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光生物產業研究院,福建廈門 361008)
生菜(lactuca sativa)作為被廣泛食用的世界性蔬菜,在設施園藝蔬菜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健康、綠色蔬菜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我國生菜設施栽培面積逐年增加,特別是全人工光植物工廠的產業化,其垂直多層栽培生產模式對人工光源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節能,更要實現植物的高效生長。近些年,采用LED光質對植物進行補光被認為是改善溫室內光照條件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植物的生長發育、光合產物和次生代謝物質累積等過程均受光的調控,不同光質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存在差異,不同植物種類及品種對光質的響應特點也不完全一致[1-3]。因此,為植物選擇合適光質的植物燈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生菜品種在400~499 nm藍光范圍內、不同能量的LED藍光,對其生長發育影響的研究較少,本文以生菜綠蝶為材料,探究不同峰值波長的藍光LED對其生長指標及光合特性的影響,旨在為人工光植物工廠和溫室補光栽培生菜提供參考。
采用生菜綠蝶品種為材料,種子由山東省壽光市宏偉種業有限公司提供。選擇籽粒飽滿的種子,將其放到50℃溫水中浸泡10 min,后放到30℃清水中浸種8 h,播到育苗海綿塊里,每穴1粒種子,后放到25℃催芽箱中進行催芽,濕度保持80%,種子露白后,將其放置在育苗設備上。當生菜幼苗長至4~5葉1心時,選擇長勢一致的幼苗分栽到水培模組上,每平米種植30株,隨機放置在5種光源下栽培。營養液的EC為1.8 mS/cm,pH為6.0~7.0,營養液溫度為22℃,溶氧量為6 mg/L。環境溫度條件為白天23℃,夜間18℃。平均光強為200 μmol·m-2·s-1,光周期為10 h/天,光質處理24天后,采集相關形態指標,并進行葉綠素和光合參數的測定。
設置5組不同光源,其光譜能量分布如圖1,熒光燈為對照(CK)。平均光照強度為200 μmol·m-2·s-1,光周期為10 h/天,各光質處理詳見表1。熒光燈采用飛利浦公司的T5燈管,4種LED光源由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表1?不同光質處理

圖1?不同光質能量分布
1.3.1 光譜光強測。采用UPRtek PG100光譜儀器測試光譜形態和光照強度。
1.3.2 形態指標。包括株高、冠幅、根上鮮重、根系鮮重。
1.3.3 光合參數。使用光合儀(LI-6800,美國LICOR公司)進行光合參數的測定,主要包含凈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Tr)、氣孔導度(Gs)、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
1.3.4 葉綠素含量。采用混合液提取法[4],進行葉綠素含量的測定,提取溶劑為45%無水乙醇+45%丙酮+10%蒸餾水。
由表2可知,4種不同能量藍光對綠蝶生菜的株高和冠幅存在差異影響,其中峰值波長為436 nm的藍光處理,株高和冠幅最大,其中冠幅比CK組提高7.2%;長波藍光B450和B480有利于生菜矮化,緊湊。根上鮮重和根系鮮重,不同處理存在顯著性差異,B436的處理,在根上鮮重比CK組提高9.9%,即可食用部分增產9.9%,同時根系鮮重,B436處理最優,顯著高于CK組,有利于吸收營養,促進葉片生物量的積累。而峰值為480 nm的藍光不利于綠蝶生菜生物量的積累。

表2?不同光質對綠蝶生菜形態指標的影響
不同藍光能量處理下,葉綠素含量存在顯著的差別(表3)。葉綠素a+b總量依次為B436>B450>B480>CK>B414,B414處理下最低,可能是因為該波段波長最短,對應的光子能量最大,不利于葉綠素a和b的積累;B436處理組顯著高于CK組,葉綠素a+b總量提高8.9%。類胡蘿卜素依次為B436>B450≈CK>B480>B414,B414處理下最低,可能是因為該波段波長最短,對應的光子能量最大,不利于類胡蘿卜素的積累。

表3?不同光質對綠蝶生菜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不同藍光能量處理下,凈光合速率Pn依次為B436>B450>B414≈CK>B480,B436處理下凈光合速率最大,與CK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高于CK組9.6%;蒸騰速率Tr依次為B436>B450>B414≈CK>B480,B436處理蒸騰速率最大,與CK組存在顯著性差異,高于CK組9.2%;氣孔導度Gs依次為B436>CK>B414>B450>B480,B436氣孔導度最大,但與CK組無顯著性差異;胞間CO2Ci依次為B436>CK>B450>B414>B480,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顯然B480處理下,光合參數指標均低于CK組,不利于促進綠蝶生菜的生長(表4)。

表4?不同光質對綠蝶生菜葉片光合參數的影響
不同峰值的LED藍光,所發射的光譜能量分布圖類似二次函數曲線,光譜半高寬為16~21 nm,為窄帶發射,能量集中,而且波長越短,光子能量越高。本試驗研究表明,峰值波長從414~480 nm的藍光,中間波長B436 nm、B450 nm的藍光利于綠蝶生菜的生長,在形態指標、光合參數、葉綠素含量優于B414 nm和B480 nm藍光。B414 nm不利于葉綠素a和b、類胡蘿卜素的積累。可能因為其光譜組成中6.4%為400 nm以下的短波,而該波段是植物光合作用不能利用的能量,因此植物體中降低葉綠素a和b、類胡蘿卜素的合成。B480 nm處理的綠蝶生菜的生物量積累最低,而且凈光合速率、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均最低,這與呂鎮城等[5]在金線蓮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B436 nm處理下的綠蝶生菜產量、葉片葉綠素含量和光合參數均較CK組高,表現出最佳的優勢,其次為B450 nm,二者可單獨或組合,用于栽培生菜的人工光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