日,教育部黨組同意了人教社的請示報告,批準成立“課程教材研究所”,地點就設在沙灘后街55號院內。同時通知:課程教材研究所與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隨后,課程教材研究所全體同志寫信請鄧小平題寫所名。小平同志日理萬機,但在百忙之中,很快于7月20日為“課程教材研究所”題寫了所名。這是他唯一一次為一個教育研究機構題名,再次體現出小平同志對教育科研和中小學教材建設事業的重視和厚愛,也表現了他對人教社把課程教材研究所辦成全國中小學教材研究中心、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殷切期望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深切緬懷鄧小平同志對中小學教材改革的功績》,《課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3期。。

自1955年6月搬遷以來,人教社在沙灘后街55號院內的辦公地址度過了五十載春秋,先后編寫出版了8套全國通用教材,為我國基礎教育教材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功勛。

四、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2005年9月至今

位于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的新業務樓

進入21世紀,為實現跨越式發展,進一步改善辦公條件,人教社由沙灘后街55號搬遷至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據筆者所查,2003年1月6日,時任教育部領導批準人教社購買業務樓的方案。同年3月25日,人教社與北京國華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合同,購買該公司所建位于中關村南大街17號的韋伯時代中心A座作為新業務樓。2005年9月15日,新業務樓正式啟用,社本部及社屬企業教材中心、電音社陸續搬入。10月8日,搬遷工作基本結束《甲子紀盛——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六十周年大事記(1950—2010)》,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95—227頁。。

24層的人教社辦公大樓向北有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向南走可到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舞蹈學院和國家圖書館,東面是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西臨北京外國語大學。眾多文化和教育機構云集于此,學術氛圍甚濃。若是遇上陽光普照、晴空萬里的日子,站在大樓高層向西望去,綿延起伏的西山山脈清晰可見,頗有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記》中所言的“尺寸千里”之感。

如今,人教社大樓矗立在中關村南大街西側。寒來暑往,辛勤的人教人正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為我國教材建設事業默默耕耘。他們致力于基礎教育教材以及其他各級各類教材和教育圖書的研究、編寫、出版、發行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基礎教育教材編寫出版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為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人們不論是從魏公村地鐵站出口向南,還是從國家圖書館地鐵站出口向北,遠遠地就能看見這幢醒目的大樓。便捷的交通與當年葉老在日記中所寫的“東西奔跑”“實感憊累”“感情上殊不愉適”之云云不可同日而語。《漢書·貨殖列傳》有言曰“各安其居而樂其業”,唯有“安居”,才能“樂業”。衷心祝愿人教社在這幢安靜、舒適的新大樓里繼承人教人的優良傳統,再創佳績,再續輝煌,譜寫我國教材事業的新篇章!

〔作者曹周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博士后〕

人教社社址變遷地圖

1.東總布胡同10號:1950年12月至1952年6月

2.西單大木倉胡同37號:1952年6月至1955年6月

3.景山東街45號(今沙灘后街55號):1955年6月至2005年9月

4.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2005年9月至今

1950年12月毛澤東主席為人民教育出版社題寫社名1983年7月鄧小平同志為課程教材研究所題寫所名

Relocations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since Its Founding

Cao Zhoutian

Abstract:Since its founding on 1 December 1950,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EP) has changed its address from the sit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ublishing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10 East Zongbu Hutong) to the site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37 Damucang Hutong, Xidan), 45 East Jingshan Street (currently 55 Shatan Backstreet) and No. 1 Building, 17 Zhongguancun South Avenue. A review of the relocations of PEP is a basic work in the study of the publishing house’s history and can als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textbook publishing history.

Keywords: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PEP), address of PEP, history of PEP, textbooks

猜你喜歡
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模因論對開發對外漢語教材的啟示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婷婷综合色|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青青久久91|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老司机精品久久| h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黄| 婷婷六月综合|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中国毛片网|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色综合久久88|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欧美激情第一区|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免费播放毛片| av无码久久精品| 青青久久91|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久久|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爱做久久久久久| 制服丝袜一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黄网在线| 国产网站免费看|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婷婷伊人久久| 欧美v在线| 欧美日韩综合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jizz|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男女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色香蕉|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91福利片|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三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