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禹
市場期待的2022年“開門紅”并沒有出現,反而出現了讓人心驚膽戰的“開門黑”!從目前市場的技術圖形上看,創業板指數已經開始出現月線級別的調整了。雖然現在只是月初的第一周,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難要求市場在1月底之前能夠深V回去。所以2022年A股市場很可能出現局部熊市。
當然,目前只是一個初步分析猜測,具體市場的大格局分析,還需等1月底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才能下定論。但無論如何,市場開始變壞、變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創業板指數在周二再度出現大跌時筆者就已經提醒過投資者們要注意減倉回避短期風險。
雖然市場開年來“棄高就低”的跡象明顯,如過去2年股價漲得很高,透支了未來幾年業績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光伏、CRO等醫藥服務企業開始高位殺跌、補跌,但是市場也有一些跌透了的白馬藍籌股開始從底部悄悄好轉,構筑中期大底并且開始反彈,如地產、保險等藍籌股,至于醫藥行業前幾年一直被壓制得很慘的中藥板塊,則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的時候得到了釋放和爆發,也迎來了它們股價上漲的第一浪。
因此,市場雖然有大調整的板塊,但也有出現波段大反彈機會的板塊對沖市場的調整風險,使得市場并非全面崩壞。所以投資者在市場結構轉換時要懂得適時調倉換股,跟進新的主流炒作熱點,而非死守去年那些漲幅在高位的個股。
投資并非是一成不變的,當所處的行業或者股價已經出現了不對稱的巨大變化時,投資者需要適時地減倉套現,以極大地降低持股成本,這對后期的中長期持有有很大的心理幫助。
中國的資本市場雖然在不斷跟國際接軌,但是很多市場制度以及投資者結構還保留了自身特色,導致市場的波動性與國外股市不一致。筆者此前曾反復提及過,市場無非就是三種趨勢。上漲趨勢適合右側交易,很多散戶在看見技術圖形好的時候,突破了就追進去,往往會在市場處于上升趨勢時較快地獲取收益;而市場處于震蕩市的時候,則要改變原有的追高交易策略,要改變為左側抄底交易模式,盡量地在市場調整充分、最后大跌恐慌時才開始慢悠悠地去撿便宜籌碼;至于下跌趨勢,則盡量以空倉休息為主。
從年后的市場趨勢來看,滬指目前走勢依然還行,沒有走壞,但是創業板指數卻已經出現跌穿年線的破位走勢,如果后市無法修復,那很有可能會跌進熊市的趨勢當中。當然,如果需要判斷整個市場是否進入熊市,那需要三大指數(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數)都必須有效跌破年線才行,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唯有上證指數有藍籌股的支撐繼續運行在年線上方,其它兩大指數都已跌穿年線,上證指數由此成為市場的最后一點希望。
如果從交易的角度來考慮,建議投資者繼續找機會減倉或者盡量多看少動。當然,有非常看好的少數個股也可以遵循左側交易法則“撿漏”。總之,投資者一定要把控好倉位、嚴選個股、找準時機做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