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
摘要:新時期的到來,我國更加注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完善是能夠促進環境發展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建立較晚,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對其整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都留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并且時代的進步,也暴露出了更多的時代性問題,所以,為了能夠保障新時期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得以更好地發展,本文對此做出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挑戰;建議
1環境工程概述
環境工程是環境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利用科學的手段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環境保護與社會發展。是研究和從事防治環境污染和提高環境質量的科學技術。抓好工程建設領域的相關內容,重點是資源利用。建設要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環境工程技術與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要求相互聯系。在城市發展層面,水污染與固體廢物屬于城市污染的關鍵地方,有必要了解處理步驟里污水的種類。對于污水,應將處理原則與集中位置相結合,通過實現管理和分散管理制定等級要求。
2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
2.1缺乏健全的監管機制
由于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屬于市場行為范疇,使得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過分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導致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為了通過減少環境影響評價的資源投入,降低實際成本來實現自身的經濟目標,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得不到保障。惡性競爭不僅對環境影響評價市場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而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監控,相關部門和人員對這一問題缺乏重視程度,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目前,我國缺乏全面管理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監管機制,導致缺乏制定評價指標的有效依據。由于缺乏相關行業規范,一些環境影響評價機構通過降低收費標準引發惡性競爭。此外,由于缺乏監管機制,市場準入資質混亂,相關機構評價能力存在較大差異,許多實際問題無法解決。
2.2缺乏專業的環境工程設計人才
中國的環境治理公司與一些較先進的國家相比,起步還相對較晚。專業工業工程師的稀少是導致環境工程設計水平和科學性低下的主要問題。相關設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必須不斷提高,設計師間需要發揮自己的獨特性與協同性,共同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環境。
2.3群眾缺乏參與性
為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夠順利進行,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和配合。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群眾缺乏參與性,主要原因是群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認知不深,缺少參與意識。此外,許多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不大力向公眾推廣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導致環境影響評價監督機制存在嚴重缺陷。
3新時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策略
3.1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新時期的環境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環境影響評價水平,最為核心的策略就是加大專業人才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能的培訓力度,讓專業人才的自身能力水平能夠滿足于當前不斷發展的時代要求,進而加強我國各個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首先就是要對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管理人員培訓,讓管理層級能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豐富自己的學識及專業素養,同時能夠勇于創新,積極帶動屬下一起學習共同促進。管理層級培訓后,再對下屬員工進行培訓,積極鼓勵員工豐富學識,提升能力,不斷的鞏固提升自己,以求最后能夠更好在不斷發展的時代下生活。除了內部技術人才的培訓外,也要不斷引進新鮮血液,名校學生要積極地引進,能夠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注入新鮮能量的同時也能夠帶來新的思想文化,進而更好地發展企業的環境影響評價。
3.2強化社會參與程度
①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理解和分析公眾的意見,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及時處理好環境保護意見,充分提升群眾的接受程度。②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的宣傳和管理,提高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積極性。③由于法律意識、道德水平和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影響,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采取豐富宣傳教育手段,使群眾正確認識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明確自身的權益。
3.3協調多方主體
環境促進評價系統包含多個目標。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需要進行相關調整。一般來說,想避免一些利益沖突比較困難。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慎重考慮解決這些爭端,因此必須監督政府部門使用一系列調整方法,馬上處理這些風險。
3.4完善公眾監督舉報通道
新時期下,導致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較為艱難的原因在于相關環境影響評價的報告書過于造假,但是依然能夠通過有關審批部門的審查與批準。追溯其源頭可以發現,相關審批部門執法不嚴,并且在濫用職權,在審批過程過于徇私舞弊,經常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損害了公眾的利益,最終將會直接導致出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發生,嚴重危害了公民的環境權益。雖然,為了能夠保障這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我國的相關環境保護部門特意對此建立了一定的上下級的內部監督制度,但是制度雖然已經建立完成,并已經讓相關部門履行其職能,但是監督制度過于體制化,相關監督人在監督過程中很難保持科學正確的監督態度,其監督效果極其不佳。故而,為了能夠保障新時期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能夠科學順利地開展,在審批過程中能夠合法化、透明化、完全站在集體利益上來考慮問題,充分的采納公眾的建議,所以在相關審批部門進行審批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內外監督制度,內在的監督不僅要留下,還要逐步的強化,相關的審批部門在審批的過程中能夠透明化,將自己的審批過程從頭到尾呈現于大眾的眼前,讓公眾切實地參與到審批的環節中。此外,外部監督制度,也可以同相關的環保部門來建立一定的監督體系,聯合政府的其他部門、社會團體、人民群眾,都要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審批中,尤其要注意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責任制度,責任具體到每個部門的某個領導者,要避免無人監督、無人看管、無人負責的情況。
3.5引進大數據評估技術
相關部門應擴充環境影響評價指標和內容,結合環境影響因素的預測和評價,重視資源的分配程度,同時將這些內容集中于評價系統,從而設計出不同等級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有效地展示環境影響評價在促進生態城市建設、低碳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此外,還需要更加注意相關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如生態標準、影響強度、環境敏感地區、環境現狀、污染物控制能力、環境影響評估等。相關部門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環境影響評價數據庫,實現信息數據實時共享,根據數據有效整合排放標準、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和其他環境保護制度,并開展深層次的研究。網絡技術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應用將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高效。
結論
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正不斷提高,給生態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有效地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有關部門綜合考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施現狀,制定有效的優化措施,推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鮑凱.試論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及建議[J].中國戰略新興產業,2020(24):111.
[2]張孝寧,陳英,湯建新.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及建議[J].環境與發展,2020,32(3):25,27.
[3]張豪蘭.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及建議[J].商品與質量,2020(20):248.
[4]謝鍵泓.環保新形勢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存在的挑戰及建議[J].科學與信息化,2019(26):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