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許多人做事喜歡考慮自己會不會吃虧,有的人甚至總結出“人的本性趨利”這樣的說辭。但不論生活如何浮躁,也不論蕓蕓眾生怎樣在“為我”與“為人”之間糾結,總是存在著干凈得像一張白紙的人。
陳景潤是中國少數真正具有世界影響的數學家之一。1973年,他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陳景潤出名后,邀請他講學的單位很多。某次,他應邀赴中科大講學,一再提出“不要買軟臥,硬臥、硬座都可以”,并向專程赴京的聯絡人要軟臥票:“把票給我,我自己去換成硬臥。”其時的陳景潤已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按規定,出差可以享受部級干部待遇,而坐軟臥,廳級官員和正高級知識分子就可以。
物理學家彭桓武的干凈則體現在無視虛榮。1993年,在美國跟楊振寧做博士后的孫昌璞,偶然發現彭桓武關于量子耗散系統的論文中一處有錯。將不將錯誤告知彭桓武先生呢?孫昌璞有些矛盾,不告知吧,有悖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務實精神;告知吧,彭桓武1955年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國內工程物理學界頂尖的人物。他問導師楊振寧,楊振寧說:“彭先生這個人非常直率,你有什么就跟他說什么。”孫昌璞于是給彭桓武寫了一封信,坦率地說明了自己的看法。不久,孫昌璞回國,與彭桓武有了更多的接觸。彭桓武對他說,那篇文章的確出錯了,還特地給孫昌璞寫了一張便條,請他為自己量子力學方面的文章把關。便條中謙虛地寫道:“麻煩您,抱歉……”其時彭先生已86歲高齡,寫字時手會顫抖,字因此寫得歪歪斜斜。
干凈,就是節制欲望,內心潔白,不求多利,不慕虛名。有了干凈,便有了簡樸、真誠、善良,就有了對他人與世界的溫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