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過建春:杭州市西溪醫院中西醫結合科科主任、浙江省名中醫、省級名中醫傳承人項目指導老師,浙江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副主任,浙江省/杭州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學重點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肝病專委會副主委,浙江省中醫藥學會肝病分會主委。發表文章五十余篇,獲獎5項,主持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攻關子項目等課題二十余項。擅長乙型肝炎、藥物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急慢性肝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其中藥物性肝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是其優勢和學科特色之一。

記者問: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的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呢?
過建春教授:PBc是一種自身免疫性肝臟疾病,好發于50歲以上女性,是由于肝內小葉間膽管肉芽腫炎癥導致小膽管破壞減少、膽汁淤積,最終出現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多數病例明確診斷時無臨床癥狀。血清抗線粒體抗體(AMA)陽性率很高, 但并非100%。PBC的早發現、早治療對患者的預后有很重要的意義,前幾年我們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分會、消化病學分會和感染病學分會共同制定出一個診斷指南,指南里面主要提出了對不明原因的堿性磷酸酶升高的患者首先要做的抗線粒體抗體以及其亞型2的檢測,這樣可以做到早發現,早發現也就是在進展性肝纖維化前發現并及時治療可以讓患者達到正常人的預期壽命;但如果到了肝硬化階段就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跟預后。
記者問:PBC除了口服藥物還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嗎?
過建春教授:所有肝功能異常的患者均應進行治療。至今尚無應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延長PBC患者壽命的報道,熊去氧膽酸(uDCA)可全面改善膽汁淤積的血清生化指標,延緩患者需要進行肝移植的時間,并有可能延長患者壽命。如果效果不好的話可以加用奧貝膽酸或者貝特類藥,相關研究發現,貝特類藥里的苯扎貝特相對其他藥效果更好一點。中醫中藥在減少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說:腹瀉啊等等)對患者都有較好的療效,中醫中藥是通過辨證論治。
記者問:一般PBC患者預后情況怎樣呢?
過建春教授:PBC是慢慢進展的一個膽汁淤積性肝病,早些年我們一開始發現這個病可能就已經到了肝硬化階段了,但現在我們診斷水平已經提高一步了,已經可以在膽管炎的時候就發現它了,這時候治療效果就好;如果說是任其自然發展,肝硬化出現并發癥,如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腹水等等,從而明顯影響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