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超
(遼寧省基礎測繪院,遼寧錦州121003)
“兩區”是指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主要是依據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劃定用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棉花、油料、糖料及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生產區域[1]。其中能夠穩定種植水稻、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優勢生產區域;為保障棉油糖膠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能夠穩定種植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等重要農產品的優勢生產區域[2]。國家建立“兩區”就是確保全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確保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兩區”劃定驗收工作包括縣級自驗、市級初驗、省級核驗和國家級審核四個等級。本文主要從縣級自驗淺談驗收過程,縣級自驗主要的流程包括:工作準備、召開預備會、內外業檢驗、形成驗收報告、交換驗收意見等步驟[3]。根據遼寧省“兩區”劃定驗收工作的相關規定,在驗收過程中對作業方提交的成果評定為不合格時,要及時將整改方案反饋給作業單位,督促作業單位進行整改,并對整改后的成果進行復查,最終符合驗收標準。
遼寧省的“兩區”驗收工作根據國家和遼寧省相關規范要求主要包括內業審查和外業核查兩個方面。內業審查主要是通過數據庫質量檢查軟件和人工手段對提交文字成果、數據庫成果進行全面檢驗,并對圖件、表冊進行抽樣驗收,以保證“兩區”劃定成果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及驗收作業區“兩區”面積是否達到了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外業驗收主要是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地塊、標志牌、行政村等,實地核實圖、數的一致性、準確性,公告公示的真實性。
在“兩區”劃定成果檢查驗收過程中,由于各作業單位作業人員水平的參差不齊,出現的常見問題也有所區別,本文從成果資料檢查、數據庫檢查和外業核查三個方面闡述。
“兩區”劃定成果資料的驗收工作主要包括完整性驗收和規范性驗收(表1)。

表1 “兩區”劃定成果整體驗收內容
資料完整性驗收時發現主要的問題有:公示公告圖缺少簽字與公章,圖例不規范;縣鄉村及標段清單內缺少內容;外業調查表、管護責任一覽表、管護責任書、地塊面積匯總表、承包地統計匯總表缺少簽字、蓋章情況;工作方案、工作報告及技術報告缺少相關公章,日期有相互矛盾的現象;匯交包中的數據是過程數據而非最終數據;缺少成果資料及在驗收時發現的其他問題。
“兩區”劃定資料成果規范性驗收時常見的問題:各地區收集資料的完整性不同,因此在作業時所用的資料不完全相同;公示公告的時間沒有達到要求的天數;缺少村級公告公示手續;缺少管護責任書的數量及驗收時發現的其他問題。
首先在對匯交包過質檢程序時出現的相關矢量數據問題:矢量數據屬性字段與“兩區”劃定數據庫規范定義不一致;標識碼不唯一或有錯誤;矢量數據庫中必填字段有空的現象;要素代碼、要素編碼、區域代碼與“兩區”劃定數據庫規范不一致;數據庫中點狀要素、現狀要素、面狀要素有拓撲問題。
對數據庫進行人工核查時主要檢查作業是否規范,是否將必要資料與數據庫套合進行編輯。在人工核查時發現最多的問題是,地塊采集不標準,有壓路、壓溝的情況且寬度超過1米;以錦州市濱海新區“兩區”劃定內業核查為例。
地塊內有非耕地未扣除,例如電塔、草地、樹、房屋、大棚、等。
外業核查采用的是抽樣調查,檢查組根據“兩區”類型、地形地貌類別及承擔任務的鄉鎮、行政村清單和作業標段等采用分層和參考基本農田范圍外抽取30%比例的方式抽取1個鄉鎮的5個行政村,75個地塊樣本進行外業實地核查,其中龍棲灣街道共有三個行政村包含“兩區”地塊,因此對這三個行政村各抽取15個地塊進行外業實地核查。錦州市濱海新區完成“兩區”劃定功能區耕地面積約為9萬畝,外業核查抽取地塊面積總和約為1.5萬畝。外業抽查時主要發現的問題是有非耕地未扣除情況。
在質量驗收過程中會發現多種問題的出現,主要體現在數據成果和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上,下面我們就從項目管理因素,作業人員個人因素及與從村、街道等單位協調因素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項目管理因素。一個項目完成的情況與管理有直接的關系,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工作分配的不細致,不能將各項工作分配到個人,獎罰制度不明確,不能提高作業人員的積極性。
(2)作業人員個人因素。在作業時作業人員沒有按標準加載數據,或是質量觀念不強,作業經驗不足,在采集地塊時的采集指標不明確,目視解譯的經驗不足,數據采集時不夠細心,在使用軟件檢查時對參數設置不當都會造成數據的不精確。
(3)與其他單位協調工作。“兩區”劃定工作能夠順利的完成不僅需要作業單位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需要與村、鄉(街道)等地方部門配合工作,需要相關的簽字蓋章,在內業資料驗收時就會出現與地方單位配合不到位的情況。
針對“兩區”規劃作業中凸顯的問題分析,本文從技術設計、數據采集及檢驗、公告公示材料準備、驗收檢查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注意事項。
(1)技術設計階段。在項目生產前就應該充分分析此項目的要求、目標及內容,并且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作業方案。將各部門的職責分配到個人,做到質量人人管,責任人人擔。此外,在作業前就要將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考慮充分,選擇不同的區域,進行小范圍的試生產,以便做技術調整,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
(2)數據采集及檢驗階段。在作業前要對作業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保證作業人員對“兩區”劃定的內容、技術指標及質量要求有一個全面的清晰的認識,在掌握相關內容后再進行生產工作。質檢人員也要適時的投入到實際生產,以便對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有明確的概念,從理論和技術層面上有效的開展質檢工作。采集工作完成后進行自檢與互檢,過質檢軟件并改好意見。
(3)公告公示材料準備。此部分的工作要秉承與其他單位多溝通的原則,公示材料要經過鄉鎮、村的審核,審核通過后進行張榜公示,公示時間不能低于5個工作日,對有異議的地塊,要進行實地勘察、測量、核實并在此進行公示。
(4)檢查驗收階段。在驗收時要遵循相關的質檢原則和規范,嚴格把關,對作業單位提交的數據中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作業單位,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見,督查問題的整改情況,并對整改后的成果進行復核,以保證“兩區”規劃成果的質量。
“兩區”劃定成果驗收工作是“兩區”劃定工作的一部分,本文以錦州市濱海新區為例闡述了相關質量的核查標準,并對生產時常見問題進行分析,闡述了對“兩區”劃定質量控制的看法。總之,質檢工作始終貫穿始終,它為“兩區”劃定工作提供了質量保證,保證“兩區”劃定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