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萍
摘要:在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道路給排水工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全面清除城市的污水、雨水,并有效抵抗洪澇。目前,許多城市的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與城市發展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更好地滿足實際發展需要,必須不斷地優化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
關鍵詞: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
1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常見的問題
1.1給排水系統難以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目前,在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運行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為配水設施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由于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建筑工程也在向高層、超高層建筑發展,這也對配水設施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準確掌握城市發展需求,設計出的給排水系統運行時就可能出現問題,例如水壓不足的配水問題。對排水管道沒有做好精細化管理,就可能出現管道堵塞、管道泄漏等問題。
1.2合理的埋管深度
污水管雖然可以深深地埋入到暗渠中,但如果管材質量不足以承受相應壓力,將會使管材的使用壽命大幅度縮短,難以保障管道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設計時,必須以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為原則,將污染控制到最低。必須合理選擇管道材料,做好基礎設計,選擇科學的施工方法。
1.3缺乏對雨水資源的妥善利用
目前,城市內因降雨產生的積水有20%會滲入地下,剩余80%會隨雨水流失。引起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硬化路面的面積過大,導致雨水流失過于嚴重,難以達到補充城市地下水的目的。因此,必須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重點關注城市硬化路面面積過大這一問題,引入新的路面鋪設材料與設施結構,提高雨水的滲透率,為給排水系統分擔排水壓力。
2對市政道路給排水系實施有效的優化設計對策
2.1優化路基的排水設計
路面、路基和綠化帶作為城市道路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城市道路建設的期間,路基作為基礎,當開展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時,設計人員需要全面考慮路基的排水設計。在施工之前需要對城市的道路路基情況進行了解,比如路基材料的選擇以及地層結構的情況等,根據不同的路基情況做出不同的排水設計方案。除此之外,對城市當地的水文材料進行了解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分析歷年的降水量以及最大降水量等情況進行給排水設計,將整個排水設計的任務建立在城市的規劃中。給排水系統不能只是作為一個單獨的系統,將它視為城市的重要核心,在設計的初期階段中,給排水系統和其他具備功能性的系統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協調運轉的點,并根據實際的情況以及需求做好相應的調整。一旦路基過濕,就不能對其進行碾壓,不然很容易造成路基的損壞。另外,重視市政道路立交處路基的排水設計具有一定的作用,對于立交處的路基而言,立體作為它的主要特征,因此,和平坦的路面相比,這種情況的路基設計過程更加繁瑣。
2.2給排水管道設計
(1)確定給排水量。只有合理確定市政道路給排水量,才能科學地開展設計工作。給排水量涉及多個不同的方面,必須科學地統計公共與消防等不同用途的用水量。
排水量與雨水、廢水流量具有非常緊密的關系。對于某工程來說,需要充分考慮雨水的流量。只有準確地預判降雨量,計算道路排水量,做好各項排水措施,才能保證給排水系統發揮作用。
(2)選擇給排水管道。給排水管材的種類繁多,性能各異。因此,在設計時,必須考慮到排水系統的實際需求,保證所選擇的管材與工程需求相符。對于某些工程來說,為了保證排水管道能抵抗較大壓力,必須以金屬管材作為主要管材。
2.3人行步道與機動車道設計
在設計人行步道時,要在保證路面平整的基礎上,提高人行步道區域的透水性。提高人行步道的透水性,不僅可以避免雨天道路過于濕滑,也能讓更多的雨水滲入地下,從而提高雨水利用率。因此,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下,應用一些新型結構的路磚,或通過改變路磚鋪設、拼接形式,增加天然土壤與地面區域的接觸;或采用透水性強的新型路面施工材料,提高人行步道的透水性,達到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標準。在設計機動車道時,路面部位應選擇使用具有較好透水性的材料鋪設,而下層部位可采用抗滲透能力較強的材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路面積水,也能阻止雨水對路基的滲透,進而提高路基的使用壽命。在機動車道兩側設置排水用的斜坡,能有效地將雨水引流至綠化帶或排水井中。
2.4優化路面的排水設計
在開展路面設計的實際工作中,設計人員通常會將排水設計分成兩個部分,一種是對路面內部的排水進行設計,另一種是給路面的表面進行排水設計。在設計路面表面排水的過程中,主要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快降落在路面表面上的水快速地排出去,從而防止里面所產生的積水現象引發一些行車的安全隱患。根據觀察實際路面的設計情況可發現,很多設計師往往不太重視路面表面的給排水系統,當道路的內部安排了合理的排水設計,他們就會認為道路的表面就不再需要給排水系統,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對于道路表面以及道路內部的排水設計來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旦道路上出現過多表面排水的情況,同時沒有實施相應的措施,那么道路的內部給排水系統就會形同虛設。因此,加強重視市政道路表面以及內部的排水設計,并提出一定的建議與想法,這樣才能有效緩解并優化市政道路的給排水設計。
2.5給水系統的設計
大量使用變頻供水設備會直接增加城市供水管網的運行壓力,為了滿足實際的需要,必須進一步拓展供水廠的規模。因此,要綜合考慮城市供水系統,保障供水安全性,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科學地規劃。比如,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預留管道;其次,需要確定定好水管的管徑,保證投資的合理性。
2.6綠化帶的設計
為了提高對雨水的收集能力,在設計綠化帶時,可以選擇透水性較好的路面材料鋪設道路,保證雨水可以滲透地表層,進入下層為其預留的綠化帶雨水收集口內。為了滿足這一功能要求,必須注意控制綠化帶高度,綠化帶設計過高,不利于對雨水進行導流收集。因此,在設計綠化帶時,綠化帶高度應低于道路的表層高度,控制在路面下方15~20cm范圍內,而綠化帶外沿高度不能低于綠化帶中的土壤高度。讓雨水進入地下土壤之中,可以通過土壤對雨水加以過濾,這樣能顯著提升地下水的清潔度,防止地下水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同時,大量雨水滲入地下,也能補充地下水資源,再通過地下水系供應至更多的區域。在設計時,為了增強雨水的過濾效果,可以在綠化帶內先鋪設1層種植土,在種植土層上鋪設1層砂石層,之后埋設滲透管,通過這種設計增加對雨水的過濾能力。另外,還要注意加入對雨水的導流設計,通過設置滯蓄緩排結構,提高雨水導流能力,進而保證更多的雨水能夠滲入地下,提高回收效率。例如在綠化帶區域設計明溝,通過明溝來沉淀雨水,實現對雨水的初步過濾,之后再通過明溝將雨水導流至兩端的出水溝渠。
結論
綜上所述,在開展城市道路給排水優化設計期間,加強城市自身的堅實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果整體設計不達標,那么城市在運行期間就難將廢水排出,從而直接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飲水以及周邊環境的情況。不僅如此,如果不及時對路面的積水進行處理,不僅會影響市政道路的使用期限,同時還會影響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見,市政部門應該加強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將設計和城市的整體規劃結合到一起,從而獲得最優質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的功能以及促進城市的可持續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陽琪琪.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9,(20).
[2]宋旭升,王輝霞.“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