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總結機器人輔助單孔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手術護理配合經驗。方法:選擇7例行機器人輔助單孔經膀胱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對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和術后整理經驗進行總結。結果:7例患者的手術均在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完成,無中轉開放,平均手術時間為2.5h,術中平均出血量為50ml,平均住院天數為5d。術后未放置腹腔引流管,無護理相關并發癥,所有患者拔管后尿控良好。醫護人員做到有效溝通、團隊協作,將優質護理貫穿于整個圍術期;洗手護士、巡回護士分工合作,保障了手術患者的安全。結論:對行機器人輔助單孔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進行的手術期護理可以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手術風險,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單孔機器人;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 R608 R6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7721(2022)01-006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experience of single-port transvesical robot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Methods: 7 cases of single-port transvesical robotic radic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were selected,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experience on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intraoperative coord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process and management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ll the surgeries wer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with no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was 2.5h, with an average blood loss of 50ml. No nursing-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found. All patients had good urinary control after extubating.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5d.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can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lower surgical risks in single-port transvesical robot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Single-port robot; Bladder approach; Prostate cancer; Surgical cooperation
前列腺癌是男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是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如果發現腫瘤病灶僅僅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內,沒有遠處轉移,則在早期發現時可行手術治療。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是一種常規微創術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孔機器人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是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2],這種操作技術方法更為精準,患者創傷更小,手術后恢復更快,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更高,且可行性及安全性大大提升。單孔機器人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應用為前列腺手術系統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而良好的手術護理配合是這種技術改變的良好鋪墊。為實現本院醫療水平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從2015年起,本院派遣護士到香港進行專業化培訓,并取得機器人護理資格證書;2019年6月,本院裝機了達芬奇Xi手術機器人應用系統。本研究對7例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護理配合情況進行報道,為今后提高機器人輔助手術護理配合水平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7例前列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55~75(平均65.42)歲。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穿刺活檢確診為前列腺癌;②經全身檢查無淋巴結遠處轉移;③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伴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②病灶遠處轉移或者淋巴轉移者;③精神障礙或其他認知障礙者。
1.2 手術方法
患者麻醉成功后,取頭低足低反屈式剪刀位,常規消毒鋪單。手術步驟:①取臍與恥骨聯合連線中下縱行切開皮膚8cm,切開皮下、腹直肌前鞘,分離腹直肌,顯露膀胱,從尿管注水充盈膀胱,切開膀胱前壁8cm,置入單孔套件建立膀胱腔道(氣壓10~15mmHg,1mmHg=0.133kPa)[3];②鏡下辨認前列腺與膀胱頸交界,用電剪切開前列腺周圍黏膜,前列腺后唇處切斷全層,暴露輸精管和精囊,分別切開兩側輸精管,游離兩側精囊并切開狄氏筋膜,沿直腸前間隙游離至前列腺尖部;③保留神經血管束,暴露前列腺表面和恥骨后血管復合體,不縫扎背深靜脈復合體,于前列腺尖部切斷尿道,完整切除前列腺,放入膀胱;④創面止血后將氣腹壓力減小,無明顯出血后用3-vloc線縫合膀胱和尿道,放置22#硅膠三腔尿管,并檢查是否有吻合口漏;⑤取出器械并經單孔通道取出標本,確認前列腺包膜完整,縫合膀胱及創面切口。
1.3 手術護理配合
1.3.1 術前配合
1.3.1.1 術前訪視:由于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為本院較新術式,術前同醫生一起向家屬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導與溝通,并向患者簡單介紹達芬奇Xi機器人應用系統,本院主要以術前訪視單和口頭講解的形式進行訪視并記錄。術前訪視顯示,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經護士和醫生耐心解釋后,患者情緒穩定。
1.3.1.2 手術間布局:達芬奇Xi機器人手術系統于2019年獲得中國市場銷售許可進入中國市場,該系統由醫生控制臺、床旁器械臂及視頻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醫生控制臺固定于手術間的角落以遠離無菌區域,床旁機械臂底座位于床尾側的固定位置,視頻成像系統位于頭側,便于術中操作。手術開始前30min開機自檢,調節醫生操作參數,確認各儀器設備均處于完好狀態。
1.3.1.3 手術器械準備:達芬奇Xi機器人手術系統、內窺鏡為30°和0°的專用鏡頭,器械臂為熱剪、馬里蘭(彎頭)雙極、針持、單孔多通道套件,普通腹腔鏡器械包括腔鏡吸引器、腔鏡剪刀、腔鏡分離鉗、腔鏡抓鉗。
1.3.1.4 手術體位及機器人定泊:仰臥分腿位:頭低30°,頭側上頭架便于麻醉醫生觀察患者,肩部上卡肩并用啫喱襯墊加以保護以防止患者下滑,兩腿分開小于45°固定并低于腹部平面30°。床旁器械臂從患者兩腿中間進機[4],將器械臂設備底座與患者的長軸平行,保持患者切口位置與床旁器械臂底座的中心柱兩點一線,并將器械臂鐳射光標投射在患者主鏡孔上下5cm以內,選擇“pelvic”(骨盆)區域模式后長按“對接部署”按鈕直至部署完成,最后將器械臂與器械進行組裝。手術過程中視頻系統始終放在患者左側,手術體位可滿足手術需求。
1.3.2 術中配合
1.3.2.1 洗手護士:提前15~30min洗手整理器械臺,安裝機器人無菌保護套并連接攝像頭進行預熱(給機械臂套無菌保護套時注意無菌)。協助醫生安裝器械臂、連接鏡頭及各種管道并及時更換手術器械,器械臂之間保留足夠間隙以防發生撞擊,更換時提醒主刀醫生伸直器械鉗端并稍稍打開防止卡頓。觀察器械臂運行,術中器械臂極限操作時注意提醒主刀醫生,發現報警時及時處理,鏡頭用80°熱鹽水加熱處理并擦干。達芬奇Xi機器人器械臂使用超過10次則系統自動識別無法使用,使用過程中斷電不能超過5min,否則系統會自動增加一次使用次數。
1.3.2.2 巡回護士:安置好患者體位,貼眼膜、懸空足跟保持受壓部位中單平整,安置頭架并在患者頭端放置抗壓墊[5],防止患者面部受壓,注意保暖預防低體溫,行鼻咽溫監測并用加溫毯加溫。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確保所有搶救用物均處于完好狀態,連接機器人各種連線,檢查各儀器設備運行狀態防止發生醫源性損傷,配合麻醉醫生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在滿足手術要求前提下及時調整氣腹壓力以防止發生皮下氣腫等相關并發癥,及時配合洗手護士滿足手術需求,記錄每個器械臂的規格型號及使用次數,做到及時更換和處理,嚴格做好手術間的人員管理,確保手術安全。
1.3.3 術后整理
1.3.3.1 洗手護士:提醒主刀醫生復位所有手術器械,鉗端稍稍張開,協助助手快速撤出手術器械,器械取出后檢查所有器械的完整性,與巡回護士共同清點所有手術用品,無誤后方可關閉切口。器械使用完畢后必須進行預處理,用軟水對器械臂進行初步清洗,然后送至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苹逑戳鞒蘙6](沖洗→多酶清洗液浸泡→刷洗→酶洗→堿洗→干燥及潤滑→消毒),所有器械臂采用高壓蒸汽滅菌方式滅菌。達芬奇機器人鏡頭單獨預處理后送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專科化處理流程(沖洗→多酶清洗液浸泡→刷洗),鏡頭采用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所有器械包括鏡頭都應進行統一編號,對編號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和使用進行追蹤并登記,專人、專鎖、專柜保存,形成閉環管理。
1.3.3.2 巡回護士:整理好患者病歷及影像資料,固定各種引流管及切口敷料,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一起護送患者至麻醉復蘇室進行交接。協助洗手護士對機器人器械進行預處理,拆除所有器械臂保護套,并核實所有器械編號及使用次數,做到及時更換。將所有機器設備(包括機器人)按手術間布局圖歸類擺放,將所有儀器設備的線纜大圈盤好以避免混亂。達芬奇Xi機器人手術系統需要24h供電保護,復位關機后不能拔除電源開關,并定期請工程師檢測和維護。專科組定期組織新護士進行培訓,每一位巡回護士需要熟練掌握操作要領及排查常見故障的方法,建立儀器設備日檢表,每日檢查并記錄。
2 結果
7例患者手術過程順利,均在全腔鏡下完成,手術中平均出血量50ml,平均手術時間2.5h。術后生命體征平穩,均無相關并發癥。所有患者拔管后尿控均良好,平均住院時間5d。
3 討論
作為目前微創外科領域最先進的技術,機器人手術系統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外科手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是比較經典的手術方法,相應的護理配合方式也被大多護理同仁所熟知[7]。
但是該手術過程中可能誤傷腸腔,對患者骨盆結構、術后尿控及性功能都有影響,且普通腹腔鏡入路需要5~6個切口,損傷范圍大,手術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尿控及性功能受到影響。本院從2019年12月開始嘗試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該手術對手術醫生的操作技能和手術護士的護理配合要求更高。尤其是對于很多手術室護士而言,新的手術入路方式比較陌生,給護理配合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應加強對新護士的培訓力度,使其熟練掌握單孔套件及機器人器械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手術有明顯優勢,其將膀胱通道集中在1個切口,較經腹腔途徑出血更少、恢復更快等。由于幾個穿刺孔集中在一個通道上,可操作空間小,醫生在操作時會有明顯的干擾,所以洗手護士要時刻注意觀察并提醒主刀醫生,并及時反饋。新術式的開展同樣也會伴隨著一些不足之處,由于機器人手術費用高,且單孔機器人輔助腔鏡技術尚未廣泛應用,導致患者對此術式認知不足,這就嚴重制約了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機器人手術的推廣。
4 總結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新技術和新術式將被應用于臨床。單孔機器人輔助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手術切口小、術中出血少、術后并發癥少,此為今后的手術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總之,對行單孔機器人經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術的患者實施良好的圍手術期護理可以明顯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手術風險,減少術后并發癥,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該術式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魏燦, 井俊峰, 楊曉亮, 等.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的臨床改進[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 (電子版), 2017, 11(2): 30-33.
[2] 姜帥, 許培榕, 姚家喜, 等.恥骨上經膀胱單孔機器人前列腺癌根治術的初步嘗試[J].中國臨床醫學, 2019, 26(2): 215-217.
[3] 周澤宇, 王良梅, 張青.不同二氧化碳氣腹壓對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后膈下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藥, 2020, 15(2): 284-287.
[4] 羅敏, 盛夏, 梁敏, 等.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手術體位的優化[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20, 14(5): 330-333.
[5] 譚淑芳, 潘麗芬, 羅敏, 等.機器人腹腔鏡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腸新膀胱術中手術室護理配合的意義[J].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 12(4): 52-55.
[6] 龔蘭, 石荷葉, 張建.標準操作程序在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器械清洗流程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 2020, (11): 10-11.
[7] 賈楠.淺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經驗[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20, 20(5): 231,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