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麗
摘? 要:失眠是困擾人們的常見病之一,又被稱之為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為探索中醫治療失眠的現狀,文章對中文期刊(CNKI、萬方、維普)中中醫治療失眠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從中醫內治法、外治法和綜合性療法入手,分析中醫治療失眠的主要方法和臨床療效。
關鍵詞:失眠;內治法;外治法;綜合性療法
中圖分類號:R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0010-02
失眠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疾病,又被稱之為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不佳等。該疾病易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心理負擔,又會因為濫用失眠藥物而損傷機體,但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緩解和治療失眠。中醫學將失眠歸屬于“不寐”,歷代醫家對其有著不同的闡述。在《黃帝內經》中被稱為“不得臥”“目不瞑”[1]。本研究依據現代醫家臨床治療失眠的治療方法將其分為中醫內治法、外治法和綜合治療,對中醫治療失眠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其臨床療效。
1? 內治法
1.1? 中藥方藥治療失眠
臨床醫家依據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對失眠進行辨證分型治療。其中,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酸棗仁湯最早見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2]中“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張永華教授[3]采用酸棗仁湯加減治療陰虛火旺型失眠患者,酸棗仁湯加減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能夠通過增加熟睡眠時間,來改善睡眠質量。李中國等[4]在對酸棗仁湯治療失眠的研究中對其治療機制進行分析,認為酸棗仁湯具有鎮靜、抗焦慮、安神等作用,對抑郁、驚厥、記憶等有著明顯的調節作用。
②寧心安神中藥組方治療失眠。現代部分醫家認為失眠與神志有著密切關系。雷思敏等[5]結合中國歷代醫家的診治經驗,引入“五神”理念,自擬寧心安神湯治療失眠,總有效率達到93.33%,值得臨床借鑒。畢麗娟[6]總結上海名老中醫胡國華教授學術經驗中明確指出:以清肝益腎寧心安神法對圍絕經期失眠婦女進行干預,臨床療效十分顯著,在中醫藥傳承上起到示范性作用。
③其他方劑治療失眠。除上述兩種方藥外,還有很多方藥在干預失眠上起到很好了效果。高建忠[7]運用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失眠,意在調暢氣機、和合陰陽,對于合并慢性病、病程長的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王伯東[8]對北京社區失眠人群進行研究,采用歸脾湯加減對其進行干預,療效滿意,無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臨床參考。張立新[9]和潘雪桃等[10]在采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失眠的時候,分別以睡眠質量評分、中醫證候評分和臨床療效等作為評價依據,效果均十分顯著。張敬華等[11]對肝郁痰火型失眠進行研究,采用柴芩溫膽湯加減進行治療,治療后,患者痰多、心煩、口苦、不寐、舌苔黃膩、情志抑郁等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增加睡眠時間。黃陳敏等[12]對中醫證候分型中心腎不交型失眠,進行研究,選取天王補心丹合交泰丸加減治療,結果顯示:天王補心丹合交泰丸加減對心腎不交型失眠臨床療效明顯好于艾司唑侖片,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其睡眠質量。
1.2? 中成藥治療失眠
中成藥是歷代醫家總結的方劑精華,依據規定的處方、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制劑,包括現代制劑劑型和傳統劑型,更方便臨床應用。袁瑞麗[13]在對治療失眠的中成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2018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主治為失眠的中成藥,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循證臨床實踐指南》以及《不寐(失眠)中醫臨床路徑》中共有中成藥95種,對藥對使用情況、角藥使用情況等進行了總結和分析,認為常用治療失眠的中成藥其藥物組成有其自我的規律,在臨床治療失眠時,均可優先考慮補虛藥與安神藥相配伍。
2? 外治法
2.1? 針刺治療失眠
針刺治療失眠自古有之,從最早的《黃帝內經》至現代醫家著作,均有涉及。李碧飛等[14]對針灸治療失眠的古籍進行研究,研究選取《黃帝內經》《針灸甲乙經》和《針灸大成》對針灸治療失眠研究,認為古籍中的針灸處方對失眠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值得臨床學習。文世虹[15]依據大數據研究和針刺相結合,依據督任組穴對失眠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通調任督針刺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情況,在臨床上有著較強的推廣價值。王倩蓉[16]采用針灸三才穴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結果顯示,針灸三才穴在改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總評分及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等方面以及在降低中醫證候量表積分方面均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2.2? 艾灸治療失眠
艾灸是中醫外治療法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董小慶等[17]對艾灸治療失眠的選穴和應用規律進行文獻研究后發現,其中百會、三陰交、神門、足三里為艾灸治療失眠的高頻次穴位,且臨床療效突出。朱新枝[18]采用通督灸法對陽虛型失眠患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通督灸能夠從整體出發,調節人體免疫力,振奮陽氣,使機體正氣充足,改善陽虛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狀況,患者遠期療效更佳,副作用小等特點。
2.3? 推拿治療失眠
莊瓊霞[19]選用單純推拿治療失眠,對照組選用艾司唑侖,比較兩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和不良反應,推拿治療均明顯好于艾司唑侖組。黃錦軍等[20]對椎動脈型頸椎病失眠患者進行推拿治療,認為中醫推拿手法可通過刺激皮膚及皮下感受器,調節椎動脈供血情況,對顱內腦組織缺血進行有效保護,通過調節神經遞質,調節覺醒-睡眠系統,從而改善患者失眠癥狀。而魏蒙[21]研究證實,太極推拿對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質量及血清炎癥因子均具有重要的影響。
2.4? 貼敷治療失眠
貼敷療法主要是采用中藥研成細末,用水、醋等調成糊狀,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貼敷于穴位上的一種療法。該療法極具有中藥藥物的特性,又具有穴位的刺激作用,持續治療等優點,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唐風祥等[22]對穴位貼敷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和機制進行研究后發現,穴位貼敷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失眠質量。胡金霞等[23]采用景衣安神散穴位貼敷對失眠大鼠神經遞質進行試驗性研究,認為景衣安神散穴位貼敷通過調節下丘腦神經遞質水平變化來調控失眠大鼠睡眠秩序。
3? 綜合性治法
中醫在治療失眠上并不局限于單一方法的應用,臨床上,常常兩種或多種方法并用,以便于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陳貴蓮等[24]選用中藥聯合針刺的治療方法,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進行干預并取得滿意的效果。而劉冬雪等[25]則選用針刺聯合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同樣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鄭慶浩[26]則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耳穴貼敷的治療方法,對高血壓合并失眠患者進行干預。該方法不僅能夠改善患者高血壓的臨床癥狀,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狀況,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4? 結語
中醫治療失眠具有自身獨特的方式和方法,治療方式依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和中醫醫家的經驗而有所區別,改善睡眠癥狀十分突出,明顯增加有效睡眠時間,且多無副作用,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牛兵占,肖正權.黃帝內經素問[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267.
[2]何任.金匱要略校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66.
[3]吳王芳,張永華.加味酸棗仁湯對陰虛火旺型慢性失眠患者主客觀睡眠的影響[J].新中醫,2020,52(2):68-71.
[4]李中國,方蘭.酸棗仁湯方藥解析及其助眠機制[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16):110-111.
[5]雷思敏,李小波,張曉樂,等.基于五神理論研究寧心安神湯治療入睡困難型不寐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4):136-137,140.
[6]畢麗娟,胡國華.胡國華教授清肝益腎寧心安神法治療圍絕經期失眠經驗擷英[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9,41(5):8-10,15.
[7]李姝娟.高建忠運用柴胡桂枝湯加減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醫藥大學,2020.
[8]王伯東.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3):62-63.
[9]張立新.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癥臨床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33):147-149.
[10]潘雪桃,胡海燕.歸脾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原發性失眠癥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4):159-160.
[11]張敬華,趙峰,王蘇雷,等.柴芩溫膽湯加減治療肝郁痰火型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5):2510-2512.
[12]黃陳敏,周洪武,鐘志明.天王補心丹合交泰丸加減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20,27(14):34-35.
[13]袁瑞麗.常用失眠中成藥的用藥規律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3):125-127.
[14]李碧飛,楊宗保.針灸治療失眠癥的古籍配穴處方探究[J].中醫藥通報,2020,19(4):16-19.
[15]文世虹.通調任督針刺法治療失眠癥的文獻研究和臨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醫藥大學,2020.
[16]王倩蓉.針灸三才穴為主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醫藥大學,2020.
[17]董小慶,黃琴峰,謝晨,等.艾灸治療失眠的臨床應用規律分析[A].中國針灸學會.新時代新思維新跨越新發展——2019中國針灸學會年會暨40周年回顧論文集[C].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學會,2019:2.
[18]朱新枝.通督灸治療陽虛型失眠的臨床研究[D].太原:山西中醫藥大學,2019.
[19]莊瓊霞.中醫推拿療法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2):111-112.
[20]黃錦軍,曾燕,嚴欣,等.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失眠5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20,36(6):62-64.
[21]魏蒙.太極推拿治療慢性失眠的臨床觀察及對血清CRP、IL-6的影響[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20.
[22]唐風祥,葉進.穴位貼敷療法用于失眠癥治療中的效果及機制探討[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3):53-55.
[23]胡金霞,盧軍,王洪霞,等.景衣安神散穴位貼敷對失眠大鼠神經遞質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10):13-17.
[24]陳貴蓮,潘華.歸脾湯聯合針刺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癥38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0,29(15):97-99.
[25]劉冬雪,鄭祖艷.針刺結合天王補心丹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2):154,171.
[26]鄭慶浩.天麻鉤藤飲加減聯合耳穴貼敷治療高血壓病合并睡眠障礙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0,12(2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