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雅,王珊,劉琦,王梁,姜虹,王惠娟
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發病率高,嚴重影響病人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對病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的負擔[1]。目前,臨床主要通過疾病表現、神經系統查體、病史等綜合診斷帕金森病,可能存在主觀偏倚[2]。因此,尋找客觀、靈敏、簡便的生物標志物預測、診斷、評估帕金森的嚴重程度有十分重大的臨床意義。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認為與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壞死、路易小體形成等密切相關,涉及線粒體功能障礙、氧化應激、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3-4]。近年來研究發現,帕金森病病人腦脊液和黑質紋狀體系統中白細胞介素(IL)-1、IL-2、IL-4及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異常升高[5]。另外,Yang等[6]研究指出,抗感染治療可有效改善多巴胺神經元變性。但炎癥與帕金森病的相關探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需更多的臨床病例進行驗證。本研究將分析血清IL-6、IL-1β及TNF-α在帕金森病中的臨床意義。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診治的帕金森病病人94例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健康體檢者5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年齡、性別比例、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及病史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見表1。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7]評價帕金森病病人認知功能,其中36例存在認知功能障礙,58例認知功能正常。參照Hoehn Yahr分級標準[8]評價帕金森病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其中輕度23例,中度53例,重度18例。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帕金森病病人納入標準:符合帕金森病診斷標準[9];年齡<80歲;病人首次就診時的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有多系統萎縮、皮質基底節變性等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既往頭部外傷史;合并嚴重感染;近期重大手術;長期服用激素及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合并認知功能減退的疾??;嚴重心、肝、腎等功能障礙;伴有痛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代謝疾病者;帕金森家族史;精神障礙、神志不清者;無法完成量表評定者。
對照組受試者納入標準:實驗室檢測正常,無認知障礙。排除標準同帕金森組。
1.3 方法于清晨空腹采集受試者外周靜脈血5 mL,參照ELISA試劑盒(上海酶研生物科技公司)說明書,檢測血清IL-6、IL-1β及TNF-α的含量。
認知功能評價:采用MoCA評分,從空間與執行功能、記憶、命名、注意、語言、抽象、延遲回憶及定向等8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值30分,分值≥26分表明認知功能正常,<26分為認知功能障礙。
病情判斷:采用Hoehn Yahr分級判斷帕金森病病人病情,無癥狀為0級;單邊∕側身體受影響,但不影響平衡為1級;單側身體受影響并影響平衡為1.5級;雙邊∕側身體受影響,但不影響平衡為2級;雙邊身體受影響,拉動試驗下可自行恢復平衡為2.5級;平衡受影響,但病人可獨立生活為3級;嚴重殘疾,可自行走動和站立為4級;無他人幫助下,只能臥床或坐輪椅為5級。其中0~1.5級為輕度,2~3級為中度,4~5級為重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服從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以±s表示,兩兩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描述,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比較觀察組病人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帕金森病病人94例與健康體檢者50例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比較∕(pg∕mL,±s)
注:IL-6為白細胞介素-6,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
2.2 不同認知功能情況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比較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TNF-α及MoCA評分明顯高于認知功能正常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帕金森病病人94例不同認知功能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s

表3 帕金森病病人94例不同認知功能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s
注:IL-6為白細胞介素-6,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
2.3 不同Hoehn Yahr分級情況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比較不同Hoehn Yahr分級情況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TNFα水 平 的 比 較,差 異 無 統計 學 意 義(P>0.05),見表4。
表4 帕金森病病人94例不同Hoehn Yahr分級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pg∕mL,±s)

表4 帕金森病病人94例不同Hoehn Yahr分級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比較∕(pg∕mL,±s)
注:IL-6為白細胞介素-6,IL-1β為白細胞介素-1β,TNF-α為腫瘤壞死因子α。
?
2.4 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分別與MoCA評分 呈 正 相 關(r=0.45、0.33、0.42,P=0.011、0.009、0.035)。而IL-6、IL-1β、TNF-α水平與Hoehn Yahr分級無明顯的相關性(r=0.22、0.19、0.08,P=0.142、0.097、0.721)。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以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缺失和路易小體形成為病理特征[10]。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了,但大量研究證實神經系統炎癥在帕金森病的發生發展中有重要作用[11-12]。炎性因子可以通過多種信號途徑誘導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凋亡,具體有:(1)激活小膠質細胞,損傷多巴胺能神經細胞;(2)直接與多巴胺能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誘導細胞凋亡[13]。IL-6、IL-1β和TNF-α等是典型的炎性細胞因子,在神經系統多種生理活動具有調節作用,且參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IL-6和TNF-α作為主要致炎因子,可引起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壞死[14]。腦內白細胞介素(IL-1)以IL-1β為主,主要作用于神經系統發揮調節效應[15]。本研究結果顯示,帕金森病病人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者,說明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參與帕金森病的發病過程,與文獻報道相符[16]。
臨床數據顯示,帕金森病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語言、記憶能力、視空間功能等方面的退化,可能的機制有:(1)帕金森病病人多巴胺喪失在額葉及額葉皮質-紋狀體-黑質環路的具體表征,影響病人執行功能和整體空間的加工能力;(2)病理狀態下,氧化應激引起神經元代謝功能發生障礙[17-18]。本研究發現,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顯高于認知功能正常者,而且IL-6、IL-1β及TNF-α水平分別與MoCA評分呈正相關,與蔡江萍等[19]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上述炎性因子的升高,會加劇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凋亡,從而發生認知障礙。提示聯合檢測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可能有助于發現帕金森病病人是否發生認知功能障礙,但具體評價標準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深入分析。另外,本研究發現,IL-6、IL-1β及TNF-α水平在反映帕金森病病人疾病嚴重程度是缺乏特異性,可能是不同病變部位的炎癥反應程度有差異引起的。
據報道,腦內增高的炎性因子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外周循環,引起血清炎性因子的升高[20]。因此,病人血清炎癥因子的水平可以間接反映腦內炎癥反應的程度。本研究表明,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在帕金森病病人中呈高水平,與病人認知功能密切相關,但不能反映病人疾病嚴重程度。提示臨床工作中,可監測并控制病人體內炎性因子水平,可能識別或改善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病人。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僅采取了一次血液檢測數據,這有可能會影響數據的統計學結果,后續將收集病人多次檢測數據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