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肖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我國領導人明確要求要“精心謀劃,狠抓落實,不斷開創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國建設成為體育強國”。2019年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以人為本、改革創新、依法治體、協同聯動,持續提升體育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發揮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重要作用,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將體育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業”。2021年8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為我國全民健身計劃指明了發展方向。
這是黨中央在新時期對我國體育工作作出的明確指示,同時也體現出全民健身運動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
當前,國家對教育不斷加大投入,特別是在高校軟件與硬件建設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所以高校體育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的條件大為改善,可以說高校體育優質資源豐富。同時,在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中,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社會需求,積極深入基層,提高師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人民服務,是培養人才的重要路徑。全社會都應當關心全民健身運動,高校體育更是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為全民健身運動提供積極的幫助。
在《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到要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要求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工作,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服務提升行動。高校均建有很好的大型體育場館,體育運動設施也很完善。高校應當在完成本校教學訓練任務的基礎上,有計劃地與當地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社區聯系,在保證疫情防控和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計劃、有組織地開放體育場館,以彌補當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中遇到的體育場地不足的問題。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支持各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培育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品牌。高校體育院系就是培養體育工作者的地方,體育比賽的組織與裁判是高校體育專業的必修課程,眾多高校體育教師本身就是各類項目的國家級裁判員,甚至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擔任裁判長工作,他們教學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大部分在校體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已通過考試獲得了國家等級裁判員、教練員證書,也分別在各級賽事中擔任裁判工作。所以說,高校體育專業的師生完全能夠為各級全民健身賽事提供專業的技能服務。據統計,高校體育專業的師生參與各級全民健身賽事工作,這一現象已經廣泛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加強管理,使其更加規范,更好地為全民健身賽事服務。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高校一直開展學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測試,在疫情期間開設線上體育課堂,促進大學生以及向社會無償推送體育健身網課教程,進行科學健身知識、方法的研究和普及。高校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的培訓與考核,大批學生獲得了社會體育指導員資格,將來他們走向社會將積極弘揚全民健身志愿服務精神,為全民健身作出應有的貢獻。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據調查,在各級體育總會的各體育單項協會會員中,高校體育教師占相當大的比例,在體育社會組織參與承接承辦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過程中,高校教師作為各級各類體育單項協會的主力軍,在社會體育活動中作出了突出貢獻。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的開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隨著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工作越來越緊密地圍繞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養成終身體育習慣開展工作,針對大學生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已取得一定成績。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隨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高校體育教師和學生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創辦了大量以體育服務為基礎的體育產業公司,為廣大的體育消費群體提供體育健身服裝、體育健身器材、體育健身培訓、戶外拓展運動等服務,既提升了自身體育專業服務水平,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黨中央提出深化體教融合,是為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照亮了前進的道路。黨和國家不斷加大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力度,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就是希望高校體育工作以培養學校、社會體育人才工作為己任,為全民健身計劃和全民健康提供人才保障。
《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主要任務中提出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和省級體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組織高校開展武術、龍舟、健身氣功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比賽,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當前高校參加各級各類的體育比賽積極性相當高,成績不斷進步,組織更加規范,正在大力弘揚體育精神和奧運精神。
從以上的研究分析不難看出,高校體育服務于全民健身計劃是非常符合新時代體育事業發展的。
高校體育的優質資源是能夠在全民健身計劃開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但是要使高校體育資源在服務全民健身計劃時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首先,高校特別是開設了體育專業的高校,要盤點現有的體育場館、運動設施、項目特長、師資專長、學生規模,甚至包括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使得高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和全民健身計劃更為契合,高校體育部門在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同時,也為全民健身計劃和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必要時進行一些人才培養計劃的修訂。例如,可以將服務全民健身計劃的時間折算成學時學分加以管理,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服務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也符合我們國家社會主義辦學的目標。
第二,高校要將自身的優勢體育資源服務于全民健身計劃,就必須了解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現狀與需要,同時積極和當地體育行政部門以及街道社區聯系,最好能夠共同制定當地下一年度的全民健身計劃。高校根據自身的情況領取部分全民健身計劃中的體育場館使用、賽事組織與管理工作、賽事裁判工作、全民健身計劃的培訓等工作任務,做到心中有數,并早做準備。
當然,高校也要量力而行,在完成基本的教學訓練任務之后,有比較寬裕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服務于當地的全民健身計劃。高校體育專業的師生也可以在服務全民健身的工作過程中開展體育科學研究,為將來更好地服務于全民健身計劃打下科學的基礎,這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表現。
我國領導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021年8月3日,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這是黨中央為新時期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全民健身是全民健康活動的基石,也是我國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部分。
高校體育的優質資源充沛,學生也有社會實踐的內在需求,故高校優質體育資源服務于全民健身計劃,可以主動減輕政府負擔,彌補體育場館建設不足、社會體育指導人才短缺等不足,為全民健身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高校體育教師和學生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也可以得到鍛煉與提升,達成服務與育人的“雙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