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勇
重慶市南岸區(qū)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重慶 400060
顱腦外傷是指頭部的損傷,致病因素很多,病情輕重差異非常大,如腦震蕩、腦挫裂傷及腦干損傷、彌散性軸索損傷、顱內血腫都屬于顱腦外傷[1]。如果在外傷后癥狀不重,單純存在頭疼、頭暈,一般問題不大,可以做顱腦CT檢查[2],如CT檢查正常,對癥處理即可[3],一般通過休息和一些營養(yǎng)神經藥物逐漸就能恢復,且不會留下后遺癥[4]。而如果外傷后癥狀很重,比如存在昏迷、肢體癱瘓等情況,需要通過顱腦CT來確定損傷狀況[5],如檢查有腦挫裂傷,需要用一些消腫、脫水和營養(yǎng)神經藥物治療[6],而如果存在顱內血腫,量大者要進行手術將血腫清除[7]。骨折三維重建是通過CT檢查做成的一種立體圖像,這樣方便從各個角度觀察骨折部位、類型及嚴重程度[8-9]。例如多發(fā)肋骨骨折,便可針對肋骨骨折做三維重建CT檢查,便于觀察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骨折通過三維重建成像檢查后,應積極復位固定,定期復查,后期行康復鍛煉。該文為研究計算機斷層掃描三維重建在顱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將2019年7月—2021年5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6例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就診的66例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在受傷后6 h內送至醫(yī)院并接受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及顱骨三維圖像重建檢查。所有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9例;年齡24~48歲,平均(35.9±3.1)歲。該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并且參與研究患者都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納入標準:年齡在20~50歲者;臨床醫(yī)師診斷,確診為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者;患者都自愿加入該研究。
排除標準:存在精神疾病史者;患有嚴重心臟病、心腦血管類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肝肺功能異常者;不能配合進行該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在受傷后6 h內送至醫(yī)院并接受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及顱骨三維圖像重建檢查。通過64排螺旋CT儀(通用GE CT,somatom emotion 16)對患者進行平掃,參數:控制管電壓為120 kV,電流為180~280 mA,螺距為0.3~0.6,層距為10 mm,層厚為10 mm,每層掃描時間0.3 s,連續(xù)掃描10層。并采取腦窗窗位35~40 HU,窗寬150 HU,骨窗窗位300 HU,窗寬2 000 HU。掃描時協助患者采用仰臥位,檢查防輻射措施是否到位,掃描范圍應從患者眼眶下緣到顱頂位置。之后進行三維重建,把收集到的數據資料在AW 4.4軟件中開展顱骨三維重建,涵蓋多平面重組、容積再現及表面密度投影等,之后借助彩色打印技術呈現顱骨三維圖像。最終結果需要通過兩名放射科醫(yī)師分析認可后,方可出具報告。
通過對治療后所有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患者接受問診后診斷結果準確率的分析,比較兩種診斷方式的診斷效果差異。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在經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后,顱頂骨折、顱面部骨折和顱底骨折例數分別為17例、14例和7例,總計確診38例,診斷準確率為57.58%;經顱骨三維圖像重建技術檢查后,顱頂骨折、顱面部骨折和顱底骨折例數分別為28例、24例和14例,總計確診66例,診斷準確率為100.00%,顱骨三維圖像重建的檢查結果顯著高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及顱骨三維圖像重建對顱骨骨折患者診斷結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three-dimensional skull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kull fractures
顱腦外傷是臨床常見的一類腦部外傷,近年來顱腦外傷的發(fā)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顱腦外傷患者多合并顱骨骨折,早期準確判斷顱骨骨折的具體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對于臨床治療具有積極意義。目前針對顱骨骨折的診斷首選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一般骨折三維重建是通過手術重新恢復股骨頭的形態(tài)及骨頭的功能[10]。通常在手術之后,1年左右,才可以慢慢恢復各方面的功能[11],且還要配合運動療法、作業(yè)療法,但飲食要注意多吃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12]。此外,在后期還可以進行康復治療,通過做針灸及高壓氧等,來促進腦功能的恢復,減少和預防后遺癥[8]。
計算機斷層掃描(CT)已較為廣泛地應用于身體各部位的檢查和診斷。由于其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可于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等掃描圖像,故作脊柱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能準確地觀察椎管的形狀和大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相對位置關系及黃韌帶、神經根等軟組織情況,對椎管內病變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適用于診斷各種原因引起的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椎管內占位性病變、原發(fā)性脊柱腫瘤或轉移癌,先天性脊柱發(fā)育異常等疾病。骨折三維重建是通過CT檢查做成的立體圖像,這樣方便從各個角度觀察骨折部位、類型及嚴重程度[13]。例如多發(fā)肋骨骨折,便可針對肋骨骨折做三維重建CT檢查,便于觀察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14]。通過三維重建成像檢查骨折后,應積極復位固定,定期復查,后期行康復鍛煉[15]。顱腦外傷的處理方法:①如果患者失去意識,不要隨便移動患者,要保證患者可以正常的呼吸[16];②如果有條件可以先用繃帶對患者的頭部進行包扎[17];③如果出現顱底骨折,出現腦積液,不要用水進行沖洗,可以對耳鼻進行消毒,并且把頭部墊高[18];④爭取時間及時就醫(yī),運送患者時要減少震動[19]。顱腦外傷主要有頭皮血腫、頭皮裂傷及頭皮撕脫傷,需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治療[20]。頭皮血腫經過自行吸收或者如果自行吸收不了,可以進行抽液加壓包扎,一般都能夠愈合[21];頭皮裂傷要進行頭皮裂傷的清創(chuàng)縫合,一般預后也比較好;頭皮撕脫傷也需要及時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根據頭皮撕脫傷的性質,治療有所不同,有的需要進行植皮[22]。目前臨床主要通過CT檢查診斷顱骨骨折,但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發(fā)現顱骨骨折的概率較低,尤其是線性骨折不容易發(fā)現,普通CT厚層的軸位橫斷圖像有可能漏掉線性骨折[23]。隨著醫(yī)學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顱骨三維重建技術對臨床診斷顱骨骨折有很大的指導意義[24]。顱骨三維重建通過冠狀位、矢狀位及容積重建、表面最大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等圖像處理能發(fā)現在橫斷面上不明顯的骨折線及骨折斷端的移位情況[25]。
該研究結果表明,顱骨三維圖像重建檢查對顱頂骨折、顱面部骨折和顱底骨折的診斷正確率為100.00%,高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P<0.05)。說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三維圖像重建對顯示顱骨微小病變具有較大優(yōu)勢,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豐富圖像信息,且掃描速度快,可消除顱底偽影影響,軸位及薄層圖像可顯示細微骨折,能充分顯示各類顱骨骨折,對顱底骨折的診斷及骨折線與正常顱縫、壓跡的鑒別優(yōu)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
該研究發(fā)現,所有患者在經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后,顱頂骨折、顱面部骨折和顱底骨折例數分別為17例、14例和7例,總計確診38例,診斷準確率為57.58%,而經顱骨三維圖像重建技術檢查后,顱頂骨折、顱面部骨折和顱底骨折例數分別為28例、24例和14例,總計確診66例,診斷準確率為100.00%,顱骨三維圖像重建的檢查結果顯著高于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P<0.05)。
綜上所述,根據顱腦外傷合并顱骨骨折患者臨床診斷看出,采用計算機斷層掃描三維重建在顱骨骨折診斷中的準確率較高,能快速、無誤確診患者的受傷情況,推測可以在后續(xù)手術過程中明顯提高治療效果,存在臨床價值和醫(yī)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