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化
自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一改特朗普孤立主義做法,以價值觀劃線,拉幫結伙,擠壓中國和俄羅斯的生存空間。在去歲末,拜登政府更是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以“民主”“人權”衛士自詡,做了兩件嚴重損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丑陋事情。中國政府當然不能忍氣吞聲,必須予以堅決的反擊!
2021年12月9日至10日,美國辦了個所謂的線上“民主峰會”,在其邀請的全世界110個參會名單中,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在其中,而臺灣地區卻有其名;歐盟的匈牙利、土耳其以及埃及等美國的“表面伙伴”也不在其中,而菲律賓、印度和波蘭等被本國人士認為“民主正受威脅”的國家卻在其列。巴基斯坦雖收到邀請,卻明確表示不參加。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說得很直白:“現在的局勢正在走向另一場冷戰,一些國家再次走向建立集團的歧途,巴基斯坦必須阻止這種情況的發展,我們絕不能成為任何集團的一部分?!逼鋵?,參會的國家和地區,也有不少是被裹挾的,但巴鐵公開婉拒了,難怪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立刻在推特上點贊:巴基斯坦果然是鐵哥們。
令人瞠目的是,美國竟然邀請被香港警方通緝的在逃亂港犯罪嫌疑人羅冠聰參加所謂“民主峰會”,這不僅說明美國至今還揣著搞亂香港的“黑暴夢”,而且更加暴露美方張羅的這個“峰會”本身就是無視文明底線的丑陋鬧劇。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及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11月26日在美國的《國家利益》雜志發表聯合署名文章,共同反對美國召開的所謂“民主峰會”。文章稱,該“峰會”是冷戰思維的明顯產物,將挑起意識形態對抗和世界分裂,制造新的“分隔線”,與當今世界的發展相矛盾,中國和俄羅斯堅決反對這一舉動。
美方召集所謂“民主峰會”,本就有最大限度跟中國展開更深層次、更激烈戰略競爭的意圖。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美方應該端正對待民主的態度。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人類對民主的探索和實踐永無止境,美方根本沒資格拿本國亂糟糟的、不能真正解決民生關切的“形式民主”作為范本來要求于人甚至強加于人。事實上,美方拉著包括“港獨”、“臺獨”分子在內的一幫嘍啰,通過炒作謊言惡意攻擊中國,用烏煙瘴氣掩蓋美方夾帶的私貨,更能讓人們看清美方在背離民主真諦的道路上已經走得太遠了。
在美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個非常強大的中介力量,它就是資本。資本既能強有力影響政府決策,也能主導社會關系的形態,它是美式民主權力分配中真正的“鐵打營盤”。美式民主作為西式民主的代表在經過200多年的透支消費后,如今表現出嚴重的病態,金錢政治、身份政治、政黨對立、政治極化、社會撕裂、種族矛盾、貧富分化等問題愈演愈烈。美式民主對解決美國當下所有最突出的問題都提供不了動力。它幾乎成了一個空架子,慣性地進行一輪又一輪選舉,選舉本身成了民主內涵的全部,實現勝選則成為政黨和政客壓倒一切的目標。而美國民眾只有作為“選民”時才會被政客作為說服對象加以重視,但是選舉之后他們無法對勝選政客進行持續的施政督促。有關調查和報告顯示,45%的美國人認為本國民主運作失靈,52%的美國年輕人認為美國民主早已失敗,81%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民主面臨來自國內的嚴重威脅,全球44%的民眾視美國為全球民主最大威脅,請問像美國這種漠視民主的國家,有資格召開以“民主”為名的峰會嗎?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月7日表示,美方聲稱所謂“民主峰會”是為了“捍衛”民主,那么請問:美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最先進的醫療資源和技術,國內卻有超過80萬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近5000萬患者飽受痛苦,這兩個數字都是世界第一。美國居然發生這種人權慘劇,難道這也是在捍衛民主嗎?美國種族主義根深蒂固,白人至上主義甚囂塵上,根本沒有民族平等可言,難道這也是在捍衛民主嗎?2001年以來,美軍在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發動戰爭和軍事行動,造成數十萬人失去生命,數千萬人流離失所。美式民主輸出水土不服,“顏色革命”更是臭名昭著,難道這也是在捍衛民主嗎?
美國辛辛苦苦操辦的這次峰會,結果演變成了一場鬧?。≡诎讓m會議室里,拜登侃侃而談;在白宮外,不少美國民眾在吐槽,華盛頓70萬人還沒有選舉權。華盛頓的車牌上都寫著:“Taxt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有納稅義務,但無代表權)。這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名言:“有納稅義務,但無代表權,就是暴政!”更讓拜登郁悶的是,紐約聯合國總部外面,一些美國人在“上訪”,控訴美國不民主。他們拉著“拯救美國民主”的橫幅,不少人還是黑衣加身,舉著死神一樣的鐮刀,上面寫著:大資本家、黑暗政治!更有一些人抬著一具象征美國民主的紙質棺材,表示美國民主已死。這樣的舉動,就在聯合國總部門口,這讓拜登情何以堪!
還有更使美國佬丟臉的事。美國向臺灣當局發出了參會邀請,正當“民主峰會”召開、臺灣當局沾沾自喜時,一個令其聞之色變的消息傳來:尼加拉瓜外交部當地時間9日下午發表聲明,宣布與臺灣“斷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加拉瓜共和國恢復外交關系。有臺媒撰文稱,尼加拉瓜選在美國“民主峰會”的這一天,宣布與臺灣“斷交”,無疑“重重甩了拜登政府一巴掌”。而且美國雖然邀請臺灣參會,但是并未讓蔡英文在視頻上“露臉”。
在美國的“民主峰會”上演之前,中國打出重磅炮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4日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白皮書正文分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豐富人類政治文明形態”五個部分。這是很長時間以來西方體系之外由一個大國作出的、有巨大實踐支持的有關民主的系統論述,中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大型社會。這份文獻的出臺挑戰了美國和西方對民主定義的壟斷,標志著人類民主多樣化實踐格局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認為西式民主體制也有值得中國加以學習并借鑒之處,并非毫無長處。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并非與西式民主是對立關系,而是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產物,它們理應是各自實踐又彼此借鑒的關系。然而美國和西方從它們狹隘的利益觀和價值觀出發,不斷攻擊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試圖由他們劃分誰民主誰不民主,這是十分荒謬的。
“奧林匹克休戰”,是國際奧委會根據古希臘奧林匹克神圣休戰傳統而設計的一項和平運動。1993年第48屆聯大首次審議并通過“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此后歷屆奧運會、冬奧會主辦國都向聯大提交“奧林匹克休戰”決議。2021年12月2日,第7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由中國和國際奧委會共同起草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敦促各成員國在北京冬奧會期間休戰。中國駐聯合國官網介紹,根據聯合國有關在奧運會開幕前7日至閉幕后7日遵守“奧林匹克休戰”的決議,作為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國,中國按慣例提出“奧林匹克休戰”決議草案。這項休戰決議獲得了聯合國173個成員國的支持和贊揚并且聯署,創下近幾屆冬奧會休戰決議共提國數量新高。
但是美歐等西方國家不想中國順利舉辦北京冬奧會,聯合20國抵制這一休戰決議。包括四方安全對話成員國美日印澳、“五眼聯盟”的美英加澳都拒絕簽署,新西蘭是“五眼聯盟”中唯一簽署休戰協議的國家。西方20國拒絕簽署休戰決議的理由老生常談:人權問題。說是旨在向中國傳遞對新疆人權、香港問題的不滿。
事情并沒有到此為止!美歐還要進一步搞事情,鼓噪“外交抵制”冬奧會。美國和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政府相繼宣布對北京冬奧會進行“某種形式的外交抵制”。西方口中的所謂“外交抵制“,意味著不派官方代表團參加奧運會,但是允許運動員參加。實際上,中方并未對西方政要發出出席北京冬奧會的邀請。北京冬奧組委會表示,按照慣例,國際貴賓并非由國際奧委會和東道國邀請,而是由各國奧委會自行邀請。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國際貴賓指運動員參賽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體育部長以及其他重要政府官員。西方高分貝搞出這一全球性反華事件,性質跟所謂“民主峰會”一樣,影響惡劣。這兩個事件不僅預示著歐盟和美國已經在反華議題上合流,公開跟中國撕破臉;更將世界人為分裂為兩個板塊,顯然與奧林匹克精神、與世界和平的目標背道而馳。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政府以所謂人權問題為理由,跟隨美國之后不派“外交代表”出席北京冬奧會,外媒炒作稱這是事實上的所謂“外交抵制”。中國駐英國使館、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中國駐加拿大使館都在第一時間發聲回擊,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并向英澳加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使館發言人稱,英澳加等西方國家沆瀣一氣,出于意識形態偏見、基于謊言謠言,大肆搞政治操弄,企圖干擾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其行徑不得人心,注定失敗。中國使館發言人還表示,中國人權狀況怎么樣,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當前,中國人權狀況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無法否認這一點。反觀美、加政府對原住民犯下滔天罪行,直到今天,美、加國內系統性種族歧視仍十分嚴重。美、加根本沒有資格在人權問題上充當“教師爺”,根本沒有資格對中方指手畫腳!
美英澳加都曾舉辦過奧運會,理應知道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美英澳加的做法嚴重違背《奧林匹克憲章》確立的“體育運動政治中立”原則,同“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背道而馳,是將體育運動政治化的典型。在未受到邀請的情況下,美英澳加炒作“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完全是政治“自嗨”。21世紀的今天,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時代潮流,也是國際社會的熱切期待。美英澳加等西方國家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動輒打著“人權”的旗號干涉別國內政,企圖干擾和遏制他國的發展進程。這不僅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也遭到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堅持正義的人民的堅決反對。
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國政府未曾邀請英國政府部長或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既然英國政府的政策是不支持抵制體育,它就不應搞什么“事實上的外交抵制”。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發言人也表示,根據奧運規則,各國政要出席奧運會由本國奧委會發出邀請。澳方在北京冬奧會的成功取決于澳運動員的表現,不取決于澳官員是否出席,也不取決于某些澳政客的政治作秀。
相反,法國政府不跟隨美英澳加的做法。法國國民教育、青年和體育部部長讓-米歇爾·布朗凱12月9日在接受BFM電視臺采訪時表示,應該審慎處理體育和政治的關系,要最大限度地防止政治介入體育,否則就會失控并會最終扼殺競技體育。該部負責體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羅科薩娜·馬拉西諾努將出席北京冬奧會,法國總理府負責殘疾人事務的國務秘書索菲·克呂澤爾將出席北京冬殘奧會。而且,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已明確表示將出席北京冬奧會。
《南華早報》評論指出:“在地緣政治局勢加劇緊張的情況下,對于美歐這個‘跨大西洋統一戰線’而言,此舉是他們在對抗中國方面所展示出來的最新跡象?!?2月2日,在聯大通過北京冬奧會休戰決議和西方20國拒絕簽署該決議當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指出,“少數國家鼓噪‘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不得人心,注定失敗”,“個別政客炒作所謂‘外交抵制’,骨子里還是冷戰思維在作怪,意欲將體育政治化,制造分裂,挑起對抗。這種做法不得人心,注定失敗,只能讓他們更加孤立,站到時代的對立面,站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對立面”。張軍說:“作為東道主,中國歡迎八方來客。至于有的人說不想來,我的回答是,你來,或者不來,北京冬奧會就在這里,必將取得成功?!?/p>
去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舉行中美首腦視頻會談,似乎為冰冷的中美關系注入一絲暖意。于是,人們又在猜測,今后中美關系會怎么走?但是,從現在的兩國關系的走勢來看,可以有一個基本判斷:中美之間,對抗是長期性、戰略性的,緩和是暫時性、策略性的,理性管控沖突是有意義的。
首先,中美之間是一種長期的終極對抗。美國已經徹底檢討并放棄了1972年以來的對華政策,把中國視為終極對手,不會再有包容、妥協、放棄和演變的做法,而是采取終極對抗的思維和措施以求徹底搞垮對方。不全面冷戰也不全面熱戰,而是在長期的博弈中發揮自己的長處,消耗對手的力量直到完全拖垮對手。其原因不完全在于老大老二之爭,更在于兩個國家代表的是有關人類社會的兩種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其次,這種終極對抗將會是一場持久戰,美國在壓制中國的目標上絕無妥協,但是在方法上主要采取競爭手段,不輕啟戰端,不全面決戰,盡量避免直接沖突。拜登上臺后,一再強調競爭的概念。拜登的競爭概念是,首先強固自己,在力量的對比上占據上風。其目的是用最小的代價、靈活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維護自己的相對優勢地位。
再次,重建聯盟,編織大網,圍堵中國。拜登上臺后,在重建國際聯盟上,更加注重意識形態的作用;更加倚重英語國家,重組“五眼聯盟”;重心放在亞太地區,組建“美日印澳”聯盟;企圖拉攏俄羅斯,穩住歐洲方面局勢;更多尋找與歐洲這些老盟友的一致性,縮小分歧,美歐還有可能成立一個數字聯盟,制定新的網絡規則,構建一個不包括中國的網絡世界。
2022年中美之間發生沖突的最大的熱點或許是臺海。在美國的支持下,“臺獨”勢力一直在蠢蠢欲動,頻頻挑戰中國大陸的“紅線”,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決不允許“臺獨”分子的囂張氣焰無限膨脹。一個中國的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中美實現建交和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基礎。美國單方面制定的“與臺灣關系法”違背了美方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所作的承諾,將美國的國內法凌駕于國際義務之上,是非法的、無效的。中方絕不允許美方以任何理由借口侵犯中國主權、干涉中國內政。美方應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謹言慎行,停止向“臺獨”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2022年又是美國的中期選舉年,正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蹦跶比拼誰更反華的表演季,美國兩黨議員頻頻訪臺就是“秀存在感”的表現。
中美之間的對抗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按照一些專家的判斷,這種對抗的烈度可能不亞于當年美蘇之間的對抗。而且,由于軍事技術和武器的進步,同時也由于兩國之間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其間的兇險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建立最基本的聯絡機制,并在這種基本機制的基礎上,有效防范和管控沖突,無疑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