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濤 巨元



摘要:簡要介紹了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滲漏的危害、發生原因、防滲漏。
關鍵詞:接口;滲漏;危害
承插式混凝土管以其抗壓強度大、耐腐蝕、成本低、施工技術難度低的優勢,廣泛應用于市政排水、廠區排水等工程當中。但是由于施工技術難度低,造成施工質量參差不齊,混凝土管道接口滲漏造成的道路塌陷事故(圖-1)筆筆皆是。由于混凝土管道接口發生滲漏時,滲漏量小,短時間不容易發現,等到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造成了較大面積的塌陷,即使組織搶修往往都耗時較長,影響較大。本文旨在分析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滲漏的危害、滲漏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發生滲漏。
1、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滲漏危害
承插式混凝土管作為市政排水的首選管道,均敷設在道路下方、人行道下方或者綠籬帶下方,發生滲漏時將造成道路塌陷的危害。
2、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滲漏發生的原因
2.1接口搗口不密實
目前橡膠圈接口是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的主流方式,配合水泥石棉絨(水:石棉絨:水泥=1:3:7)搗口密封效果可以滿足使用需要。但是接口搗實的方法不夠規范就達不到預期效果。施工人員為了提高施工速度,經常一次性填滿內外接口(圖-2)縫隙,再使用橡膠錘配合10mm厚20mm寬平頭鏟刀錘擊搗實,此做法無法保證接口內部狹小位置密實,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管道接口出現滲漏現象。
2.2強力安裝導致膠圈破損、移位
由于混凝土管本身自重較大,在安裝時會使用輔助工具,如手拉葫蘆、水平千斤頂等,這些輔助工具使用不當,在發現承插式混凝土管插入困難時,未能及時檢查調整,膠圈就會因受力不均勻、過度擠壓,造成膠圈破損、移位(圖-3),降低或者喪失密封效果,進而導致接口滲漏。
2.3承口底部混凝土基礎厚度不足
承插式混凝土管道承口外徑大于管身外徑,此處以d300混凝土管為例,壁厚30mm,管身外徑360mm,承口外徑420mm。查閱圖集04S531-1[1]及圖集06MS201-1[2]基礎尺寸表可知,基礎厚度在承口底部位置將比管身位置少30mm(1倍壁厚),該處管道基礎強度將小于其他部位,后續回填夯實、振動壓路機壓實的過程中就容易造成承口底部混凝土基礎破損,從而導致接口滲漏。
3、承插式混凝土管接口防止滲漏
3.1接口逐層搗實
外接口搗實應當每10mm深度為1層(圖-4),分別使用2mm厚10mm寬、4mm厚10mm寬、6mm厚15mm寬、8mm厚15mm寬、10mm厚20mm寬的平頭鏟刀配合橡膠錘,由深到淺分層錘擊搗實。搗實后應覆蓋保濕布養護至回填施工。當管徑d>800管內接口
也應按外接口搗實方式逐層搗實。
3.2無應力涂抹潤滑劑安裝
插口對接承口前,對插口外壁和承口內壁使用手動鑿毛器進行鑿毛處理,鑿毛深度2~5mm。使用清水沖洗鑿毛部位,確定無雜物,涂抹非油性潤滑劑,不得使用黃油等可以造成橡膠圈加速老化的潤滑劑,安裝膠圈。在確保插口和承口同心度≤2mm時,使用手拉葫蘆,左右對稱,保持相同速拉入。拉入過程中遇到阻礙等應立即停止拉入,檢查接口狀態、插口與承口同心度,排除阻礙后,方可繼續拉入。插口到達標記位置時,停止拉入,拆除手拉葫蘆,再次符合插口與承口同心度,檢查膠圈所處位置以及膠圈是否存在破損現象,確認全部檢查項目無誤,進行下道工序。
3.3承口底部管道混凝土基礎加強
承口底部以接口中心位置分別向兩側各500mm范圍,在灰土地基上開挖寬度與混凝土基礎相同,深度不小于管身對應位置底部混凝土基礎厚度的1.5倍。管道混凝土基礎澆筑時,由于承口外壁兩側與管道混凝土基礎模板間的距離小于管身外壁兩側與管道混凝土基礎模板間的距離(兩倍壁厚),所以承口部位振搗時應選用棒頭直徑35mm的小型振搗棒振搗。
參考文獻:
[1]圖集06MS20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屬設施—混凝土管道基礎及接口[S].
[2]圖集04S531-1,濕陷性黃土地區給水排水管道基礎接口[S].
作者簡介:張鴻濤(1989—),男,陜西寶雞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
巨 ?元(1982—),男,陜西寶雞人,大學本科,中級工程師,從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