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真
摘要:林業和園林綠化保護與發展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還與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森林和園林能提升空氣質量、調節氣候溫度、吸附空氣中的塵埃。所以應該進行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和園林綠化發展工作,從根本上緩解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園林綠化;發展
1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發展現狀
1.1林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這幾年,部分企業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了降低自身的生產成本,會將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經濟發展的后面。這樣一來,出現了大量砍伐木材制成木筷,滿足市場對于一次性筷子的需求,農村地區出現了一部分人員私自出賣林地,買賣木材,森林砍伐嚴重。然而,木材的大量砍伐,造成了生態平衡的缺失,破壞程度也在與日俱增。
1.2林業資源生長低于林業資源消耗
受我國城市園林發展過快及園林生態環境惡劣的影響,樹林基本沒有良好的樹木生長發育環境,于是園林生長發展速度緩慢。近年,各園林部門已經充分意識到改造城市和園林生態環境需要高度并重協同發展,于是紛紛開始大面積用地栽種園林樹木,這又增加了對城市林業環境資源的需求量,林業環境資源的大量生長趕不上城市林業環境資源的大量消耗,呈現了城市林業環境資源生長量與森林消耗量不平衡化的狀態。
1.3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缺乏完善的機制
為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必須建立完善的機制,促進園林綠化建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目前,我國在林業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其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在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工作開展過程中并沒有將相關工作落到實處。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執行方面以及管理監督方面對權責劃分不明確,沒有將生態環境和空間規劃進行有效融合,導致工作出現問題后相互推脫責任,阻礙林業生態環境改善工作的有效開展。
2林業生態環境改善與園林綠化發展的策略
2.1科學規劃林業生態環境
首先,要想改善林業生態環境,就應該進行科學的規劃工作,以自然發展規律為指導。結合不同地區的氣候、空氣、土壤、地理地質以及樹木品種等因素,進行科學的保護和調整工作。在氣候適宜的地區可以種植一些能夠改善生態環境并且具有經濟價值的樹木,擴大森林的覆蓋面積,為區域的農業經濟進行助力。其次,當地的林業部門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全面的封山育林工作,堅決遏制為了獲得經濟利益而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并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最后,當地部門應該加強宣傳工作,采取層層下達的模式,確保所有的居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比如,舉行環保講座或者座談會,邀請民意代表進行集中學習,然后再由他們一一傳達給居民,以確保每個區域的居民都能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行認識。此外,應該向他們介紹生態環境破壞造成的惡劣影響,提高他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2.2促進林業生態環境改善機制的完善
城市在開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統籌規劃,制訂工作計劃與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起到維持生態平衡以及美化城市環境的目的。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其綠化面積進行科學、合理的增加,堅持園林綠化一體化建設目標,使得園林綠化可以由市區向城市周邊進行延伸,加強公路以及鄉鎮園林綠化建設。在園林綠化建設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城市的人口數量以及具體的占地面積,對園林綠地面積進行詳細規劃,制訂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根據施工計劃及目標對施工內容進行有效落實,有效增加城市園林綠化的綠地面積,保障其符合國家園林綠化的相關標準。比如在城市邊緣地帶可以開展生態林、綠地、公園等方面的建設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以綠色植物為主,利用一些高大喬木類增加綠地面積,避免大范圍鋪設草坪或硬質鋪裝,采用復層的建設結構,促進林業生態工程綠化功能的有效發揮。除此之外,在進行林業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時,針對管理權責進行有效劃分,實行個人責任制,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問責。加大管理監督力度,改變傳統單一的罰款制度,以法律為依據,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責任劃分,對公民行為進行有效約束,避免出現肆意踐踏、亂砍濫伐的行為,實現城市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建設。
2.3開發先進的技術,強化綠化建設
我國的科學技術在不斷地更新和提升,為整個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園林綠化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只要能夠科學合理地使用先進技術,就可以為整個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發展提供依據,從而提升整個行業的生態環境以及生產效益。科學技術的創新可以提升林業生態環境的質量,很好地解決當下在林業生態環境改善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因此,強化園林綠化必須要滲透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當地城市的實際特點,選擇適合自己城市發展的特色植物,提升園林綠化的質量,幫助植物更好地存活和發展。另外,科學技術的改革還可以提升整個城市的經濟利益,將林業生態產業、園林綠化產業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促進當地林業生態環境產業的良好發展。
2.4綠化工作落到實處,空氣凈化得到保障
在城市規劃過程中,要將綠化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綠化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凈化周圍的空氣,保持空氣的新鮮度。還可以將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做出一定程度上的處理,讓氣候也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調節。為此,相關部門就應該積極相應國家的號召,積極響應廣大人民的需求,從各個城市能夠協調發展的層面上,對城市綠化做出合理的布局。通過對財政撥款的合理分配,結合城市現有發展水平,最大程度上做好城市綠化工作,增加城市的綠化面積。同時,也要糾正類似于私自占有城市綠化的現象,對于肆意破壞草地的行為要做到懲處,讓人民意識到保護城市綠化的重要性,約束部分人的破壞行為。讓城市在綠化的影響下,變得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從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對于城市的認同感。
2.5進行綜合化園林建設
我國經濟建設的腳步逐漸加快,工業產業的用地不斷擴大,但是生活與綠化用地的面積在逐漸變小。雖然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也不能忽視園林綠化的重要作用。園林綠化能直觀地體現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能有效地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調節空氣的質量和濕度。因此,首先,要科學地安排園林綠化的建設工程,并與各方的效益進行協調相處,促進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林業資源等協調發展,為打造綠色生態型城市奠定夯實的基礎。此外,進行綜合化的園林建設工程還能改良林業生態結構,加強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的結合效果。其次,在進行綜合園林建設工程時,不能過度地追求園林的數量和施工的速度,要保障質與量同步發展。最后,在建設工程時應該以區域的生態結構為出發點,選擇那些生命力旺盛、適合當地環境的樹木。園林中應該有多樣化的植物,避免出現草坪過多或者植物較為單一的情況。進行科學完善的園林建設,能提升城市的美觀度,為居民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保障城市化的穩定性。
結論
林業生態環境的改善以及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要重視生態建設,促進環保綠色產業的不斷發展,從專業和思想兩方面對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進行不斷更新和加強,并且要實行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為打造綠色生態家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志林.城市園林綠化改善與林業生態環境發展策略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27):55-56.
[2]蘇百牛.試析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作用[J].現代園藝,2020(2):168-169.
[3]楊赫.改善林業生態環境促進園林綠化發展[J].農村科學實驗,2019(31):62-63.
[4]趙聯政.城市園林綠化的規劃創新[J].居舍,2021(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