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閏然

霧鎖山頭山鎖霧,是四川每年秋冬季節的景象。北方冷空氣南下入侵四川后,無法向四周擴散移出,在特殊的地形及水汽充沛的條件下,四川盆地成為了霧的多發地區。
大霧雖蒼茫夢幻,但在其籠罩之下,交通嚴重受到影響——高速公路封閉,汽車推遲、延誤發車,人群只得滯留車站。此外,大霧還有可能引發嚴重車禍,甚至是追尾相撞的連環車禍。
如今,大霧天,高速公路有機會不再封閉,智慧公路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作為未來高速公路“智慧樣板”的成宜高速(成都至宜賓高速公路),是全國首個車路協同157公里全線覆蓋的智慧高速項目。
四川數字交通黨總支委員、董事、副總經理、未來工程院院長陳墾博士介紹,這條智慧高速不是一個試驗,也不是一個試點,它是一個經過規模化驗證和商業化、工程化探索的全量智慧高速。
許多名詞前都被冠以“智慧”“智能”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名頭。那么智慧高速究竟是在玩概念,還是真正解決了人們的需求痛點?智在何處?成宜高速用實踐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條全線覆蓋的車路協同高速公路,成宜高速攜手阿里云打造智慧高速標桿,在建設過程中應用了業內領先的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精度氣象、智能感知、車道級導航等技術。
為了實現毫秒級、高精度、全要素、全天候的高速公路全息實時感知能力,成宜高速車路協同項目主要分為三部分建設內容,包括外場基礎設施建設,阿里專有云飛天企業版建設,以及軟件系統建設。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毫秒級感知和厘米級定位,是這條高速具有的核心技術能力。毫秒的時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基本上是無法感知的,但對于行駛中的車輛來說,這種快速的感知能力至關重要。
基于毫秒級感知和厘米級定位,成宜高速支撐的是全天候的通行服務。具體來說,這個感知的反應速度,整個端到端的閉環為300毫秒,整個系統的響應時延大約在幾十毫秒。尤其在四川,由于大霧高速公路一年中可能要封閉兩三個月的時間,有了毫秒級感知這個能力,幾乎等同于一個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可以實現足夠復雜的、精準的感知。
而厘米級定位,就是說在整條路上,通過一些算法和微基站的融合,能夠讓每一輛車在高速上都能實現車道級的定位,將有效幫助道路向著管理科學化和運行高效化轉型。對所有的交通違章、偷逃費、兩客一危的監測等,“厘米級定位”都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支撐。同時,智慧高速還可以減少交通治理成本,實現高效全面的交通管理和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高速沿線還有很多伴隨式服務。比如高速路上的門架、路上的喇叭、情報板等,使得一系列信息能實現多元化觸達。在這些技術和設計的支撐下,有個說法叫“雙十感知”。即10秒鐘,路上的所有交通事件要觸達給指揮調度中心,觸達給路上的公眾;10分鐘,救援、處置,要能夠及時趕到現場。
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智慧高速能給人一種全新的導航出行體驗。智慧公路可通過交通資訊信息的收集和傳遞,實現對車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引導、分流,避免公路堵塞,加強公路用戶的安全。比如它會告訴你可能用85碼的速度超越前面的車輛會更安全,或者詳細告知前方堵車情況如何,進行輔助決策,甚至實現預測能力,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幫助駕駛人緩解焦躁的情緒。
高速出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怎么做到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呢?陳墾表示,交通事故本身是一個概率事件,但通過自動的算法能力、感知能力,以及一系列簡化流程閉環,能讓交通事件降到極低。“整個成宜高速是我們蜀道集團四川數字交通公司和阿里云一起來做的,它是一個整體的MaaS(出行即服務)架構,讓你的通行效率更高。”
總體來說,成宜高速的長遠目標是,交通事故數下降60%,全年一半的天數零事故,全路段的通行效率提升30%、道路養護成本節省50%、霧天的全天候預約通行天數占比達99%,讓道路變得更安全、更人性化。
“成宜高速是個工程項目,而不是一個研究項目,這涉及工程的合理性和合規性。作為四川省數字經濟建設的示范項目,我們在設計規范上也做了一些大膽的突破,比如率先嘗試了雷視融合一體的感知能力。業務需求隨時在變,信息技術也是日新月異,我們不斷在迎接新的挑戰。”陳墾表示。
在陳墾看來,這些挑戰也是能夠推進他們將事情做得更好的一個原動力。“這條高速做完了之后,形成了全國第一個企業級的智慧高速標準以及地方標準。同時,這個地方標準也正好契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2021年12月,川渝兩地聯合發布全國首個智慧高速地方標準,該標準依托“成都市第二繞城智慧高速公路”“成都至宜賓智慧高速公路”項目的成果經驗,明確了智慧高速公路建設總體技術要求、智慧化分級、路側設施設置規范和車路協同系統數據交換四方面內容,預計將于2022年2月起在川渝同步實施。
此次,成宜高速不僅做了一個規模驗證,同時也肩負起了為川渝兩地稱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探索路徑、提供有效經驗的重任,尤其對加強川渝兩地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推動川渝兩地一體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陳墾用了“大勢所趨”四個字來形容這個行業。智慧公路等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三大重點領域之一,是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應用于傳統基礎設施,最終融合形成新的基礎設施形態。
陳墾補充道,蜀道集團與阿里云的合作始于2017年,成宜高速是雙方多年積極探索智慧高速建設,創新實踐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我們與阿里云一開始就不是定位為甲乙方關系,希望雙方憑借各自擅長的知識經驗,做大智慧高速的業務場景,共同制定、輸出產業化成果及行業標準,為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作出貢獻。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數字化轉型的設計,在阿里云的幫助下,一步一步的成為了現實,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專業的交付服務能力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重要性。”
近年來,中國交通行業高速發展,在全國興起了智慧高速的建設浪潮。2019年交通運輸部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提出,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隨著國家的大力推進,目前車企、互聯網企業和通信企業巨頭紛紛開始入場布局。因此,蜀道集團與阿里云的合作,如同智慧的路配上高效的云,實現聯合共贏。
下一步,蜀道集團將繼續推進川渝兩地智慧高速公路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加強智慧高速研發力度,持續累積在智慧交通產業的先發優勢,助力智慧交通行業創新發展。
現階段,汽車成為繼手機以后全民普及率最高的泛科技產品,5G的普及使智能駕駛成為可能。車路協同,自動駕駛一直是智慧公路未來的發展方向。實現對高速公路透徹全面、實時準確地感知,這樣智慧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可能帶動全社會、全行業、全產業鏈的發展,社會將再次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