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棟,李 偉,黃 珺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江西 景德鎮 333001)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飛行為人們帶來了越來越多便利,同時人們對飛行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飛行過程中若遭遇含有低于冰點溫度的液態水滴云層,就有可能會發生表面結冰現象,對飛行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直升機的飛行高度多在6000 m以下,在此高度范圍內,經常會遇到雨雪冰霜等惡劣天氣,大氣中的液態水含量也較高。這些都會使直升機在執行任務期間遭遇結冰的危險[1]。為此,人們開展了飛機防/除冰技術的研究。
直升機防/除冰技術涉及到流體力學、傳熱學和控制工程等多學科的交叉,技術難度高。目前直升機防/除冰的主要方式有電熱防/除冰、機械防/除冰、液體防/除冰,每種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電熱防/除冰系統應用最為廣泛,多種型號直升機上都采用的這種防/除冰方式,如美國的CH-47、CH-53、UH-60、S-92,法國的AS332、NH-90,俄羅斯的Mi-8、Mi-17、Mi-26等[2]。在電熱防/除冰系統中,加熱元件將電能轉化成熱能。加熱元件目前較多使用金屬箔、金屬絲及導電金屬薄膜等金屬材料作為加熱材料,同時引入溫度負反饋來控制溫度,防止超溫。這樣必然要引入傳感器和控制器,給機體帶來附加重量,增加飛行載荷。
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材料又名正溫度系數熱敏材料,這類材料具備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自從PTC效應發現以來,PTC材料受到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理論日趨成熟,應用范圍也逐步擴大,已成為鐵電陶瓷中繼電容器、壓電器件之后的第三大類應用產品[3-4]。它具有熱敏、限流、延時等自動“開關”的功能。基于PTC材料的自適應熱控技術,國內外均進行了廣泛的應用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朱孔軍教授團隊針對飛機機翼防/除冰,提出了利用PTC陶瓷熱敏電阻自動控溫和過熱保護的特性,將其作為加熱單元進行飛機機翼處防/除冰的設想,并結合仿真模擬及冰風洞試驗,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5]。
PTC材料因其獨特的熱控效應,可大大簡化主動加熱系統,無需控制元件和控制軟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動熱控系統的重量,具備極強的研究潛力與極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果將PTC材料做成電熱防/除冰系統的加熱元件,將會使得電熱防/除冰系統更簡潔化和智能化。本文研究了一種基于PTC柔性加熱膜的直升機防/除冰加熱組件,并建立PTC加熱組件傳熱模型,與PTC加熱組件傳熱試驗結果對比,分析其傳熱性能。
直升機槳葉的揮舞運動使槳葉產生較大的變形,所以要求PTC加熱膜要具有柔性的特點。PTC柔性加熱膜外形為420 mm×120 mm的平板。本文所研究的PTC柔性加熱膜是將多種柔性聚合物及熱塑性彈性體材料共同摻入PTC材料組分中,采用溶液法制備成發熱涂層。制備過程中發現PTC發熱涂層的強度相對較低,并且如果發熱涂層直接暴露在外界,會對發熱涂層性能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對PTC發熱涂層進行了封裝保護,提高強度。制備的PTC柔性加熱膜實物如圖1所示。
圖1 PTC柔性加熱膜實物圖
本文以一段翼型為基礎進行基于PTC柔性加熱膜的加熱組件研究,相應地提出了一種加熱組件結構。加熱組件展長為420 mm,由不銹鋼包片、導熱層、PTC加熱膜和隔熱層組成,其外形如圖2所示。
圖2 加熱組件外形圖
1)加熱組件內部熱傳導方程
為了研究加熱組件的傳熱性能,我們建立加熱組件傳熱數學模型,做如下假設:
① 熱傳導方向只是從PTC加熱膜一層向兩側傳遞,因此可以進行一維數學模型建立;
② PTC柔性加熱膜在厚度方向上發熱是均勻的,因此PTC加熱膜的厚度為零;
③ 加熱組件每層之間都很好地貼合;
④ 加熱組件與外界的對流換熱系數是常數;
⑤ 加熱組件的材料參數不隨著溫度變化;
⑥ 加熱組件通過熱輻射傳出的熱量全部被吸收。
供電電壓不變,加熱組件的功率密度由PTC柔性加熱膜的PTC效應決定,加熱組件的溫度隨時間變化,是一個非穩態的過程。一維非穩態導熱的通用控制方程如下:
(1)
其中,k表示加熱組件的第k層,ρ是材料的密度,c是材料的比熱容,λ是材料的導熱系數,x表示空間位置,t表示時間,T表示溫度,Sk表示內熱源,它只存在PTC柔性加熱膜一層。
2)PTC柔性加熱膜加熱模型
PTC加熱膜的電學性能示意圖見圖3。隨著溫度增加,PTC加熱膜的電阻增加,并且在居里點附近電阻增加較為劇烈。
圖3 PTC加熱膜的電學性能示意圖
因此,當我們在給定PTC加熱組件一定電壓時,PTC加熱膜的電阻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我們在建立熱力學模型中引入PTC電阻函數,如下式:
R=f(T)
(2)
其中,R表示PTC加熱膜電阻,T表示PTC加熱膜的電阻。
當我們給定PTC電壓不變時,用k0小標來表示PTC發熱元件層,則式中發熱元件層內熱源Sk0即可表示為:
(3)
3)邊界條件
加熱組件與外界環境主要通過對流和輻射換熱。加熱組件邊界條件可表達為:
(4)
其中,hc表示表面對流換熱系數,hr表示表面輻射傳熱系數,ht表示表面總換熱系數,T∞表示環境溫度。
三對角陣算法又稱為Thomas算法,在計算流體力學和計算傳熱學中應用很廣[6]。我們采用該算法對以上一維導熱問題進行求解。將(1)方程離散化,得到隱式格式:
(5)
將上式化簡到使用三對角陣算法方便求解的形式:
(6)
(7)
(8)
(9)
(10)
其中,N表示空間離散后第N個節點,Δx表示節點之間的間隔,i表示時間離散后的第i時刻,Δt表示時間間隔。
SN表示內熱源,有且僅存在PTC柔性加熱膜那一節點。依據PTC加熱膜發熱的動態特性可以將SN表達為下式:
(11)
k0表示PTC加熱組件所在的位置。通過上式,我們就可以將PTC加熱膜變化的加熱功率引入到計算模型中來。
對于邊界條件表達式(4),我們采用補充外節點代數方程的方法將其離散,化成以下形式:
(12)
完成方程離散后,使用MATLAB編程,采用Thomas算法對其進行求解。
利用環境溫箱作為試驗平臺,對加熱組件進行溫升試驗,測試其傳熱性能。試驗設備如圖4所示。環境溫箱尺寸為600 mm*400 mm*300 mm,溫度調節范圍在-30 ℃至40 ℃之間。電源采用的直流電源,調節范圍在0 V至30 V。溫度監視器最大可以接受12通道溫度信號。
圖4 溫升試驗設備
為了精確測量加熱組件在溫升試驗時候的溫度,我們在加熱組件上布置了6個溫度傳感器,位置如圖5所示。溫度傳感器通過導線與環境溫箱外面的溫度監視器相接,可以實時記錄加熱組件的各個位置的溫度。
圖5 加熱組件溫度傳感器布置位置
試驗狀態:電源15 V,分別在-20 ℃、-15 ℃、-10 ℃、-5 ℃環境溫度下通電,對加熱組件進行溫升試驗。
3.2.1 -20 ℃狀態和計算模型修正
圖6給出了在環境-20 ℃的狀態下,加熱組件上面布置的各點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6個測點的溫度最大差值達到了20 ℃,溫度分布不均勻。為了找出加熱組件的電阻-溫度特性曲線,我們對6點的溫度進行了平均處理,結果如圖7所示。由于加熱組件溫度分布不均,功率分布也不均勻,無法得到準確的功率參數,我們通過6點的平均溫度對計算模型進行參數修正,修正后的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如圖7。
圖6 -20 ℃加熱組件各測點溫度變化
圖7 -20 ℃試驗與計算結果對比
加熱組件電阻-溫度特性曲線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由于PTC柔性加熱膜的PTC效應,隨著溫度增加,加熱組件的電阻從-20 ℃的0.93 Ω增長到60 ℃時的1.4 Ω,增長了0.5倍。
圖8 加熱組件電阻-溫度特性曲線
3.2.2 -15 ℃、-10 ℃和-5 ℃
圖9至圖11給出了-15 ℃、-10 ℃和-5 ℃狀態下加熱組件6個測點的平均溫度與計算結果的對比。可以看出,計算結果與試驗結果的差值都在5 ℃以內。三組圖像中加熱組件的溫度開始增長得比較快,然后增長速度減緩,逐漸達到一個穩定的值。這是因為隨著溫度增高,加熱組件溫度與環境的溫差變大,散熱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溫度增加,加熱組件的電阻也變大,電壓不變,加熱組件的發熱功率減小。兩個因素導致溫度增長的速度減緩,當加熱組件的發熱功率與加熱組件的散熱功率相等的時候,溫度就達到了穩定。
圖9 -15 ℃試驗與計算結果對比
圖10 -10 ℃試驗與計算結果對比
圖11 -5 ℃試驗與計算結果對比
3.2.3 PTC加熱組件與普通金屬加熱組件對比
我們用PTC柔性加熱膜加熱組件的初始功率作為金屬加熱組件的功率,利用計算模型計算兩種不同加熱組件在同樣環境溫度下的溫升曲線,得到圖12。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初始一段時間內,兩種加熱組件的溫度增加基本一致。這是因為初始階段,PTC加熱組件的電阻還沒有明顯增加,功率基本沒有下降。隨著溫度繼續增加,PTC加熱組件自適應溫度,電阻增加,發熱功率減小,并在300 s時間基本達到穩定狀態,將溫度控制在60 ℃。而金屬加熱組件,溫度增加速度雖有減緩,但溫度一直在增加,在520 s的時候溫度已經達到94 ℃,并且還未達到穩定狀態。通過對比可以看出,相對于金屬加熱組件,PTC加熱組件由于其PTC效應,可以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并且達到穩定狀態更加快速。
圖12 兩種不同加熱組件溫升性能對比
本文以一段翼型為基礎,研究了一種基于PTC柔性加熱膜的直升機防/除冰加熱組件。介紹了所研究的PTC柔性加熱膜的結構以及加熱組件的結構,并建立了加熱組件的傳熱模型,通過試驗結果進行模型修正。最后對比計算結果和試驗結果,分析了加熱組件的傳熱性能,得出以下結論:
1)本文所提出的PTC柔性加熱膜結構以及加熱組件結構,在粘接成型之后,經過環境溫箱試驗表明加熱組件仍具有PTC效應,在外界不加干預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控制住溫度;
2)針對基于PTC柔性加熱膜加熱組件建立了傳熱數學模型,并采用Thomas算法進行求解,通過試驗的一個狀態進行修正后,計算其他試驗狀態,并與其他試驗狀態結果進行對比,兩者基本吻合,最大溫度差值不超過5 ℃;
3)通過與普通的以金屬為發熱元件的加熱組件對比,可以發現基于PTC柔性加熱膜的加熱組件能夠自動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防止溫度過高,并且達到穩定的狀態更加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