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群 申榮衛




摘 要:根據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的精神,結合中職院校學生學情,在職業院校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新能源汽車維護》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與實踐。首先進行了企業調研,進行崗位分析,開展了實踐專家訪談會,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并設計學習情境,開發了相關的教學資源,并設計一體化教室。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經過課程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維護 一體化課程 工作過程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Work Process
——Taking the course of "New Energy Vehicle Maintenance" as an example
Li Yuanqun Shen Rongwei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Plan" (20 Vocational Education)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combined with the academic conditions of student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New Energy Vehicle Maintenance"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has been integrated i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 the article conducted enterprise research, conducted job analysis, conducted practical expert interviews, extracted typical work tasks and designed learning situations, developed relevant teaching resources, and designed integrated classrooms. The assessment method that combines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 evaluation is adopt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good teach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new energy vehicle maintenance, integrated course, work process
1 引言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中國的職業教育飛速發展。結合當前汽車后市場的需求,中國的職業院校正在不斷進行新的改革,其中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各個職業院校正在進行的重點任務。當前,在多數職業院校中,傳統課程已經被改革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一體化教學。本文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對《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進行“教、學、做”一體的改革,并運用到真實的課堂中,使課堂效果更加優異。
2 課程的開發理念
《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之前采用的是“理論課+實訓課”的教學模式,即先在教室講授理論課,再到實訓室學習技能。該種教學模式,使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嚴重脫節,根據中職院校的學情,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在學習技能時,已經忘記了上次課學習的理論課學習的內容。另外,根據對理論課教師和實訓課教師的調查顯示,兩種類型的教師因長時間只教理論或技能,針對細節知識把握的不夠全面、系統。
針對上述情況,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方法重新開發了《新能源汽車維護》這門課程。即先進入企業進行調研,獲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崗位分析,再邀請企業專家到學校開展實踐專家訪談會,提取典型工作任務,將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進行轉換、工作過程與學習過程進行轉換。按照行動導向六步法,實施本課程。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在課程框架上打破了傳統的“章”、“節”,而是以學習領域、學習情境、學習任務將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劃分;在教學模式上采用“理論+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學生在真實的工作情境中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效果。
3 課程的定位
《新能源汽車維護》是培養新能源汽車維修工的重要課程,學生在學習本課程前,已經學習了《新能源汽車認知與使用安全》《新能源汽車認知實習》《汽車維護(燃油)》《電工電子實習》等課程,具備一定的基礎,本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新能源汽車維護作業前的準備、電驅動系統維護內容和輔助系統維護內容等專業能力,同時融入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
4 課程的培養目標
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把握專業能力的同時,也要進行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
專業能力注重培養新能源汽車各個系統保養的能力:能正確認識新能源汽車高壓部件,保障車間的人身、設備和設施安全;能正確處理維護、維修作業中的舊件、廢棄物;能明確充電作業注意事項,并正確進行充電作業;能明確新能源汽車維護與保養場地和人員要求;能正確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行維護作業;能正確的對減速驅動橋進行換油作業;能正確添加或更換冷卻液;能正確更換電動水泵;能正確更換電動助力轉向器防塵套等能力。
方法能力注重掌握查閱資料的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通過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維護,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和能力;通過不斷的做計劃、修改,能夠鍛煉嚴謹的工作態度;具有從互聯網、課外書本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社會能力注重在團隊合作中增強人際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在作業過程中具有問題解決能力和協調分析能力;在恢復場地、整理工具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5 課程的學習情境設計
5.1 學習情境設計思想
《新能源汽車維護》采用以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行動為導向方法進行設計,課程由三個學習情境組成,主要學習環境和學情為基礎進行設計:
一是學習情境的設計思路符合真實的工作過程。經過多次企業調研后,結合中職院校學生學情,將工作過程轉化成學習過程,從而達成學習目標的要求。二是學習情境應從基礎理論到深入案例,從簡單到復雜,將知識化繁為簡。三是《新能源汽車維護》學習情境的設計主要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賽項”為依托,以吉利EV450車型為例,以賽促教,以與傳統汽車進行對比的知識為輔助。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中職院校學生學情,把《新能源汽車維護》學習領域設計了3個學習情境,見表1,涵蓋了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
5.2 學習情境描述
學習情境主要包括名稱、學時、學習目標及學習內容、教學方法和建議、學生已有基礎和教師所需執教能力。學習目標涵蓋學生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學習內容涵蓋學生在學完后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
5.3 任務單元劃分
《新能源汽車維護》主要設置三個學習情境,分為是個任務單元,對應企業的具體工作任務,具體劃分見表2。
6 課程的資源開發
《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的軟資源開發,主要包含教學設計、學生手冊、教學課件、教學錄像、任務工單、維修資料、競賽標準等。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授課標準和授課對象的特點,將授課要素進行有序排列,主要涵蓋了名稱、學時、教學方法、工具和儀器、客戶任務設計、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等。學生手冊的內容主要具體到每個任務單元的內容,包括了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教學課件內容與學生在進行行動導向六步法中“資訊”部分的知識相對應,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在學習教學課件時能夠有理論知識作支撐。教學錄像是根據教師根據授課過程中需要進行操作的過程性方法進行展示的錄像。任務工單作為引導文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工單的同時,完成本次課程的全部內容,且對于學生在完成過程中的正確率也有了檢查的依據。維修資料和競賽標準是行業和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料,把與《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相關的內容放在學習平臺中,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及時查閱,使企業或行業標準對接課程標準。
7 課程的一體化教室設計
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課程教學,要在真實的工作場景中進行,才能達到一體化學習的效果。為了使學習情境與工作場景相對應,要設計一體化教室,如圖1所示,在設計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
《新能源汽車維護》課程一體化教室設計了教學區、展示區、資料查詢區、討論區、實踐操作區和工具存放區六個功能區域。教學區用于教師講解知識和現場授課;展示區用于展示學生在計劃階段討論的結果,便于進行決策;資料查詢區用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查詢維修資料及競賽標準;討論區用于學生聽教師講解、觀看展示的學習成果和進行知識討論的區域;實踐操作區用于學生進行實踐內容操作;工具存放區遵循車間8S管理,將工具有序擺放,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8 課程的實施流程
基于工作過程的一體化課程教學,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按照行動導向六步法組織課堂,主要分為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這六個步驟。在組織課堂時,把學生按小組劃分,每組設置組長、操作員、記錄員、質檢員、監督員、宣傳員等多種角色,采用輪換制,各司其職,完成操作。
資訊:教師根據本次授課內容進行講解,主要側重于操作細節和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學生領取任務工單,根據老師的講解內容,完成任務工單上的“資訊”部分內容。
計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討論區進行頭腦風暴,根據老師分配的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以冷卻液冰點測試為例,根據“汽車在冬天啟動困難”工作任務,計劃所需要的檢測儀器及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冰點測試儀的使用為例,對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分工,確定每個成員的任務。
決策:小組成員選取學生代表展示本組計劃,先由其余各組成員進行點評,再由教師給出最終修改意見。學生根據意見修改計劃,進行準備工作。
實施:學生根據最終修訂的意見,在各自的實踐操作區進行操作。以驅動電機的維護為例,按計劃進行日常維護中的清潔緊固、檢查,并把正確的數據信息記錄在工單上。教師根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不規范進行指導,對良好的表現進行肯定,并做記錄。
檢查:操作結束后,由質檢人員帶領小組其余成員檢查工具、車輛等,確保按規范操作。車輛上電,無故障燈點亮。
評估:小組內成員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價。
9 課程的考核方式
建立過程考評(任務考評)與期末考評(課程考評)相結合的方法,強調過程考評的重要性。過程考評占60分,期末考評占40分。具體考核方法見表3。
10 課程的教學效果
《新能源汽車維護》在龍巖技師學院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二年級的學生中開展了課堂教學,提升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動力。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對于新能源汽車維護的專業能力增強,理論知識更加鞏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習興趣;通過恢復場地、打掃衛生等,遵循8S車間管理制度,培養學生的爭創一流、愛崗敬業的勞動精神。
參考文獻:
[1]關于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分析[J].劉曉飛,張堃,郭曉艷.職業.2019(24).
[2]理實一體化專業課程開發[J]. 張秀玲,關玉琴,關海英.中國冶金教育.2017(06).
[3]申榮衛,臺曉虹,黃瑋,閻文兵,溫立志,陳越.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開發與實踐——以《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診斷與修復》課程為例[M].職業教育研究,2012(12).
[4]申榮衛,臺曉虹,黃炳義.以行動為導向的“理實一體”課程開發方法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29).
[5]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的認識(一)[J].職教論壇,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