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勇
摘要:為了找到切實可行的防治混凝土地面裂縫的方法,我們從深入、全面地分析混凝土地面裂縫的成因入手,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提升工程質量,提升效益,使得水泥工程更加堅固,從而提升人民幸福感。基于此,本文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措施進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路面;質量問題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一)原料不合格
水泥質量不合格,物理性能、力學性能、組分含量等技術參數不符合規范要求;粗集料含泥量高,雜質多,膠體與集料不能有效結合在一起,降低了抗拉強度,導致裂縫的形成;粗、細集料分布不合理,過多的顆粒針狀物不僅影響骨架結構強度,造成抗裂性,而且集料過細,每平方米混凝土耗水量、灰分組分隨坍落度過大,容易產生收縮裂縫;水泥標號太高,使用的單位太大,容易導致混凝土開裂。在混凝土地面的養護過程中,強度并沒有完全形成。在提前或正式通車期間,嚴重的速度超載導致實際荷載遠遠超過混凝土的極限應力,對其內部結構造成嚴重破壞,并迅速演變為穿孔裂縫,甚至路面斷裂。成品混凝土板的原材料,從施工到成品操作,都經歷著復雜的環境,裂縫的出現往往是上述幾個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每一個原因都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二)溫度不達標
由于混凝土縱向長度較長,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中,受光、雪、溫度交替影響,無論是縫后、縫后、水收縮,造成施工質量缺陷,養護或控制變形,聚集或擴大由小路徑或收縮引起的爆炸同時,混凝土地面在凝結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熱量,當內部熱量不能順利排出,外部與大氣接觸的溫度迅速下降時,容易形成蒸汽吸入和內部壓力的熱應力。
(三)易出現裂縫
侵蝕是由于沉陷和內芯的影響,基于道路模型的沉陷,由于道路失穩不夠平整,有道路和車輛荷載過高,其重量很容易被水泥傳感器傳感器測量,經常出現在橋梁老齡化結構填充區周圍出現較大的坑。在凝結硬化過程中,混凝土和水泥的水化反應是連續的,由此產生的化學和物理收縮也是連續的。在混凝土的水化過程中,部分水參與了水化反應,形成一種新的膠體結構,導致混凝土自身體積減小,不可避免地發生收縮,即化學收縮;同時,在混凝土的初凝過程中,水泥的水化反應劇烈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伴隨著水分的分泌和強烈的蒸發,導致收縮失水,即物理收縮。當上述兩種收縮應力大于當時混凝土的抗拉極限時,就會出現裂縫。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提升質量的措施
(一)選擇優質配料
用作混凝土地面“水泥膠”的水泥應在投入使用前進行成分、物理和機械試驗,并考慮到土壤的施工和使用條件,用于選擇合適品種和標簽的認證;最佳水泥用量和最大水質比應通過混合溶液確定;水泥標簽不得超過42,5的水平,每單位水泥的最大數量不得超過400kg/m3;否則,會發生導致裂縫的過度水合反應;水混合物應在無有害物質且pH<4的清潔水中使用;應根據本項目的技術特點和設計要求,選擇堅固、耐用、清潔和專用的骨料,并確定最佳成分。為了提高礫巖的彎曲和拉伸強度,通常選擇最大粒度不超過31.5 mm、亞麻針含量<15%和壓碎值的原料,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水灰,這是與鋼筋混凝土相關的最重要指標之一;5.舒緩物質、短期強效物質和延緩物質具有提高抵抗工作、塑性收縮和混凝土裂縫的效果。
例如,為確保鋼筋混凝土面板的施工質量,必須根據現場特點選擇性能先進、穩定性高、安全性高的施工工具和設備。在生產鋼筋混凝土的情況下,必須選擇功能強大的自動化混凝土工程,不僅保證耦合比的精確測量,而且保證混凝土工程和水泥質量;混凝土運輸與混凝土工程一起進行,以防止水分散、離心、硬化和大量混凝土損失,并保證填充質量。本實用新型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提高了混凝土地面的質量,保證了表面的耐磨性,減少了裂縫的形成。
(二)注意施工過程的細節
為保證地下和路面工程的質量,必須嚴格驗收其布置、高度、厚度、變形等,同時,應盡可能使用保水性好、阻力大的砂土控制河床填筑,并防止大塊填筑,以確保地面荷載均勻、恒定地移動,避免在地面上形成裂縫;振動控制的礫巖棒不得穿過裂縫或堵塞損失,以避免麥芽損失后形成孔洞。在混凝土和水泥施工中,防水油布在提高道路覆蓋層的抵抗力、便利道路使用和密封塑料裂縫的初步處理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設計和施工標準要求的伸縮縫施工;在轉向、開挖、橋梁進度、井長控制和舊路延長點等薄弱點加強壓實,確保緩沖區的質量,必要時,增加地面洞穴和鋼板,防止涂層和地面表面產生裂縫或反射裂縫;預壓混凝土工程對其抵抗力和防止首次裂縫至關重要,水泥梁在最終凝結后可覆蓋濕灌注工程;在低溫條件下,通常使用噴霧衛生劑覆蓋隔熱和水合作用。施工期間,必須控制交通,以免損壞地面。
例如,為了提高混凝土土地的質量,必須將工程委托給一家合格的建筑公司,由該公司選擇該行業的專業運營商。但目前許多公司無法保證安全;大多數工人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低,缺乏職業培訓和教育,在建立主要技術環節方面面臨困難,素質和責任感薄弱。為此,應優先重視人,加強管理,建立合格的專業框架;開工前應加強施工技術人員、試驗人員、機械和管理人員以及操作人員的技術知識轉讓、培訓和評估,以提高質量意識。
(三)關注環境影響
雨季、強風、夏季高溫和冬季溫度對礫巖中的土壤質量和裂縫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因此必須避免不利的自然條件,避免和超過(應特別注意雨季施工混合料(地下水)的控制,經常檢測團塊的含水量,及時調整組成比;施工過程中,應避免過快失水,這可能導致塑性收縮泄漏,在夏季溫度較高時,嚴格禁止使用優質、高強度和早熟水泥;混合物必須富含揮發性灰分或精細成型礦物,并且可能富含阻燃劑、塑料涂層等。足夠的量以降低水化速率;在填充之前,通過噴灑保持足夠水分的基本模型,盡可能避免在高溫下施工,在上午、下午或晚上選擇低溫作業,并通過火災風險、覆蓋、地下水抽取或霜凍危害等措施降低混合物的入口溫度;控制面板的控件
例如,對于冬季或低溫施工,最好使用具有高水電熱量的高電阻R型混凝土,其可適用于合適的電阻劑或冷凝器;108451;混合物、混凝土板和低于58451的溫度;材料混合物應在衛生條件下用熱水或礫石加熱;此外,應加強冬季混凝土保溫和液壓方案,特別是在彎曲抗拉強度小于1,0 MPa和抗壓強度達到5,0 MPa之前防止混凝土堵塞,改善排水系統,確保路面有良好的工作環境,防止水的滲透,這會導致地基局部軟化和處理侵蝕,從而導致鋼板斷裂;交通管制部門和路警應加強執法,杜絕超載和超速破壞道路的現象。
三、總結
綜上所述,混凝土和水泥地面的裂縫主要由五個因素引起:原材料、溫度、沉降、收縮和荷載。從人、機、料、法、環五個生產要素出發,提出了預防和應對混凝土地面裂縫延長使用壽命,提高社會經濟效益這。是每一個水泥工程都應注意的。
參考文獻:
[1]林光順.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質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3):183-184.
[2]陳鑫,許洪建,李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措施[J].工程技術研究,2020,5(01):113-114.
[3]王曉靜.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措施[J].交通世界,2019(2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