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保群
2018 年以來,我縣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為目標,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管理和教師研修培訓機制改革,逐步探索出一種把城鄉學校研究、培訓、教學結合起來的“研、訓、教一體化”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有力地推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1.整合工作職能。縣教研室原來承擔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教研、科研指導的職能,日常工作主要是管理和研究。2019 年12 月縣教研室更名為縣教育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縣教科所”),同時,將全縣教師培訓管理職能劃歸到縣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一崗雙責”,其職責是既承擔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同時又承擔全縣中小學教師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工作。

2.發揮主導作用。縣教育局制定了《教師梯級培養方案》和教師培訓規劃,縣教科所聯合縣教師進修學校,每年制定培訓計劃,根據培訓的目的、教師需求來確定培訓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把教學、研究、培訓融為一體,進行一條龍跟蹤服務。教研員深入學校指導教師進行新課型、新評價、新備課、新學習方式的探索研究,舉辦賽課、研討課、展示課等各種形式的觀摩活動,活動后現場進行針對性培訓。2020 年以來先后舉辦了“學案導學”“群文閱讀”“洋蔥數學”“教育數學”“雙師課堂”等觀摩研討和培訓,并且每年開展優質課競賽。一年多來,縣教科所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教育科研為平臺,以師資培訓為主線,初步建立起“教后研、研后訓、訓后教”的“研、訓、教一體化”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有效提升了城鄉教師業務能力。
本著“合作、交流、共享、發展”的原則,以縣城學校為龍頭,全縣成立了9 個城鄉學校聯合體。聯合體以活動為平臺,進行“研、訓、教一體化”實踐。
1.實施項目引領。各聯合體將項目研究作為學校“研、訓、教一體化”的抓手,積極確定研究項目并開展合作。如第四中學聯合體“釘釘平臺教學應用研究”針對“釘釘”平臺功能、組織建構、與教學融合等內容進行選擇性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力地發揮了學習助手的作用,提高了聯合體內學校自主發展能力。第二中學聯合體積極開展“六步三平臺”區域“研、訓、教一體化”模式研究項目,并被立項為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
2.加強研、訓、教融合。各聯合體積極開展四個活動:一是教學活動,每學期按照展示課、研討課、競賽課、送教課等形式,由牽頭學校組織,至少開展兩次課堂教學的交流活動。二是送教活動,牽頭學校結合成員學校實際,每學期至少為成員學校的一個薄弱學科送教兩次或在聯合體內采取走教的形式定期送教。三是教研活動,在縣教科所的指導下,各聯合體每兩周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教研活動。四是培訓活動,每個月聯合體按計劃組織一次教師培訓,做到統一時間、統一內容、統一考核。
3.改進研修模式。一是各聯合體根據自身情況成立學科工作室或學科中心組等教師研修、培養組織,制定好聯合體內部教師研訓計劃,組織教師開展各類教育教學研討、評比活動和主題論壇活動,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更為豐富的平臺。二是各聯合體以課例研討為載體,課前明確主題和觀課點,參與教師首先研究教材教法,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課中認真觀察、記錄,課后研討、交流有理有據,從而使每次的教研活動變為一個專題的研討和培訓。三是教師柔性流動,縣教育局建立聯合體內部教師柔性流動機制,各聯合體成員單位間通過師徒結對、跟崗培訓、開設講座等形式拓寬教師交流的渠道,聚合縣域優質教育資源。四是開展網絡研訓,各聯合體利用全縣統一安裝的視頻直播室或通過建立內部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構建基于網絡的聯合研究新機制。依托現有網絡設備和技術,積極開展網絡教研主題論壇和網絡研修等活動,豐富聯合體內各成員單位間的合作方式。
4.定期組織交流。各聯合體成立不同學科中心教研組,教研組每月交流、研討至少一次;每季度進行一次匯報研究進展情況,并聽取專家意見,布置下階段工作。各聯合體還依托家長學校、親子活動日等,不斷加大聯合體建設的宣傳力度,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持。
1.加強專業引領。縣教科所實行了教研員定點包校制度,每個教研員聯系一個聯合體、一個學科,以專家身份深入聯合體及下屬的學校,參與學科中心組教研,充分發揮專家引領作用。
2.強化內部激勵。各聯合體內部建立了研、訓、教考核獎勵機制。考核不用“一把尺子”,而是根據聯合體成員學校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自評方案,對在“研、訓、教一體化”建設中表現突出的組織及個人,給予獎勵,并及時總結宣傳其成功經驗。
3.注重增量評價。縣教育局對聯合體學校實行“捆綁式”考核評價機制。對聯合體的評估尊重學校原有基礎,客觀認識“研、訓、教一體化”建設中取得的實際進步,在開展不同聯合體橫向比較的同時,更注重各聯合體的縱向發展考量,從而鼓勵各聯合體立足自身實際,結合自選項目,扎實做好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