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憲康/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陳濤鎮畜牧獸醫站 224562
豬弓形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呈世界性分布的特點,在一些規模化養殖場中普遍存在和流行,經常發生在每年的5~10 月份的溫暖季節,病豬可能突然發病,出現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并且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發生混合感染,增加了診斷和治療的難度,不利于豬養殖業的發展。為此,要制定科學的診斷對策,并且精準用藥,做好日常的防控,減少豬弓形體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豬弓形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對于豬養殖業的危害較大,弓形蟲的終末宿主為貓科動物,可在體內繁殖,在其他的宿主中主要以滋養體和包囊的形式進行存在。包囊里面有許多的滋養體,呈現橢圓形。一般情況下,該病呈現隱性感染的過程,弓形蟲在感染貓科動物之后,在上皮細胞內增殖和發育,并且形成卵囊,排出體外之后污染水和飼料,健康豬一旦接觸之后可能染病。需要注意的是,卵囊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抵抗能力,普通的消毒劑很難將其滅殺,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能夠存活1 年以上的時間,感染能力比較強。而在高溫環境下才能將其滅殺,如果健康豬采食被卵囊污染的食物會增加染病的概率,并且卵囊在全身組織細胞內無性繁殖。
豬弓形體病用主要發生在每年的夏秋季節,任何年齡和品種的豬都能染病,對3~6 月齡的仔豬危害比較大,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一般情況下,大豬的抵抗力好于仔豬,呈隱性感染的過程。妊娠期母豬患病之后會出現流產和產死胎的現象,出生的仔豬成活率低。此外,該病通過胎盤、產道和乳汁傳播,而豬接觸到被弓形蟲感染的飲水和飼料也能染病。
患病豬的臨床癥狀明顯,發病之后采食量下降,或者停止進食,體溫升高,能夠升高到41℃以上,并且持續7~10d 左右會消失。有些患病豬呼吸急促和困難,腹部起伏很大,喘氣明顯。流鼻涕且眼內有分泌物,排出干燥糞便。有些患病豬嘔吐癥狀明顯,隨著病情的加劇,身體多處部位出現紫紅色的斑痕或者小紅點。也有些病豬耳尖出現壞死的情況,體溫急劇下降之后呼吸困難死亡。妊娠期母豬感染弓形體病之后會影響腹中胎兒的生長,或者造成失明。患病豬主要臨床癥狀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并且伴有四肢無力、鼻腔干燥等癥狀。豬弓形體病的潛伏周期為3~7d,甚至達到半個月左右。
對患病豬進行剖檢可以發現病變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肺部、肝臟和脾臟部位。其中肺部的病變明顯,出現肺炎,并且有大量的泡沫漿液。淋巴結腫大嚴重,并且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肝臟部位的病變明顯,腫大嚴重,并且有壞死灶。脾臟部位的出血點明顯,并且萎縮明顯。腎臟部位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通過解剖觀察可以知道,全身各個臟器都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主要表現為臟器腫大,出現出血點和壞死。此外,腸道充血嚴重,腸黏膜損傷,并且腹腔有大量的積液,對豬只的健康危害較大。如果是急性發病,發病概率較高;慢性發病各臟器有水腫現象,并且出現零散的壞死灶,一般情況下,年齡較大豬只呈現慢性發病的特征。
5.1 涂片染色該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操作方便快捷,采集病死豬的血液淋巴結等組織,經過處理之后通過姬姆薩染色,之后鏡檢,通過鏡檢發現弓形體蟲的存在即可確診。但該檢測方法也有缺點,如對于實驗室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較高。此外,養豬場在發現豬群發病之后多數已經采用藥物治療,導致患病豬體內的蟲體數量明顯減少,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
5.2 動物接種采集病死豬的血液、淋巴結和肝臟部位,經過處理之后接種其他的易感動物,之后再做診斷。
5.3 免疫學診斷該種方法是當前常見診斷的方法,具有準確率高等優點,不僅可以實現檢測抗體,同時還可以檢測弓形體循環抗原。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和改良凝集試驗等。在動物感染了弓形體蟲之后會產生抗體,如果檢測出陽性,能夠判斷出豬只感染過弓形體,但不能判斷出是否處于感染期。此外,在檢測的過程中,市場上可用于豬檢測的檢測試劑盒比較少,影響了該方法的應用。
5.4 分子生物學檢測利用PCR 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于不同樣本的檢測,可選擇患病豬的血液樣品,準確率較高。通過監測弓形體在豬體內的增長和繁殖的速度來最終確診是否會有弓形體疾病。該技術的敏感性高,特異性強,不僅能夠實現對弓形體病是否在體內傳播進行監測,同時還可以通過檢測來發現用藥之后確定用藥的效果,對指導該病的治療和用藥防控意義顯著。但是該檢測方法需要有專業的獸醫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實驗室條件做支撐,才能保證檢測的結果。
6.1 控制終末宿主,控制傳播來源從弓形體病的傳播情況來看,弓形體能夠感染的動物種類很多,而貓科動物是最終的宿主,在其體內能夠完成有性繁殖,然后排出卵囊。卵囊對外界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普通的消毒劑很難將其滅殺,并且在正常條件下能夠存活1~2 年。為此,養殖場要加強對最終宿主的控制工作,在養殖場內禁止飼養貓科動物,做好野貓的管理,嚴禁野貓和家貓接觸豬舍和豬群,有效的控制傳染源。此外,嚴格禁止貓科動物的糞便和排泄物接觸到豬舍的飼料和飲水資源,避免飼料和水污染,也能減少該病的傳播。
6.2 減少中間宿主,防范傳播媒介弓形體病的中間宿主為哺乳類動物和禽類,尤其是養殖場內的老鼠以及蚊蟲等,是病原擴散的主要因素。要加強對中間宿主的防控,滅殺養豬場以及周圍的老鼠和吸血昆蟲,減少鳥類和禽類的活動。此外,養殖人員不能隨意的串舍,禁止外來的工作人員進入養殖區域,可以有效的預防弓形體病的傳播。
6.3 加強對感染動物的防控監測,避免污染周圍環境當健康豬接觸到被卵囊污染的食物和飲水之后可能染病,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能通過皮膚和黏膜感染,母體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為此,要做好感染動物的防疫監督管理工作,避免污染飼料和飲水資源,對感染該病的動物的排泄物及時的處理,并且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好養殖場的消毒工作,輪換使用消毒藥劑,防止病原在養殖場周圍的環境中存在,導致其他的豬染病。
6.4 加強飼養管理為了減少該病的發生,要切斷蟲體的繁殖發育,可能有效的切斷傳播途徑和傳染源。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應該加強衛生管理工作,定期的打掃養殖場,徹底的清潔,保證不留死角。加強對貓科動物的管理,禁止在養殖場周圍養殖貓科動物,并且做好鼠害的管理。養殖人員一旦發現有疑似病豬要及時的隔離,確診之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避免該病的擴散和蔓延。此外,應該為豬群提供健康的飼料和飲水,定期對飲水消毒,避免里面還有卵囊,造成疾病的傳播和擴散。在日常養殖中,養殖人員要做好自身的防護工作,因為豬弓形體病是一種人畜共患,做好自我保護能夠避免該病傳播給養殖人員。
6.5 做到精準用藥弓形體病的發病率和豬只的抵抗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一些抵抗能力差的豬很容易染病,并且容易引發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其他的病原,如支原體和衣原體等。為此,要做好豬群的定期檢測,掌握豬群的健康情況,采取預防用藥對策,制定科學的用藥療程,提高用藥效果。通過補充維生素的方式來增強豬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預防弓形體病的效果。
6.6 藥物治療第一,結合患病豬的體重使用磺胺嘧啶和甲氧芐氨嘧啶,混合均勻之后內服,每天服用2 次,連續用藥5d,效果明顯。第二,按照患病豬的體重使用磺胺甲氧吡嗪和甲氧芐氨嘧啶,混合均勻之后內服,每天1 次即可,連續用藥3d。第三,按照患病豬的體重服用乙胺嘧啶密和磺胺嘧啶,充分混合均勻之后內,每天2 次,連續用藥5d。第四,結合患病豬的體重使用黃胺間甲氧嘧啶和甲氧芐氨嘧啶,混合均勻之后內服,每天2 次即可,連續用藥4d。第五,可以肌肉注射復方磺胺甲吡嗪注射液,每天注射1 次,連續用藥5d。第六,按照患病豬的體重肌肉注射增效黃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2 次即可,連續用藥物5d 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長期食用磺胺類藥物治療該病會導致弓形蟲病的耐藥性增強,應該輪換的使用治療藥物,提高治療效果。
在臨床上,弓形體病和一些常見的豬病有明顯的類似癥狀,在診斷中容易發生誤診。為此,要結合臨床癥狀和發病特點等做好該病的診斷,為提高診斷效果,要利用實驗室檢測技術,才能為后期的治療工作奠定基礎。此外,養殖戶應該認識到豬弓形體病的危害,加強日常的養殖管理,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做好養殖場的消毒管理。發現疑似病豬之后及時隔離,確診之后有針對性的治療,可以選擇磺胺類藥物,控制好劑量,提高治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