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9 月28 日至10 月11 日,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735元/t,環比持平。
從環渤海6 個港口交易價格的采集情況看,本期共采集樣本單位83 家,樣本數量為325 條。5500kcal/kg 熱值(硫分:0.6%~1%)的現貨動力煤綜合價格為878 元/t,長協煤綜合價格為719 元/t,現貨動力煤與長協煤的計算比例為1∶9。從計算結果看,本報告期,24個規格品價格全部持平。
分析認為,10 月份進入傳統消費淡季,電煤日耗量降至季節性低位,而多因素導致國內煤炭供應端出現階段性收緊,現貨市場呈現短期“淡季不淡”行情。但在長協保供穩價政策的主基調下,本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綜合價格延續平穩。
一、產區擾動因素增多,供應存在收緊預期。近期晉、蒙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煤礦出貨周轉效率下降,目前主要以長協和周邊客戶拉運為主,區域煤價基本平穩;部分剛需采購轉移至陜西地區,榆林等地煤價穩中偏強運行。同時,“二十大”會議召開在即,產區安全檢查趨嚴,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煤礦,有關部門已責令其進行限產或停產整頓,市場煤供應收緊預期強烈。
二、港口市場交投活躍度下降,實際成交偏少。近期北方港口出現較長時段封航,船舶裝卸及周轉效率下降,秦唐滄港口庫存量再次回歸2300 萬t 以上水平。目前大秦線檢修期已過半,環渤海港口庫存并未出現大幅下行,但存煤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導致市場上仍有惜售待漲情緒,而下游買方高價接受度不高,市場整體呈現僵持膠著行情,成交活躍度偏差。
三、進入煤炭消費淡季,需求端支撐力度減弱。近期在強冷空氣影響下,北方多地出現明顯降溫,南方持續高溫天氣也趨于結束,電煤消費需求出現萎縮,沿海電廠大多暫不考慮市場煤采購,僅維持長協煤拉運,同時非電行業陸續執行秋冬季錯峰限產,整體對現貨市場的支撐力度較弱。
后期來看,沿海電煤需求已降至季節性低位,煤市下行壓力逐漸集聚,且隨著“二十大”會議及大秦線集中檢修相繼結束,政策端穩價保供仍將主導市場,支撐國內煤炭產量維持高位,供需基本面得到快速修復改善,煤炭市場將大概率呈現偏弱下行走勢。
沿海航運市場方面,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的海運煤炭運價指數(OCFI)顯示,9 月28 日至10月11日,海運煤炭運價指數小幅上行。截至10月11日,運價指數報收于988.37點,與9月30日相比,上行60.53點,增幅為6.52%。
具體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線,2022 年10 月11日與2022 年9 月30 日相比,秦皇島至廣州航線5~6 萬t 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53 元/t,環比上行3元/t;秦皇島至上海航線4~5 萬t 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33.5 元/t,環比上行2 元/t;秦皇島至江陰航線4~5萬t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報35.5元/t,環比上行2元/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