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成輝 張繭
圖 / 老繭 顧榮(長沙)
畫家賀安成
賀安成,1939年生于湖南雙峰,自學美術出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油畫、水彩,近年主攻水彩寫意風景畫創作。曾當過工人、農民、黨報美術編輯、四清工作隊員、群藝館美術專干、市政協常委、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藝術畫廊總經理,2000年后定居北京。
1996年在湖南國畫館舉辦“賀安成速寫展覽”,1997年在泰國曼谷舉辦“李立、賀安成作品聯展”,2000年在馬來西亞舉辦“賀安成畫展”,2004年在南非舉辦“中國當代著名油畫家作品聯展”,2010年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舉辦“韶山情緣——賀安成作品展”,2011年在長沙舉辦“熊清泉、賀安成書畫湖南杰出黨史人物作品展”,2016年在北京舉辦“張家界十日——賀安成水彩人物畫展”。
知名畫家賀安成,靠自學成才,憑著對毛澤東的崇敬之情,近60年創作了數百幅毛主席畫像。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他期待能在藝術之路上更進一步。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這位老畫家決定再加工和創作一批毛主席的畫像,向建黨100周年獻禮,目前已完成了幾幅。日前,記者前往探訪,聽賀老講述他一輩子的主席情緣。
桌上,一支毛筆、調好的顏料、一張毛主席畫像……記者來到賀老在長沙的居所,他正站在畫桌前,手拿毛筆,屏氣凝神,認真地給這幅即將完成的畫作上色。賀老說,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給偉人畫像,馬虎不得。
他的身前身后,掛著十余幅各個時期的毛主席畫像,這間不算大的房子,儼然成了一個肖像“畫廊”。記者注意到,相比其他,最新創作的這一幅畫像,造型更加準確,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主席的神韻。
賀老從小喜歡美術,但卻沒上過一天美術院校,也沒有什么師承。初中時,得齊白石弟子、湖南篆刻大師李立和著名畫家陳白一的鼓勵:要多畫速寫,如果不能動筆,也要多觀察,并憑記憶去畫所看到的東西。
從那時起,速寫本和鉛筆成了他的隨身必備,東張西望也逐漸成為日常習慣。賀老跟記者講了一件趣事:有一天,他在路邊看見一個小孩,長得實在是太可愛了,就忍不住前后左右仔細打量,把小孩的父母弄得心驚肉跳,還被誤以為是人販子踩點。



得益于深厚的素描基本功和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賀安成藝術造詣進步飛速。上世紀60年代,韶山毛澤東同志舊居陳列館建館,賀安成被邀請到韶山為陳列館進行藝術創作。
賀安成在韶山與毛主席結緣。賀老告訴記者,他畫毛主席的第一幅作品,是1968年反映少年毛澤東幫助毛四阿婆收稻谷的油畫《山雨欲來》,后來還在中國美術館展出過,是他比較滿意的作品,后來他又在韶山前前后后畫了十余幅。
那段時間,年幼的小兒子賀羽經常跟在身邊,通過父親的潛移默化,不僅對畫畫產生了興趣,一種共同的紅色情愫也油然而生。在國慶60周年、70周年慶典上,賀羽成為當時給四位領導人繪制畫像的畫家中最年輕的一位。
“我跟《湖南日報》緣分不淺。”賀老介紹,在湖南新聞界,“湖南日報”這四個字是獨一無二的,毛主席三次為其題寫報名。然而,遺憾的是卻沒有記錄毛澤東書寫情境的照片傳世。
2006年,賀老接到了創作油畫展現這一情境的任務。彼時,賀老以擅長為人物傳神而名世,并追求形神兼備,但巨幅油畫對于他還是不小的挑戰。
“毛主席題字時的神態、心情是怎么樣的?”他把自己關在麓山腳下一個賓館里,閉門謝客,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潛心創作,近兩個月的時間,吃睡都在賓館里。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一幅近似肖像的作品找幾張照片臨摹就可以了,并不難,其實不然。此作既要表現領袖的偉大崇高,又要把他筆下的“湖南日報”四字展現清楚。過分要求看清字,會產生一種俯視效果,就很難把毛澤東的形象展現完美。
幾經思考,賀老采用了近景構圖,強調整體、概括,為服從主題、有意削弱許多細節的描繪,追求一種單純美,畫面的大小剛好與人們的視覺關系形成十分完美的欣賞氣場。
再加上畫面道具的反復推敲、取舍、處理,作品的整體氣氛祥和溫馨、從容大度。最終八易草圖,六變色調,高1.5米、寬2米的巨幅作品得以問世。
這一作品受到了很多行家的稱頌,它不僅彌補了沒有照片紀實的遺憾,也是賀老對毛主席的進一步研究,“讓我找到了一種新的表達語言,在寫實的基礎上,強調一種理性思考、一種浪漫主義的精神。”

2013年12月26日,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湖南日報》封面又刊登賀老創作的巨幅油畫《鄉情》,生動再現了毛主席當年閱讀《湖南日報》的情景。
退休后的賀老,常年住在北京,但每到重大時刻,都會有他的身影。
201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為慶祝黨的90華誕,賀安成與原省委書記熊清泉來了一場書畫合璧,兩人選擇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45位湖南籍革命先驅和杰出領導人,用詩書畫的形式展示他們的風采,表達心中的無限敬仰。詩、書、畫合璧的展出形式頗受觀眾青睞,一位老者在觀看部分展出作品后感嘆:“畫作生動傳神,詩書妙筆點睛,真是相得益彰啊!”
一場成功的展出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當時的賀老已經72歲了,體力遠不如從前,他坦言,剛接到這個任務時,有點猶豫,“年歲不饒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要創作45幅作品,對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最終,賀老還是接了任務,他又把自己關在了房間里,查閱相關歷史資料,揣摩人物性格神情,除了吃飯、休息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作畫,時常是一畫十幾個小時。
雖然辛苦,但賀老覺得值得,他說,“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黨的杰出代表人物的光輝事跡,是我們黨的精神家園,每一代共產黨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守住這個精神家園。”
時至今日,82歲的賀老依然筆耕不輟,讓他在耄耋之年還堅持下去的,無外乎心中對藝術的那份摯愛。賀老的老伴笑言:“這些年來,感覺自己就是個保姆,但這是他的精神寄托,還是得支持。”
“我要再畫一批毛主席的畫像,作為個人對建黨一百周年的獻禮,另一方面自己雖然82歲了,還是希望在藝術上能有所突破,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畫到老,那就是我最大的安慰。”賀老說。


毛澤東題寫《湖南日報》報名 水彩 賀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