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誠
摘 要:為編制適用于青少年的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并進行信效度檢驗。基于認同理論,通過借鑒已有的相關問卷條目、結合個案訪談和專家審校等多種方式形成初始問卷,對133名中學生的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對201名中學生的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顯示:(1)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包括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3個維度,共20個項目;(2)問卷三因素結構模型的擬合指數良好,總問卷及各維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數在0.787~0.915之間。該研究編制的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的各項指標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可應用于紅色文化認同相關研究。
關鍵詞:青少年? 紅色文化認同? 問卷編制? 信度? 效度
中圖分類號:G41?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10(b)-0000-00
Development an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Re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
WANG Guocheng
( Shanw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anwei, Guangdong Province, 516600 China )
Abstract: To develop a re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s and test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Based on the identity theory, the initial questionnaire was formed by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relevant questionnaire items, combining with case interviews and expert review. The questionnaire of 13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analyzed by item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of 20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The youth re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identity, emotional identity and behavioral identity, with a total of 20 items;(2)The fit index of the three-factor structure model is good, and the Cronbach's alpha of the total questionnaire and each dimension is between 0.787 and 0.915. The indexes of adolescent re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in this stud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sychometrics and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red cultural identity.
Key Words :? Teenagers; Red cultural identity; Questionnaire preparation; Reliability; Validity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民眾歷經各種社會實踐而創造的先進文化,以其所蘊含的豐富的紅色精神為核心[1]。紅色文化認同是指人們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對紅色精神的認可[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國各級政府非常重視紅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文化認同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前提 [3],當代青少年是傳承紅色文化的希望所在,他們對紅色文化的認同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紅色文化教育的成效。因此,對新時代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相關問題的研究勢在必行。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已經產出了一些關于青少年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的實證研究成果,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還存在諸多局限:如學科所屬大多是政治學、歷史學,心理學視角的研究很少見;研究工具均采用自編的傳統問卷,缺乏統計學的驗證,研究結果的嚴謹性有待提高等。紅色文化認同本質上是心理認同的過程,它遵循心理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因此,編制一套符合心理測量學標準,經過統計學嚴格驗證的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對拓寬紅色文化認同的研究視角,提高紅色文化認同的研究深度、提升紅色文化認同研究結論的科學性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1 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的編制
1.1 預試問卷編制
1.1.1 問卷的理論構想
“認同”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心理學概念,對于認同的界定還沒有統一的解釋。認同最早起源于拉丁文idem,既包括客觀的相似性,也包括心理上的一致性[4]。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是最早應用“認同”解釋心理現象的學者,最開始是用來解釋患者的一些病理性認同,如夢的認同,后來又將認同解釋為自我與他我在心理上趨同的心理過程[5]。隨著“認同”概念的發展,如今有學者將認同界定為主體對客體的積極認知、情感歸屬以及與之一致的行為方式[6],并認為認同包含認識、情感、行為3個成分,其中,認識上的認同指主體對客體內容的認可;情感上的認同指主體對客體具有積極情感;行為上的認同指主體的行為自覺遵照認知客體的要求[7]。
文化認同也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同的心理學研究者對文化認同的解釋不盡相同。國外有學者認為文化認同是指主體根據某文化形成的對自我的定義(個人的角度)[8],或者文化認同是個人與某文化情境相互作用后而產生的內心的認可(社會的角度)[9]。中國學者認為,文化認同是個人的認知、態度和行為與某一文化的趨同程度[10],是個體對某一文化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的認可[11]。
基于心理學對認同及文化認同的解釋,在借鑒、參考國內外有關紅色文化認同[12-13]、中華文化認同[14]、企業文化認同[15]的實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該研究決定從認知、情感和行為認同3個維度來編制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認知認同主要考察青少年對紅色文化的內涵、內容、價值等在認知上的理解和認可,情感認同主要考察青少年對紅色文化持有的態度和情感,行為認同主要考察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蘊含精神的踐行情況。
1.1.2 預試問卷項目編制
采用相對成熟的問卷中的題目來編制新問卷是一種常規的做法[16]。根據研究目的和需要,該研究從方燕紅等研究者[12]編制的紅色文化認同感問卷、王愛華等研究者[13]編制的紅色文化認同現狀問卷中抽取相關條目來編制本問卷的初始題項。結合對青少年的訪談結果,經過專家效度審核后,按照三維度初步編制了《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一共26個題項,其中認知認同9個,情感認同9個,行為認同8個,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從完全不一致到完全一致。
1.2 預試問卷分析
1.2.1 預試被試
樣本1。采用方便取樣法,從廣東省S市某中學隨機抽取133名學生,進行現場施測,問卷全部有效。其中男生61人,女生72人;初一39人,初二34人,高一31人,高二29人;平均年齡(15.09±1.62)歲。
1.2.2 項目分析
參照學者吳明隆[17]的做法,首先采用極端值比較法,結果顯示,全部題項在高分和低分兩個組別上都存在顯著的差異(P<0.001),各題項決斷值(4.74~11.38)均滿足大于3的標準,無異常題項。其次采用題項與總分相關法,結果顯示,各題項的題總相關(0.41~0.76,P<0.001)均滿足大于0.4的標準,無異常題項。最后采用同質性檢驗法,結果顯示,題項Q17刪除后的α值由0.885上升為0.888,題項Q19刪除后的α值由0.831上升為0.834;題項Q19的共同性(0.14)未達到大于0.2的標準;題項Q19的因素負荷量(0.38)未達到大于0.45的標準,題項Q17、Q19異常。綜合考慮以上3種方法的分析結果,刪去Q17、Q19兩個題項,保留24個題項作下一步分析。
1.2.3 探索性因素分析
將24個題項全部納入因素分析程序,結果發現KMO=0.898(大于0.8)、Bartlett球形檢驗的χ2=1742.78(P<0.001),提示數據符合因素分析標準。以特征值大于1作為因素萃取的標準;選擇限定抽取共同因素法,將因素限定為3個(問卷結構設計時設置了3個維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選擇最大變異法做直交轉軸;刪掉因素負荷量小于0.5、交叉負荷量大于0.4的變量[18]。按照以上設定,經4次探索與分析后,最終逐步刪除了4個題項(包括Q7、Q10、Q11、Q21),得到一個最簡約、最適宜的因素結構,包含3個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20個項目,可解釋的方差累積貢獻率為57.92%,轉軸后的因素負荷矩陣見表1。從圖1可知,認知認同因素包括8個項目,情感認同因素、行為認同因素均包括6個項目,各因素得分越高表示相應維度的紅色文化認同水平越高。因素分析結果吻合了問卷設計的理論設想,表明問卷具備良好的結構效度。
2 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正式問卷的信效度檢驗
2.1 方法
2.1.1 被試
樣本2。采用整體隨機取樣法選取廣東省S市某中學學生作為被試(與樣本1分屬兩所學校),共發放220份問卷,有效問卷201份,有效率91.36%。其中男生104人,女生97人;初一53人,初二57人,高一46人,高二45人;平均年齡15.13±1.56歲。
2.1.2 測量工具
自編《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包括3個維度、20個題項、五點計分。
2.1.3 數據分析
使用AMOS24.0做效度檢驗,SPSS 22.0做信度檢驗。
2.2 結果
2.2.1 結構效度
以樣本2數據(n=201)分析紅色文化認同問卷的3個維度間的相關、總體認同與3個維度間的相關,結果如表1所示,認知認同等3個維度間的相關系數為0.456~0.666,認知認同等3個維度與總體認同間的相關系數為0.796~0.887。
以樣本2數據(n=201)分別建構單因素、三因素兩個模型,結果如表2所示,三因素模型的擬合情況明顯好于單因素模型,其擬合指數完全處于標準范圍之內,其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2.2.2 信度
總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為0.915,高于0.9,認知認同維度、情感認同維度、行為認同維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數分別為0.853、0.895、0.787,均高于0.7。
3 結語
該研究通過對過往文獻的梳理,基于心理學關于認同及文化認同的理論,參考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以中學生為樣本,嚴格依照心理測量學問卷編制的程序,編制了《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問卷包括20個項目,由三個維度構成,研究結果驗證了基于相關理論和現有文獻提出的構想模型。
問卷題項的編制主要參考和借鑒了國內學者公開發表的相關問卷,并結合學生的開放訪談結果和專家的審查進行修訂,保證了問卷能真實地反映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的實際狀況,內容效度佳。項目分析表明,問卷各題項之間具備良好的鑒別力。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問卷的三維結構符合最初的理論設想。
效度檢驗結果顯示,一方面,問卷三個維度間的相關為中等稍偏強水平,且小于3個維度與總分間的相關,表明認知、情感、行為認同3個維度間既是獨立的同時又與整個紅色文化認同問卷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問卷的三因素結構模型的各擬合指數都處于標準范圍之內,兩個效度檢驗指標都證明了問卷的建構效度是比較理想的。信度檢驗結果表明,總問卷及各分問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數均在0.7以上,說明問卷具備理想的信度。
總體來說,該研究所編制的《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問卷》的項目具有良好的適切性和可靠度,問卷結構合理,信效度高,能夠比較真實地測量出青少年對紅色文化認同的水平,可作為紅色文化認同相關研究的科學的測量工具。
參考文獻
[1] 楊玉冰.新時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現狀及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2] 劉波亞.紅色文化認同的政治邏輯[J].甘肅社會科學,2016(4):168-172.
[3] 徐英.認同理論視閾下的文化傳播——內蒙古文化傳播的歷史考察研究之二[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6,13(3):125-130.
[4] 胡小琳.論心理認同視域下的政黨主導意識形態傳播機理與策略[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16,32(1):28-33.
[5] 車文博.弗洛伊德主義原理選輯[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375.
[6] 姚崇.高校教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理認同邏輯及其建設路徑[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6(4):105-110.
[7] 劉筱婕.當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理認同機制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2):127-130.
[8] Schwartz S J,Montgomery M J.The Role of Identity in Acculturation among Immigrant People:Theoretical Propositions,Empirical Questions,and Applied Recommendations[J].Human Development,2015,49(1):1-30.
[9] Padilla A M,Perez W.Acculturation,Social Identity,and Social Cognition:A New Perspective[J].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 Newsletter,IEEE,2003, 25(1):35-55.
[10] 鄭雪,王磊.中國留學生的文化認同、社會取向與主觀幸福感[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1):48-54.
[11] 雍琳,萬明剛.影響藏族大學生藏、漢文化認同的因素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3):181-185.
[12] 方燕紅,尹觀海,葉木旺.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心理研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0(6):28-35.
[13] 王愛華,羅中昌,羅進,等.紅色文化與思想教育[M].重慶: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157-158.
[14] 趙佳佳.新時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21.
[15] 李麗華.蘭石集團企業文化認同提升方案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
[16] 汪雅霜.《我國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設計與檢驗——基于“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數據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3):101-106.
[17] 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66-180,181-183,184-192.
[18] 張偉豪,卓英潔,蘇榮海.論文寫作不求人——SPSS數據分析指南[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2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