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人們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QC時代,我將如何探索其內心的宇宙?
2014年,接觸到QC這個概念,源于部門響應公司號召的一項活動通知,也同時登上了QC活動小組之一的“先鋒”大船,這算是我QC之旅的啟程點。緊接著就是組建團隊、確定課題,之于我而言,就是每階段會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面對來自各個部門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師”,我覺得自己對課題無知且單一的看法不值一提。
當時作為一名普通的煙草員工,既不是高新技術專業出身,也不是從事煙葉物流這種專業性強的工作崗位,如何將精益管理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是需要平臺去支撐的。恰此時市局推出了一系列精益管理活動,不僅了解了精益管理帶給企業的累累碩果,而且了解了精益管理在世界一流企業的普及程度,更加有幸結識了一批行業內精于做QC的同仁。在和他們交流中,我感受到了種跨越區域、跨越工種、跨越層級的精益文化,自上而下,匯流成河,并因此熠熠生輝。這種感受發自內心,愈加強烈,必然就發散于外。之后我參與了單位所有小組的課題輔導過程,可以說是信息轟炸般的輸入,這種信息的獲取提供給我充足的動力,我全身心加入到了“先鋒”隊伍中。
高喊“披荊斬棘,迎刃而解”的口號,從把握現狀階段開始,調查、詢問……發表見解,被動到主動的轉變才讓我有一種參與其中的感覺,逐漸認識到想要探索QC深處,單一的資源只是滄海一粟……著手于課題研究之后,就要秉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觀念,所有的探索不可能一帆風順,在PDCA循環的引導下,遵循“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的做法,使素材的完整搜集有據可依、有理可循。期間會有統計數據、實施對策等環節的阻力,但是基于QC課程及專家的指導,也并沒有偏離航跡,所有步驟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QC活動開展,帶給大家的不光是具體實施的效果和課題的完成情況,更多的是灌輸質量管理意識,QC小組只是實現全員參與質量改進的有效形式,質量掌握在每位員工手里,質量和職責是辨證統一的,我認為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質量無小事。正所謂\"泰山不拒其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恰好QC通過做項目的方式一步步滲透做好質量,掌握細節的重要性,讓我們的課題以小見大,充分貼合公司“提質增效”的質量目標,落實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蛟S隨著探索和了解,會衍生出更多的困惑和疑問,但是如果裝備齊全,鎖定目標,勝利的號角終會吹響,宇宙深處也并非深不可測,QC之船也將隨著資源的豐富極速前進。
光陰荏苒,歲月從指間悄然流逝,一轉眼6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晰的記得第一次參加 QC小組活動,是陌生,是茫然。雖然從公司領導和前輩同事那得到極大的幫助,但內心依然充滿了畏懼。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奮斗,從原先對QC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漸漸的變成了著迷,并獲得QC初級診斷師。近年來,參與的QC課題無論是類型和質量都得到的較大的提高,其中創新型課題1個,問題解決型課題3個,并充分利用QC小組活動“小、實、活、新”的特點,把小組課題攻關對準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形成“問題+課題+小組+人才”的活動體系。
QC促進學習
QC促進合作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其實,這些年來工作的過程,就是相互彌補,共同成長的過程,人人都不是天生的優秀,任何人都是一樣從零開始的。勤于學習,才能造就優秀。勤于動手,才是成功的起點。QC小組的成長,伴隨著我們也在慢慢的進步,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過程中,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同組成員之間交流非常頻繁,非常和諧,而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成員都有平等的機會,使每一個成員都得到了鍛煉,我覺得只有在這樣的小組中才能夠真正實成長起來。2014年參與的《提高零售戶的亮證率》就是很好的例子,小組每一個員工事先進行了分工,我當時負責材料收集和分析,一個課題能不能做好,是否能夠轉化為實際應用,調查分析必不可少,每周一天實地調查走訪記錄問題,利用PDCA進行數據分析和比對,大家各司其職,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雖然最后QC小組活動取得的成果是“無形”的,但提高亮證經營率,維護了煙草專賣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有利于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保管和使用,強化了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的嚴肅性,提升了煙草專賣管理的良好社會形象,“先鋒”團隊精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QC促進發展
人生路漫漫,吾將上下求索,人生可以沒有追求,可以沒有夢想,但一定要有目標和方向,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終會有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和收獲。說什么不專業、不是特長、不喜歡。不專業,只要去做就會成為你的特長。態度決定一切,端正自己心態,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理想境界。記得有一次參加QC成果發布,課題報告是自己整理的,可是自己從來沒有在公司同事面前演講過,初次模擬訓練時,自己結結巴巴,人生中第一次感覺15分鐘是那么的長,恨不得有個地縫,可事后領導并沒有批評自己,反而鼓勵自己好好練習。自己知道這次演講很糟糕,知恥而后勇,沒有人一出生就是天生的演說家。于是每天利用時間熟悉材料,對比演講視頻,什么時候提問,什么時候語氣發生變化,反復熟練,最終在正式演講時,完美的交上了答卷,也獲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肯定。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參與精益、QC課題,雖幾經風雨,但收獲頗豐。所在的“先鋒”小組多次獲得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事業整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很多人看QC課題,可能只看到了課題固化的表現形式,卻忽略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能力,這幾年獲獎課題里面有很多課題技術含量高,實用性能強,關鍵是企業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這是精益管理從最初的照葫蘆畫瓢上升到自主創新的重要表現形式,是行業精益管理的財富所在。一個好的課題,它的價值不能止步于QC成果發布,獲獎,必須要推廣,擴散,讓行業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使用它,只有這樣,它的價值才能得以真正體現。目前行業QC課題“年年創新年年新”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QC小組的動力,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這是我的QC故事,也是在加入煙草這個大家庭后,在精益管理這條路上的感受。精益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思學踐悟,是知行合一的過程,更是久久為功,鍥而不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