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在江蘇省檔案館的百件紅色珍藏中,有兩封無產階級革命家劉瑞龍的親筆復信。其中一封是給陸驤烈士母親的。
陸老伯母:
陸驤同志為黨為人民解放事業,不幸為國民黨反動派殘害,黨內同志莫不倍感痛惜,今天人民解放事業已在全國勝利,與諸先烈之忠貞不屈英勇奮斗是分不開的。關于老伯母之處境,四一年曾托蘇北同志訪問,以后曾囑請地方政府照顧,卒因情況多變,干部經常調動,致照顧不周,多有疏忽,尚希鑒諒。今后老伯母之給用問題,已函蘇北肖政委賀主任并請承漢先生前往議談,他們定會圓滿解決的,請希保重為禱。
即請
秋安
劉瑞龍
十月二十九日于上海
另一封是給陸驤烈士的妹夫承漢的:
承漢先生:來信敬悉
陸驤同志于一九二七年在南通崇敬中學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〇年三月于海門縣委書記任內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陸驤同志忠貞不屈英勇犧牲。
一九四一年春,我曾托蘇北同志訪問陸驤同志家屬,后接逸峰同志復信,即轉請蘇北人民政府妥為照顧,間有疏忽,或因干部調動,前后未能密切聯系之故。
請代為慰問陸老伯母,關于給用困難及此后贍養事,請將弟信轉肖政委賀主任,他們定會完滿解決的,辦理結果盼來信見告,以釋遠念。
專此
敬禮
劉瑞龍
十月二十九日于上海
通過兩封復信,我們得知了革命前輩劉瑞龍為革命烈士陸驤的母親解決贍養問題的故事。
陸驤是中共海門縣委早期領導人之一,原名陸家驤,又名洛克。在黨史書籍中都稱他為“陸克”。因為當年他與劉瑞龍一同在中共通海特委工作時用“陸驤”的化名,所以,劉瑞龍習慣地稱他為“陸驤”。
1905年,陸克出生于江蘇東臺縣城。小學畢業后,他先在縣城里的德安錢莊當學徒,后來考入南通崇敬中學讀書。五卅慘案期間,陸克與同學們一起走出校園,參加南通學聯發起的示威游行和抵制洋貨的斗爭。1926年,陸克結識中共黨員陸景槐,1927年經陸景槐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崇敬中學學生會主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白色恐怖籠罩著通海地區。陸克根據黨的指示,撤退到海門縣開辟工作。1928年8月,中共墾牧區委成立,陸克任區委書記。他堅決貫徹執行中共六大制定的土地革命的方針,擬訂了秋收斗爭的方案。秋收到來前,地下黨先給墾牧公司的地主寫信,揭露、譴責他們殘酷剝削農民的行為,并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將收租分配比例從“業四佃六”改為“業三佃七”;二是將收租用的20兩老秤改為16兩市秤;三是估產收成時要有佃戶代表參加。估產議租期間,區委組織上千名佃戶舉旗擊鼓,向公司派來的估產人員請愿示威,迫使墾牧公司同意減少租額,佃戶每20畝棉田少繳2擔籽棉。
1928年11月,海門縣委書記陸鐵強在領導減租減息斗爭中英勇犧牲,陸克接任海門縣委書記。1929年春,他領導了海復鎮開河民工與墾牧公司拖欠工資的斗爭。當公司準備武裝壓服時,陸克站在討薪隊伍的最前列,與資方展開說理斗爭。資方理屈詞窮,只好答應每塊田先付銀元4塊,當場兌現。陸克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而陸克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堅持在最前線領導斗爭。1930年5月,陸克在轉移到海門西鄉活動的途中,被反動民團逮捕。在敵人的嚴刑拷打面前,陸克堅貞不屈,保持了共產黨員崇高的革命氣節。同年10月,敵人聲稱將陸克押解到蘇州審訊,在行至海門茅鎮時將他秘密殺害。
與陸克犧牲的同時,在通海如泰地區堅持武裝斗爭的紅十四軍也在國民黨重兵“圍剿”下遭受失敗。時任中共通海特委書記的劉瑞龍奉命撤離南通地區。直到1939年11月,他才隨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重返華中抗日根據地工作。百戰歸來認此身,經歷了革命斗爭千錘百煉的劉瑞龍已成長為黨的高級干部。劉瑞龍與許多幸存的老戰友重逢,不由觸景生情,想起了那些已經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戰友,其中就有陸克烈士。他的老母親如今怎么樣了?但是,在日偽嚴密封鎖下,身處洪澤湖畔的劉瑞龍要想聯系到遠在東臺城的陸克親屬,并非一件易事。于是,時任淮北行政公署主任的劉瑞龍便托新四軍“聯抗”司令員黃逸峰打聽陸克家人的情況,并請當地的抗日民主政府給予照顧,因為“聯抗”的活動地區就在興(化)東(臺)泰(縣)一帶。黃逸峰隨即派人潛入東臺城,找到了陸克的母親,在經濟上給予接濟。解放戰爭時期,東臺城被國民黨軍占領,黨組織對陸克母親的接濟中斷了。
1949年四五月間,南京、上海相繼解放。時任第三野戰軍后勤司令員兼政委的劉瑞龍擔任了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一天,他忽然接到了陸克妹夫承漢的來信,這才得知陸克母親年老體弱、生活困難。劉瑞龍感到非常不安與自責,便立刻給陸母寫了回信,向她致以親切問候,對以往照顧不周深表歉意,請她予以諒解,并告知一定會圓滿解決她的贍養問題。
為了盡快辦好這件事情,劉瑞龍一方面通過上海市委發公函給在泰州的蘇北區黨委書記兼蘇北軍區政委肖望東、蘇北行政公署主任賀希明,一方面給承漢復信,說明陸克烈士參加革命、英勇犧牲的情況,以及事情的由來。考慮到東臺和泰州兩地比較近,所以劉瑞龍請承漢帶著他的復信,直接去找肖、賀面談,還叮囑他要把“辦理結果盼來信見告,以釋遠念”。
這樣,陸克烈士母親的贍養問題順利地得到了解決,也讓我們從中感受到一位老革命對革命烈屬的關愛和負責任的公仆精神。
劉瑞龍的兩封親筆復信,是“文革”期間的1970年從烈士家里征集來的,而原信上并沒有寫明具體年代,只在落款處寫著“劉瑞龍十月二十九日于上海”。那么,這兩封復信究竟是哪一年寫的呢?
仔細推敲復信的內容,關鍵是要搞清楚信中所說的“已函蘇北肖政委賀主任并請承漢先生前往議談”這句話。如能確定肖望東、賀希明主政蘇北的時間,即可確定兩封復信的具體年代。所幸的是,我們從2014年公開出版的《中共江蘇歷史大事記》中找到了確切的線索:1949年4月15日,中國共產黨蘇北區委員會在泰州成立,肖望東為書記;4月21日,蘇北行政公署、蘇北軍區成立,賀希明任行署主任,張震東任司令員、肖望東任政治委員。1950年3月,蘇北行政公署主任賀希明調離,惠浴宇繼任主任。這就是說,賀希明任蘇北行署主任的時間只有一年,具體是1949年4月—1950年3月。由此可以斷定:兩封復信的時間只能是1949年10月29日,即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月。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