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黑小小
2021年是嚴格意義上退市新政的第一年。2022年會有多少*ST股票退市(注:本文只針對*ST股票,不針對ST股票),完全在管理層的一念之間。有沒有必要賭?筆者不賭。
本文僅以財務類退市指標交叉適用中,“審計非標”這個小小方面來講解一下。筆者用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財務類退市為例,我們先來看看退市風險警示(戴帽*ST)的相關規定:

財務類戴*ST帽的標準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我們知道財報審計非標有4類,分別是: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否定意見。
需要注意的是關于財報審計非標,只有“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才戴*ST帽,而“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和“保留意見”并不給予退市風險警示。但是,在退市新規里悄悄嵌入了一個不起眼的規定,退市條款財務指標類的交叉適用,不僅包括了原先財務類和審計非標中的“無法表示意見”和“否定意見”,還增加了一個“保留意見”的審計非標。小小的一個增加,可能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知道,“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和“保留意見”是相對較輕的非標,經常出現在財報審計中。例如,ST維維因為違占資金(后來歸還了),年報審計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ST紅太陽因為違占資金、預付款和其它應收款不清楚和立案影響,年報審計為“保留意見”。以往這些“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和“保留意見”,不會構成退市風險。但退市新規則里,對于*ST股票,今年財報審計只要沾上“保留意見”,按規定是要退市的!
什么情況下財報審計“保留意見”?如果違占資金沒還上,會不會出具審計“保留意見”?即使沒有違占資金,會不會因為其它事項觸發審計“保留意見”?公司違占資金或其它事項,普通散戶平時根本無法察覺,大多是在年報審計中才能知曉。這些意外,我們無力防范。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某只*ST股票,今年年報財務指標不錯,達到了摘帽的標準,但是,如果因為從資訊上無法探知的原因,比如違占資金、比如某筆款項缺乏合理、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被給予審計“保留意見”,按照規則,它將直接退市!
當然,退市新規第一年,對制度的解釋和尺度把握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會緊一些,也許會松一些,也許本人所擔心的會不了了之甚至不會發生,但這仍然是潛在的風險,沒有必要把大量資金置于這種風險不可測之中,于是筆者決定全面撤離*ST股票。
這樣無差別清倉的過程中,一定會賣飛一些牛股,但這也無可奈何。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市場最大的風險,是滅失風險,只要不被滅失,機會會一直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