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截止本周四中午收盤,A股開年連續下跌跌出了“氣勢”。筆者此前就反復提醒,新能源和芯片熱門板塊里資金扎堆,交易過于擁擠,需要回避這些高位股,果不其然,機構排名已結束,新年立馬”踩踏“。經常有人說,傻人有傻福,股市里面聰明人多,那我們不如當傻瓜。真正的傻瓜投資就是逆人性、反直覺——這也是“技道分析”總結出來的經驗。


最近銀行、地產、保險表現搶眼,如筆者去年底文章所述,果然承擔了護盤的重任。
曾經的三傻,今日的護盤重器,明日或許就是扛鼎巨星。人們對股票的熱度只有三天,一旦趨勢不再,再好的新能源和芯片股,也會被市場拋棄。市場就是那么現實、那么殘酷,無論你曾經多么輝煌,多么偉大,都一樣被他們舍棄。
因此,筆者的方法就是跟市場反著來。市場喜歡新能源,那筆者就喜歡傳統能源;市場喜歡芯片,筆者就喜歡金融地產。按照這種邏輯,筆者被市場當成了傻子。
市場多數人不賺錢,但傻子卻可能賺錢,因為傻子是少數人。多數人追捧明星股,所以熱門基金賣得很好,但傻子股無人問津,所以傻子基金也沒人追捧,最終只能默默地賺錢。
只做雪中送炭的傻瓜,不做錦上添花的聰明人。股市的游戲規則真的很簡單,但也很實用。
實話說,近期市場下跌的確出乎意料。但創業板和科創板這兩個指數,筆者前期也曾多次預警過。跟市場熱門題材掛鉤太密切的指數,如果累計漲幅過大,都存在調整風險。
一股獨大的市場不是健康的市場,類似于美股,強弩之末。因此,投資者需要去尋找深度安全邊際的地方。滬指相對安全是因為金融、地產可以護盤,低估值的周期股還有進一步的上漲機會。筆者預計,滬指2022年下行空間不大,但未來兩年估值向上的機會較大。
金融、地產因為自2018年之后基本沒有大漲過,尤其是地產股,在2021年受政策調控的影響,跌幅更深,目前在政策逐步穩定之后,安全邊際反而更高。銀行股是筆者從2018年之后一直較謹慎的板塊,直到2021年下半年開始,本人才重新看好整個板塊。其實筆者最大膽的預測是,2021年底開始,銀行、地產的投資機會可能是難得的最佳擊球區。
因此,3600點的滬指沒有系統性風險,但A股有結構性風險需要釋放。這個結構性風險指的是新能源、芯片半導體和所謂的一些核心資產。換言之,過去3年累計漲幅超過10倍以上的股票,都要小心,都存在強調整的風險。
這個市場就是周期的輪回,沒有永遠上漲的新能源行業股票,也沒有永遠下跌的銀行和地產股。

最近市場結構的變化,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大家仔細看,右邊的表格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2021年跌幅較大的板塊存在機會,比如醫藥、農業、地產、銀行、保險、旅游、家電等。這些東西在去年大跌了一年,2022年就可能存在咸魚翻身的機會。如果從2018年以來都連續下跌的,那在2022年翻身的概率更大。均值修復怎么找,就從連續3-4年下跌的行業當中找。
當然,有些周期股和價值股可能從2007年以后,一直都沒有漲,那么這樣的均值修復機會有沒有呢?見仁見智。人們習慣于從倒車鏡預測未來,而真正的價值投資者需要反著思考。這就是“順為人、逆為仙”。
累計漲幅較大的板塊則要小心謹慎一點,至少倉位不能太重。比如新能源、電力設備和芯片半導體。
在筆者看來,2022年的五大金剛包括金融、地產、交運物流、農業、傳媒,都是立足于前期跌幅較大、跌得重的板塊。可以說,五大金剛下跌空間小、上漲空間大。
我們之前反復提示大家關注金融地產最佳擊球區的機會。也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配置低估值的板塊來對沖高風險板塊的下跌。從而可以達到降低損失,提高收益的目的。
技道分析的目的不是保證賺錢,但可以少虧,或者不虧。就像孫子兵法所言,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用白話說就是,善于用兵的人,首先要創造條件不被敵人打敗,然后抓住打敗敵人的時機。
巴菲特一直強調兩句話,投資最重要的是,第一條是不虧錢;第二條就是做好第一條。
冒著高風險去買熱門股,虧錢的概率大,賺錢的概率小,所以,得不償失,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不會這樣做的。冒著低風險去買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可能虧錢的概率小,賺錢的概率大。
以上是筆者目前對于市場的一些思考,并非薦股,大家覺得有道理可以看一看,覺得無價值就一笑了之吧。最后,祝大家2022投資大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