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陽
摘要:施工隊伍對土地進行整治后,需要技術人員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測,目前對其的檢測多以傳統方式為主,但傳統方法在監測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導致工程驗收質量精度低,且費時費力,土地的總體質量情況也不能全面反映。對覆土厚度進行測量時,所得數據誤差較大,在對道路工程進行監測時,會對道路造成一定破壞,影響道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傳統監測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農業的要求。雷達探測方法應運而生,與傳統方法相比,該方法監測更加快速、高效,所取得的數據也更加準確。本文結合土地整治工程,對雷達技術在土地整治工程進行質量檢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探地雷達;土地整治;工程質量
目前我國相關部門開展了土地整治工作,為保證工程質量,需對工程進行質量檢測,但就目前為止,我國土地整治工程的檢測儀傳統方法為主,雖然傳統方法較為落后,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該種檢測工作,工作效率較低,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也較多,檢測精度較低,安全性較差,無法滿足目前土地工程質量檢測的要求;因此必須開展探地雷達土地整治工程質量檢測的研究。
1探地雷達系統組成
探地雷達系統一般由五部分組成,即接受天線。利用該裝置可接受信號;發線機,其主要是為了發出信號;接收機,主要用來接受信號;數據控制中心,對相關數據進行控制;同時也包括處理中心。上述五部分間互相作用,相輔相成,對接收到的電磁波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抽取出有用部分,并將其顯示在電腦屏幕上,以此實現信號的觀測。探地雷達系統一般借助寬頻脈沖發揮作用,借助發射機將高頻電磁波傳輸到地下介質中,在實際傳輸時,部分電磁波因某些因素會反射回來,另外一部分會發生折射,剩余部分電磁波會繼續穿透,然后接收機將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接收,并借助機器將對數字信號進行分析處理,進而了解地下土質的主要結構層次,同時對性能進行分析。
2 探地雷達在道路工程質量檢測中的應用
2.1檢測現場情況
本文所研究的項目具體位置處理泰安市岱岳區,實際位置在岱岳區東部,北邊與港鄉接軌,南邊靠近范鎮,東邊靠近萊蕪市,西與山口鎮相鄰,土地總體面積大約有 88.8km2,總體地勢北邊高,南邊低,其中包括了山區、丘陵與平原,三種地形各占三分之一,平均海拔高度偏高,經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測量得知,海拔高度在200-400m之間,平均年降水量在年 718mm 左右。
2.2現場探測
2.2.1測線分布
對泰安市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分析,同時綜合考慮該地區的治理項目道路驗收標準,發現使用雷達對該土地整改項目進行檢測能滿足質量標準。對現場情況進行考察,應設置兩條平行線,走向為道路正反兩方面,將測線間隔設置為1.5m。
2.2.2探測參數選擇
影響探測效果的因素較多,室外數據采集時所設置的參數是眾多因素中的一種,應提升對參數的重視程度。pulseEKKO PRO 1000 型探地雷達由加拿大研究人員經過多年研究而成,該探地雷達的時窗為36 ns,雷達天線赫茲設置為250MHz,初始電波則設置為0.1m/ns。
2.3道路波速標定
混凝土面層結構厚度的影響因素有多重,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為波速的標定,不同施工單位所制定的施工材料采購標準不同,所以不同單位項目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具有較大的差異。此外,混凝土含水量、孔隙率等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混凝土的介電常數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對土地整治項目質量進行檢測時,為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在現場隨機選取了18cm混凝土路面,然后挑選出8個樣芯,同時也選取了15cm混凝土道路路面與12cm混凝土道路路面,總共選取了14個混凝土道路路面。將測量的各種數據代入對應公式中進行計算,利用計算所得數據對電磁波傳播速度進行標定,然后計算出所選道路層面的介電常數,然后取介電常數平均值,并將其作為該層面的介電常數。
2.4檢測結果分析
利用探地雷達對項目質量進行檢測后,可獲取一定的數據,然后利用相關技術對數據進行校正,增益以及去燥等相關操作,同時采取其他措施提升圖像分辨率,最后根據電磁波傳輸速度對土地厚度進行分析,一般將m作為單位,橫向測量所得數據為線長,縱向測量所得數據為厚度值,根據相關公式進行計算,然后對所得厚度數據進行分析,通過計算分析可知,設計標準在18cm的道路層面其總體厚度所處范圍一般在20cm~21cm 之間,各個階段道路層面的厚度相差較小,基層厚度雖然具有一定的變化幅度,但總體來說幅度不大;對于道路層面15cm的道路項目區,其路面厚度范圍一般在14cm~16cm 之間,從該數據可看出,道路面厚度分布相對均勻,各路段起伏也較小,因此可判斷道路基層分布整體較為均勻,但對總體數據進行分析,可知局部路面幅度較大,因此在實際施工中,道路可能存在基層壓實不均勻沉降的問題,基層未達到平整要求;設計標準 12cm道路層面,其厚度范圍一般在12cm~14cm 之間,由該數據可看出,道路厚度分布相對均勻,基層厚度欺負也相對平穩,因此道路整體較為平整。以上分析可看出,道路整體情況較好,只有個別基層壓實不到位,所以道路工程總體與既定質量驗收標準相符合。
3 結語
最近幾年,國家加強了對土地整治工程質量的監管,雷達探測技術也發展的更加成熟,因此雷達探測技術在日后的應用也會逐漸增多。本文將探地雷達技術在土地整改項目中的應用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土地厚度的探測,來實現對圖像進行分層的目的,然后對所取得的數據進行跟蹤與處理,同時采用對應方法進行分析,最終得到覆蓋層的厚度值,將該值與厚度值相比,得知覆土工程區的平均厚度與設計要求相一致,除個別區域覆土厚度較大外,其他覆土幅度相對較小,但厚度要小于設計要求,因此厚度均勻性不強,部分道路區域覆土壓實不足。
此外,土壤組成成份一把較為復雜,均勻性不強,土壤中某些成份對電磁波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導致電磁波在土壤中衰減速度較大,同時也受到較大的干擾。所以,測量得出的覆土厚度存在已定稿的誤差,在后續使用雷達對土地整治工程質量進行檢測時,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對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與優化,進而提升檢測精度,提升土地整治的總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文文. 基于探地雷達的土地整治工程質量檢測研究[D]. 山東農業大學.
[2]花東文,韓霽昌,張揚,等. 基于探地雷達方法的新增耕地土層厚度估測-以南泥灣土地整治項目為例[J]. 西部大開發:土地開發工程研究,2016(01):36-41.
[3]宋文文,李新舉. 探地雷達在土地整治道路工程驗收中的應用研究[J]. 山東國土資源,2018(3):50-55.
[4]劉子上,周小猛,靜國斌,等. 基于探地雷達的土壤壓實度應用研究[J]. 卷宗,2014,000(007):369-371.
[5]何東娟,楊峰. 試論雷達技術在土地整治項目管理中的應用[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000(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