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李天樂,李培,孫鑫麗,畢韶丹
(沈陽理工大學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59)
重金屬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染,通過廢水、廢氣、廢渣排入環境,對環境的污染具有累積性、長期性、潛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點,對自然環境、生態系統和食物鏈的危害極大,治理成本高、周期長,其在人和動植物中富集,從而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目前,處理重金屬的常用方法有化學沉淀法、生物法、膜分離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由于操作簡單、成本低、治理效果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氧化石墨烯材料由于自身優越的吸附性質,在重金屬處理領域一直廣受關注。
氧化石墨烯(GO)是石墨烯重要的含氧衍生物,常通過Hummers法[1]制備。氧化石墨烯仍保持石墨的層狀結構,但在每一層的石墨烯單片上引入了羥基、羧基、環氧基等氧基功能團,含氧基團的引入不僅使氧化石墨烯具有化學穩定性,還為合成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提供活性位點和較大的比表面積。氧化石墨烯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碳材料,對多價重金屬離子具有較好的螯合作用,可用于去除水中的金屬離子,此外還可通過與其他材料復合增強其吸附效果,被廣泛應用于水處理領域[2]。
宋軍旺[3]等,采用改進的Hummer法制備氧化石墨烯,用巰基乙胺對GO改性,得到巰基化氧化石墨烯(SH-GO)。用 SH-GO對 Cu2+吸附,實驗結果表明,GO含有較多的含氧基團,120 min可達到吸附平衡。當 pH為 5,SH-GO投加量為 200 mg·L-1時,吸附效率高達 98.7%;吸附過程符合朗格繆爾等溫吸附方程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重復使用性能良好。楊焰[4]研究了二次氧化時間為48 h的GO對Cu2+的吸附,結果表明,吸附劑用量1.0 mg·mL-1,吸附時間120 min,溶液pH在5.5左右時,GO可達到飽和吸附,其吸附值為 110.5,且 GO對 Cu2+的吸附行為是多層吸附并符合 Freundlich 模型,經重復使用10次后,GO對Cu2+的吸附性能可保持在首次吸附量的60%。藺亞琴[5]等,以氧化石墨烯(GO)與海藻酸鈉(SA)為原料,葡萄糖酸內酯和碳酸鈣為交聯劑,利用溶液共混法及冷凍干燥技術制備了海藻酸鈉/氧化石墨烯(SA/GO)復合氣凝膠。實驗結果表明, GO添加量為 3%時,復合氣凝膠對銅離子的吸附效果最佳,平衡吸附量為121.36 mg·g-1,在動態吸附下,相對純海藻酸鈉氣凝膠的吸附性能提高 35.9%。且復合氣凝膠的吸附規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天金光[6]等,使用原料氧化石墨烯和FeCl2·4H2O、FeCl3·6H2O,通過一步沉淀法,在堿性條件下制備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鐵的磁性復合材料(MGO)。實驗表明,在20 mL,pH為5.5、質量濃度 200 mg·L-1的 Cu2+溶液中加入 20 mg MGO。30 ℃、150 min,其最大吸附容量為 61.4 mg·g-1,Cu2+的去除率達到98.1%。MGO吸附Cu2+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
朱鶴[7]等,以GO和Fe3O4磁性納米顆粒為原料,通過共沉淀法及改進的 Hummers法原位合成了MGO復合吸附劑。當初始 Hg2+的質量濃度為10 mg·L-1、T=300 K、pH 為 8 和 SLR 為 0.1 g·L-1時,MGO對 Hg2+的吸附容量可達 63.7mg·g-1,并且吸附后的材料易于固液分離,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Langmuir模型。陳瀟祿[8]等,通過改良的Hummers法制備氧化石墨烯,并在氧化石墨烯中加入一定量L-半胱氨酸,其對Hg2+的飽和吸附量高達到 98 mg·g-1,表現出良好的吸附效果。宋宇[9],以磁珠為載體,將氧化石墨烯通過殼聚糖交聯的方法負載到磁珠上,制備了MCGO復合吸附材料,實驗結果顯示,增加Hg2+的初始濃度,其吸附量隨之增加,升高溫度也有利于MCGO對Hg2+的吸附,當pH為7.19時,吸附效果最好,平衡時的飽和吸附量為30.613 mg·g-1。MCGO 對 Hg2+的吸附符合準二級動力學吸附模型,相關系數大于0.999,其理論值與實驗結果較為吻合。趙博涵[10], 制備多氰基胍改性氧化石墨烯材料(DCDA-GO),經試驗得,Hg(II)初始pH=5、初始質量濃度600 mg·L-1、DCDA-GO投加量為1 g·L-1、吸附溫度為 25 ℃、吸附時間100 min,其吸附容量最高為341.35 mg·g-1。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與Freundlich模型。
劉轉年[11]等,通過聚乙烯亞胺(PEI)對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進行改性得PEI-PANI/GO。結果表明,溶液中Cr6+初始質量濃度為400 mg·L-1、pH為 3、T=20 ℃的條件下,PEI-PANI/GO對 Cr6+的平衡吸附量可達117.63 mg·g-1。吸附過程是單分子層吸附,PEI-PANI/GO對溶液中 Cr6+的吸附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和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重復使用4次后,PEI-PANI/GO對Cr6+的吸附率仍可達到原來的71.64%。袁孝康[12]等,以氧化石墨烯(GO)、蒙脫石(Mt)和芐基二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銨水合物(BCH)為原料制備蒙脫石/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MGB)。實驗表明,pH為2時,MGB對Cr6+的去除效果最好,MGB吸附Cr6+屬于多分子層吸附,主要是螯合作用、離子交換以及氧化還原等化學吸附;MGB對Cr6+的最大理論吸附量高達107.56 mg·g-1,重復使用 5次后,依然有不錯的吸附效果。張文博[13]等,以氧化石墨烯(GO)與膠原纖維(CF)為原料,使用水熱法制備了還原氧化石墨烯/膠原纖維多孔材料。實驗結果顯示,當GO和CF質量比為2∶1時,rGO/CF對Cr(Ⅵ)的吸附量達到30.10 mg·g-1,比CF和rGO分別提高了148.55%和16.89%。
金帥龍[14]等, 采用改進的Hummers法制備GO,并通過水熱法將Fe3O4和GO復合制備Fe3O4/GO復合納米材料。實驗結果表明,Fe3O4/GO材料對Pb2+具有較高的吸附效果,在投加量為30 mg,吸附時間為2 h,pH=5,溶液濃度80 mg·L-1時去除效果最佳,Pb2+去除量達 122.93 mg·g-1,去除率為92.20%。謝敏[15]等,利用Hummers法制備氧化石墨烯,再將氧化石墨烯和纖維素在超聲環境下合成復合材料。實驗表明,復合材料對Pb2+的去除率為93.25%。吸附符合 Freundlich吸附等溫式,其相關系數R2=0.948 9,最大吸附容量為203.93 mg·g-1。重復使用5次后,復合材料對Pb2+的去除率仍保持85%以上。伍惠玲[16]等,制備了聚醚砜膜接枝氧化石墨烯改性膜用于吸附 Pb2+,實驗顯示,最佳吸附條件為pH=6.18、溫度55 ℃、3 mL 氨基化試劑、氧化石墨烯含量3.3%,其最大吸附量可達到171.5 mg·g-1。
劉康樂[17]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吸附劑溫度、初始pH、投加量和吸附時間對鎳離子吸附的影響。以四氯化鋯、2-氨基-對苯二甲酸和氧化石墨烯為原料,采用溶劑熱法合成 UiO-66-NH2復合氧化石墨烯。結果表明,UiO-66-NH2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的最佳溫度為 50 ℃,最佳 pH為 8,最佳投加量為1 g·L-1,其吸附效果在180 min左右達到平衡,實驗數據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和Langmuir等溫模型。劉德澤[18]采用改進Hummers法制備了氧化石墨烯。以海藻酸鈉(SA)為載體,GO/SA 凝膠球作為吸附材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備氧化石墨烯/海藻酸鈉(GO/SA)凝膠球,對含鎳廢水進行吸附性能研究。實驗表明, 以質量濃度為 7% CaCl2作交聯劑,m(GO)∶m(SA)為 1∶9,GO/SA 凝膠球投加量為40 g·L-1,Ni2+質量濃度為 80 g·L-1,吸附溫度 30 ℃,Ni2+吸附率為17.15%。實驗結果顯示,廢水pH值大于 6時,出現大量的白色沉淀,pH值對廢水中Ni2+吸附率有顯著的影響。
Mahtab[19]等,制備硫官能化氧化石墨烯(GOSOxR)并在其表面包覆了二氧化鈦介孔殼層,對Zn2+的吸附容量可達285 mg·g-1。布林朝克[20]等,制備了磁性氧化石墨烯(MGO)吸附劑,并用于吸附Co2+,當 MGO用量為500 mg·L-1,吸附時間為5 min 時,其對初始濃度為600.53 mg·L-1的Co2+吸附達到平衡,對 Co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分別為 1 065.81 mg·g-1和88.74%。宋磊[21], 以石墨為材料,利用改進Hummers法和化學共沉淀法制備 MGO材料。實驗表明,溫度為30 ℃、pH為5、吸附時間12 h、小球投加量10 g·L-1、cd2+初始質量濃度 40 mg·L-1,其最大理論吸附量為 113.298 mg·g-1,且 Langmuir 模型和Freundlich 模型都可以較好的擬合吸附過程。
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材料處理重金屬離子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并成為研究熱點,但還有以下幾方面需加強。
1)氧化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和吸附多數還局限于實驗室研究,實現規模化生產還需解決很多問題,應該加強實際應用的研究。
2)進一步降低制備成本、改善氧化石墨烯的結構性質缺陷,提高其性能。
3)目前對制備和吸附的研究較多,對吸附機理的深入研究不足,缺乏有力的機理分析和理論指導。
4)對于吸附后的處理研究偏少,如何對吸附物進行解吸、再利用和降低二次污染的研究有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