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天俊
(作者系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醫師)

最近,陜西西安報告多例出血熱病例發生,在當下時不時有新冠病毒輸入的大背景中,難免會給居民和社會帶來一些不安情緒。其實,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經典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監控的乙類傳染病,每年都有病例發生,目前也有成熟的防控措施,只要掌握并落實科學預防知識,“流行性出血熱”完全可防可控。
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由漢坦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和腎臟損害,因此又叫腎綜合征出血熱。1978年,韓國學者首先在該國出血熱疫區漢坦河流域捕獲的黑線姬鼠肺組織中分離出導致這種出血熱的病毒,并依據分離地點稱為漢坦病毒。后來證實這個病毒流行很廣,世界五大洲均有人或動物感染情況,但疫情以亞洲和歐洲部分國家較重,特別是東南亞各國,如中國、韓國、朝鮮、日本等病例報告較多。我國除青海和新疆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區均有流行性出血熱病例報告。
流行性出血熱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呈春季和秋冬季兩個發病高峰。吸入攜帶漢坦病毒的鼠尿、糞、唾液等污染的環境形成的塵埃或氣溶膠、食用被鼠污染的食物以及直接被鼠咬傷等,是本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沒有接種本病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患者中絕大多數有在田間勞作、清理雜草秸稈和野外活動史。我國野鼠中的黑線姬鼠、家鼠中的褐色家鼠是出血熱病毒的主要攜帶者,直接或間接接觸這種鼠類,就容易感染發病。野外工作或遠足旅行的人們尤其應該注意防范。而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相互傳染,這一點與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等有顯著區別。
流行性出血熱起病急,進展快,若救治不及時可引起死亡。因此,早期識別、及早救治至關重要。醫生根據患者的發病時間和主要病變情況,將該病分為五個期,分別是發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其中,如何在早期,也就是發熱期,就能夠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措施,患者預后就會很好。
該病早期一般會表現出發熱、全身酸痛、食欲減退等癥狀,與感冒類似。典型病例可具有三紅(臉紅、脖子紅、前胸紅)、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特點。自己或家人仔細檢查可發現身體皮膚有搔抓樣出血點,主要在腋下、前胸、肩背部、口腔黏膜等處出現。小便檢查報告尿蛋白陽性。因此,出血熱病例早期發現的經驗可總結為一句順口溜:高燒臉紅醉酒貌,頭痛腰痛像感冒,皮膚粘膜出血點,惡心嘔吐蛋白尿。
與流感、新冠肺炎不同的是,出血熱早期一般沒有咳嗽、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也不會容易傳染給周圍的人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血熱病人會在發熱體溫降低之后,血壓突然下降、尿量明顯減少,甚至有口腔、鼻腔、眼結膜、消化道等部位的出血表現。
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近治療(三早一就)是正確救治流行性出血熱基本策略。如果居民近期有鼠類直接或間接接觸史,又出現了上述的“三紅三痛”癥狀,應盡早休息,不要堅持工作,更不要長時間運動,而應該盡快去當地傳染病醫院就診,做進一步檢查和救治,避免病情的惡化。對于發熱的出血熱患者,建議先用物理降溫退熱,包括溫水擦浴、敷冰袋等,不要隨便使用退熱藥劑,更不要全量使用退熱藥。出血熱患者大量血漿外滲,常出現低血壓休克,如果此時再使用強效退劑,大汗使血容量進一步減少,從而加重低血壓休克,出現生命危險。入住專科醫院后,醫生會根據情況安排合理治療。
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死率可高達20%,早治療則能有效減少低血壓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腫、繼發感染等嚴重威脅生存的并發癥出現,病死率降低至1%之下,而且不留下后遺癥。
防鼠、滅鼠是關鍵。對住家和外環境防鼠、滅鼠,糧食儲存室和久不住人的房間應格外注意,可以使用粘鼠板、鼠夾和鼠藥等;家里盡量定期清除雜物,整理書柜、抽屜,防止老鼠在內安窩;在窗戶、空調口、地下水通道等地安裝防鼠網,阻斷其內外通道;居民小區要及時清除雜物、填補鼠洞,破壞其生存繁衍環境;給垃圾桶蓋上蓋子,斷絕老鼠的食源。
消毒滅菌不可少。家用食具注意定期消毒,糧食等應儲存在嚴密無縫的容器內,并加蓋以防鼠污染,吃剩的飯菜必須充分加熱或蒸煮后才可以食用;接觸老鼠污染的物品要立即洗手;田間勞作的居民盡量避免在野外喝生水及在外住宿。
養有寵物鼠的家庭應防止被其咬傷。萬一被鼠咬傷后,應立即采取正確消毒處理,先用肥皂水沖洗傷口并擠壓傷口處的血液,再用流動的清水沖洗15分鐘,然后用酒精或碘酒涂抹消毒。
出血熱流行區的野外工作者、養寵物鼠的人員可在當地方防疫機構咨詢流行性出血熱疫苗接種事宜,主動預防感染的發生。流行區普通居民,盡量不去有野鼠出沒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臥、露營;不在不衛生的飯店就餐;不吃生冷特別是容易被老鼠類污染的食物、水和飲料等;住宅、辦公室不要裸露擺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野外遠足應盡量穿長褲長衫、不外露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