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上期文章跟大家主要交流金融地產的投資機會,本周地產收獲較大,但金融板塊還沒有完全走出來,所以,布局2022年的投資機會還需要耐心等待。過往筆者對景氣度和賽道股的研究比較排斥,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估值超過了本人的認知。不過最近有一些信息表明,其實市場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投資機會值得參與。后面會具體介紹投資思路供大家參考。
股市的短期表現,很多時候來看更多是概念炒作,不得不承認,股市每天的風格輪動就是一種難以把握的、看似機會卻有可能是陷阱的夢幻泡影。所以,筆者才會遵從過往的投資習慣和經驗,多布局一些低估值、低風險的個股。
本周房地產股的震蕩上行,表明市場解套盤較多,出現短線拋壓。但從明年的大方向來看,仍會受益于房地產行業的復蘇。因為經濟以穩為主,方向上不會刻意打壓地產泡沫,而地產行業實現軟著陸之后,消費才會提升。對多數家庭消費而言,房產消費是最大的消費和投資。這是中國社會的現實情況,我相信管理層非常清楚這個現實情況。
因此,治理房地產泡沫的最好方法就是“房住不炒”。只支持合理的首套房和改善型需求,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和中介的炒作行為。
而消化房地產泡沫的最好方法就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房價在合理水平。無論是從股市還是實業發展角度來看,這是個正確的發展方向。
大方向上,筆者仍然堅持年底滬指看漲的觀點。之前我們說過,離2022年越近,滬指向上的概率越大,尤其是金融地產對指數上漲的貢獻度最大??梢源竽懙念A測一下,如果金融地產聯動上攻,滬指向上突破4000點的概率大增。當然,如果滬指繼續走慢牛行情,當然更有利于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筆者倒是希望指數不要漲得太快。太快的話,容易積累風險。
換言之,上證指數保持慢牛更好,但市場往往都是容易走極端行情,所以,大漲時刻需要謹慎,大跌時候反而可以適當加倉。

到了2021年底,各種跡象表明,港股已經到了可以越跌越買的時候了,我們可以看到,最近恒生指數已經跌到了過去多年的上升趨勢線位置,而且香港大佬都在紛紛回購公司股份,基本確認底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配置點恒生指數ETF。當然,投資者們還是要量力而行,畢竟風險需要自擔。
本人從創立技道分析以來,就希望“逆人性、反直覺”地尋找投資機會,并結合一些市場周期與行業輪動的節奏來配置資產及建立投資組合。

技道分析的組合投資策略叫做“核心+衛星”或者叫做“守正出奇”的策略。核心就是守正,衛星則是出奇。核心資產主要集中于低估值板塊,比如金融地產。衛星資產主要集中于成長股或者高彈性高風險的公司,比如某些高景氣度行業里面的龍頭公司。
半導體行業無疑是高景氣行業。其中,有一家生產IGBT并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龍頭公司,被稱為中國“英飛凌”。之前也是軌道交通領域的電氣設備核心龍頭,在這一領域具備壟斷地位,受益于未來的國產替代、新能源與電動車的快速發展,公司業績和市值均有巨大想象空間。對于這一點,機構投資者的認同度越來越高。同時配合公司今年IPO并行的股權激勵方案的推行,公司業績增長的動力更為充足。
而本人從小就生活在這家公司所在地——華中的某個交通樞紐,所以對其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科研水平和綜合實力有切身體會。這家公司通過多年持續不斷地的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已不僅僅局限于軌交領域,其近年來逐步覆蓋的半導體領域正好屬于高景氣度的行業,作為新能源汽車IGBT領域的國產代替品牌之一,公司在這一塊有較長期的技術和生產積累經驗。
公司IGBT逐步進入車規級領域,技術已覆蓋750V-6500V全電壓等級,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占據IGBT下游應用規模的31%,是IGBT產業發展的最強驅動力,預計2020-2025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復合增速高達34%。
而在柔性直流電網領域,公司的產品也具備了很強的應用場景與空間。未來柔性直流電網建設將成為高壓IGBT產品的重要增長動力,公司是唯一可提供相關產品的國內廠商。目前公司3300V產品已批量應用于柔性直流輸電,如烏東德工程、廈門柔直、渝鄂柔直等項目。
加上公司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目前市場的某些機構投資者已經對這家公司的長期成長空間保持樂觀態度。
當然,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這家公司的股價創新高之后可能存在回調風險。因此,投資者自己需要把握風險。
上面的分析也僅供大家參考。這里需強調筆者不是推薦某只股票,只是舉例談分析方法或者投資思路。股票市場風險是比較大,識別風險、理解風險、管理風險才是價值投資者的長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