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昕(佛山市中醫院肺病科副主任中醫師)

很多體質不好的人本想進補,無奈卻食欲不振,而且稍溫補一點就上火。如果有脾胃功能不好,并兼有明顯的秋燥者,可煲一碗健脾潤肺湯。
具體為:淮山、芡實、蓮子、北沙參、玉竹、百合、海底椰各30克,蜜棗2個,豬腱肉500克,生姜3片。上述藥材洗凈,清水浸泡30分鐘左右;豬腱肉切成大拇指般大小,開水焯過后備用;生姜刮皮后拍扁;全部材料放進湯煲中,大火煲滾后,轉中小火再煲1.5小時。熄火后調味,飲湯吃湯料。
方中藥材可分為二個組方。一是以淮山、芡實、蓮子組成的健脾方。夏季濕熱多困脾胃,人們脾胃功能大多受損,隨著秋冬進補季的到來,脾胃又要開始超負荷工作了,故此時進補當先補脾。淮山、芡實和蓮子均為滋潤性的健脾益胃藥材,補而不膩,善療五勞七傷,虛弱者、普通人甚至體壯者均可食用。
二是由北沙參、玉竹、海底椰和百合組成的滋陰潤肺方,有生津養陰、潤肺滋胃、清熱安神的功效,在補液中屬甘涼柔潤法。中醫認為,秋燥而不欲食者,多由胃陰虧虛所致,胃津不能上潤可見口干咽燥,中不能柔肝可致脾氣暴躁,下不能濡潤大腸則大便秘結,故當取甘涼柔潤之法緩緩治療。
二方組合,佐以蜜棗、瘦肉等養血潤燥之物,使湯味道清甜滋潤、老少咸宜。
◎文/萬福佳(河南省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材料:雞蛋2枚、小茴香6克、菟絲子15克、桑寄生15克、蜜炙黃芪15克。
制法:雞蛋打散后備用;小茴香、菟絲子、桑寄生、蜜炙黃芪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熬煮2個小時,藥液沸騰后濾取藥汁沖調蛋花,可依個人口味調以白糖或食鹽。
用法:每晚睡前服用1次。
功效:補腎健腦,強壯元陽,延緩衰老。
我有腱鞘炎,聽說有個外用方:取紅花、野菊花各5克,研成細粉后用適量涼水調成糊狀,外敷患處,再用保鮮膜包裹、膠布固定,每日敷10小時,一般連用3~5天即可見效。請問該方效果如何?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情報研究部副研究員蒲昭和解答:腱鞘炎屬中醫“傷筋”范疇,發病部位多在腕橈骨莖突部、拇指或中指處,主要癥狀是手腕或掌指關節處出現疼痛、腫脹等。中醫認為,本病病機是絡脈受傷、氣血瘀阻,外治多以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類藥物為主。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外科治癰要藥,可治療癰腫、疔瘡、目赤、瘰疬、濕疹等。紅花味辛性溫,能活血通絡、祛瘀止痛,常用于女子經閉、經行腹痛、產后瘀阻、跌打瘀腫等癥。藥理研究表明,野菊花有抗炎、解毒、消腫功能;紅花有擴張血管、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鎮靜、鎮痛等功效。二味合用外敷,對腱鞘炎、組織損傷都有散瘀止痛、解熱消腫的效果。本方安全、經濟、操作容易,腱鞘炎患者可以一試。除用水調敷外,以白酒調和包敷效果也不錯。
需要注意的是,治療時應保證指掌休息,避免患側腕掌或指關節頻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