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新聞發布會。根據規劃,到2025年,北京市PM2.5濃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消除劣V類水體,生態環境質量指數穩步提升。到2025年,北京的發展將更低碳、空氣更清新、水體更清潔、土壤更安全、生態更宜居。圍繞這5個維度,規劃共設置了16項目標指標,包括受關注的碳排放強度、PM2.5年均濃度、優良天數比率、重污染天數比率等。根據規劃,北京將圍繞推進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防控環境風險、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等6大方面設置主要任務。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節能十條”以來,全市各區積極行動,均出臺區級強化節能實施方案,黨政機關積極作表率,大力倡導節能全民行動、依法依規有序推動節能工作等。海淀區鼓勵企業、園區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制定海淀區綠色學校創建行動方案,持續提升校園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西城區鼓勵衛生領域用能設備更新,提高衛生領域用能效率。豐臺區對轄區內34家單位開展節能監察執法。經開區嚴控數據中心能耗,鼓勵支持節能技術改造,開展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延慶區開展交通領域節能降耗,200輛氫燃料電池客車將上崗保障冬奧綠色交通。
12月15日上午,全球首個零碳碼頭智慧綠色能源系統在天津港并網發電。這是我國港口首個“風光儲荷一體化”智慧綠色能源項目,標志著天津港綠色港口建設邁出新步伐,以全新模式引領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此次并網發電的智慧綠色能源系統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包含風電和光伏兩個部分。其中風電項目采用2022北京綠色冬奧配套項目機型,總裝機容量9兆瓦,預計年發電約2432.6小時;光伏項目采用BIPV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1.43兆瓦,預計年發電約1078小時。系統并網發電后每年總發電量將達到2330.2萬千瓦時,將節約標準煤約734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

11月30日,中國石化在北京、烏魯木齊、新疆庫車三地舉行云啟動儀式,宣布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這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投產后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對推動綠氫產業鏈發展、推進能源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項目主要包括光伏發電、輸變電、電解水制氫、儲氫、輸氫五大部分。項目將新建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發電量6.18億千瓦時的光伏電站,年產能2萬噸的電解水制氫廠,儲氫規模約21萬標準立方米的儲氫球罐,輸氫能力每小時2.8萬標準立方米的輸氫管線及配套輸變電等設施,預計2023年6月建成投產。
12月14日,歷時53天的330千伏公官Ⅰ、Ⅱ線高跨改造工作圓滿完成。330千伏公官Ⅰ、Ⅱ、Ⅲ線是黃河上游公伯峽水電站最重要的電力外送通道,跨越高山峽谷、居民村莊等,地理環境復雜。隨著生態環境不斷向好,樹木生長速度快,樹線矛盾日益突出,很容易因導線與樹木距離過近產生放電引發線路跳閘及火災事故,給電網安全運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安全隱患。今年10月下旬起,國網青海檢修公司對公官Ⅰ、Ⅱ線跨越村莊、林木區段新建50多米高塔,替換原先的30多米舊塔,解決了線路通道內的樹障隱患,確保輸電線路安全運行,防止火災發生,助力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