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637400
敬娟/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動物科技站 637400
生豬養殖過程中會受到環境、技術、生豬種類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在新品種生豬引入中,獸醫應當考慮當地生豬養殖的實際情況,評估環境對生豬養殖的不利影響,從而控制疫病的傳播。另外,生豬疫病傳播會呈現混合感染模式,生豬的臨床表現更為復雜,所以生豬疫病的診治難度相對較高。由此可見,獸醫應當結合當地生豬養殖的實際情況確定豬病的防治體系,在了解疫病、發現疫病、控制疫病的基礎上提高生豬的生存率和品質,進而提高豬病防治效果。
1.1 給藥不科學生豬養殖期間需要使用不同種類的藥物,比如部分藥物可促進生豬的快速發育,提高動物的抵抗力。在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養殖人員需要了解養殖期間的不規范現象,總結藥物使用不科學的問題。另外,獸醫在疫病防治工作期間,存在部分處理不規范、診治技術不專業方面的問題,比如有部分獸醫未綜合疫病特點而直接用藥,可能會導致藥物的濫用的問題。一旦生豬出現疫病時,會致使生豬錯失最佳治療時間。此外,部分養殖人員在飼料中添加藥物,特別是部分養殖人員在環飼料中添加抗菌藥,致使動物體內的抗生素的殘留量超過相應標準。獸醫不了解致病原種類,采用了不合理的治療藥物,致使病原產生一定耐藥性,不利于后續疫病的防治。
1.2 環境污染問題豬病防治也與環境問題有著一定關系,若部分藥物給藥超標,可能會導致重金屬物質、有機物滲透至土壤、水體和空氣當中。部分養殖人員在擴建生豬養殖場地的過程中,未及時處理豬舍的糞便、尿液、垃圾,可能會導致有害、有毒的物質聚集在豬舍中。另外,若養殖人員沒有遵守獸醫所制定的衛生管理制度,不僅會導致養場地周圍的環境逐步惡化,還為細菌、真菌提供了傳播途徑,極其容易導致生豬出現呼吸系統疾病。因此,養殖人員應當不斷完善養殖方法及養殖系統,根據獸醫的治療、給藥方案構建系統動物防疫措施,在建立疫苗免疫接種的模式確定治療計劃。
1.3 消殺不合理為了提高生豬的養殖質量,需要獸醫和養殖人員建立系統的清潔計劃,根據養殖場的規模進行定期消殺處理,從而打造一個清潔的養殖場所。但是,若養殖人員未注重養殖場的消殺工作,如場所內養殖糞污等未清理干凈,或者是消殺方法不科學,如出頻繁更換消毒劑的現象,會影響消殺效率。另外,在豬病預防過程中,若部分養殖戶未了解豬病的流行特點,可能會導致后期所制定的預防模式與計劃存在問題,影響了生豬的養殖效益。例如獸醫對生豬的管理不完善,營養免疫及用藥處理與計劃存在一定問題,會增加生豬豬病防治的難度。因此,養殖人員應當全面了解豬病的流行特點,根據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情況及發病機理確定豬病的防治方案,不僅可以建立一個安全、有效的生豬養殖場地,還能降低生豬營養不良和直接患病的概率,以期提高生豬的抵抗能力。
2.1 提高養殖場的消殺質量提高養殖場的清潔度,重視對豬舍、飼料、工作區域、隔離區域進行系統的消殺工作,再結合、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落實科學的消殺方案及消殺計劃,確保豬病的防治模式符合應用需求。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獸醫應當了解養殖場可能存在的病原體種類,重視對飼料、草食進行定期、定點的清掃和消毒工作,特別是要強調清潔、更換生豬的用具,以期提高消殺處理的有效性。第二,獸醫應當注意消毒劑的選擇,切不可頻繁更換消毒劑種類,在生豬進入、離開的區域建立消毒池,清潔豬舍內的用具和生豬四肢及軀體。同時,養殖人員應當及時處理豬舍內的糞便及垃圾,側重對此類垃圾進行無公害處理,消除糞便中病毒傳播方面的安全隱患。第三,養殖人員也應當加強飼料管理要求,明確生豬養殖和豬病防治之間的關系,要求獸醫確立疾病防控計劃,在規范、完善、執行飼料清潔作業的過程中實施體系化的疾病防控方案,也能讓養殖戶在規范的養殖模式中進行飼養作業。同時,獸醫應當評估養殖場各個區域的規劃重點,在分清各個區域作用的過程中,確各養殖區域的間隔距離,從而隔斷疫病的傳播途徑。通過建立體系化、規模化、科學化的消殺方案,總結疫病容易出現、反復出現的季節,再必要的消毒優化中提高看豬舍的清潔度。值得注意的是,獸醫應當要求養殖戶強化對消毒用品的輪換處理,不僅可避免病毒、細菌出現一定耐藥性,還能隔絕疫病的傳播。
2.2 建立規范用藥體系獸醫需要建立規范的用藥體系,了解不同抗生素、要素、疫苗對豬病的防御效果,尤其是要重視購藥的方案及模式。其中,獸醫應當全面評估藥物的成分表、生產日期、保質期、使用規范等要求,確保獸藥的引入符合技術要求。另外,在實踐用藥中,獸醫還需要結合生豬的特點進行初步的診斷,探討口蹄病、豬瘟等疫病的發病機理及用藥方法,避免僅依據病豬的癥狀用藥的模式。部分生豬患病初期僅表現在體表,若未系統了解疾病的機理,可能會導致部分疫病無法診治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養殖人員切記不可長期使用同一類抗生素藥物,否則會致使病原產生抗藥性,不利于豬病的后續治療。總之,獸醫在進行豬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當遵循不同藥劑的特點及說明書用法,再以此確定給藥方案,特別是要切記不可依據自身的經驗隨意用藥或臨時更改用藥方案、治療方案。同時,在病豬給藥期間,獸醫應當對病豬進行隔離處理,確保用藥周期、用藥間隔始終在同一標準內,有利于促進病豬恢復健康的體魄。
2.3 建立病豬綜合防治體系獸醫在進行豬病防治的過程中,獸醫應當結合現有的法律依據確定基本防治方案,確保防治體系適應養殖業的發展。具體而言,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獸醫應當確立綜合性評估管理方案,尤其是應當在實踐過程中運用信息化技術,在智能化軟件中分析養殖場生豬疫病的防治、用藥、疫苗使用情況,以期進一步控制豬病的產生。在此過程中,獸醫應當全面評估飼料、水資源的配比情況,在提高飼料質量、飼料供給標準的過程中,改善生豬養殖發囊發,從而提高生豬的抗病毒能力和身體素質。通過對豬舍開展系統的消毒處理,可達到防止病原傳播的要求。第二,獸醫需要規范使用疫苗,分析疫苗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可達到豬病的防治目的。在此過程中,獸醫應當了解不同豬病的治療需求和治療程序,在精準疫苗劑量的基礎上展開疫苗接種,以期提高疫苗的注射效率。另外,疫苗存儲應當在規范的控制、管理模式中進行,如需對疫苗進行冷藏處理,避免常溫環境下而造成針劑失效的情況。因此,養殖人員應當配合獸醫進行規范的疫苗的使用和接種培訓,了解豬種隔離治療(15d~30d)的綜合需求,當豬種接種完畢后,需要進行持續性觀察,觀察完畢后,將治愈的生豬混入豬群當中。第三,獸醫應當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收集關于豬病防治、豬病特點的文案資料,在系統的學習后掌握關于養豬、治療方面的技術需求和法律需求,以期提升治療用藥的安全性。另外,養殖場應當明白豬病防治對提升豬肉品質和養殖場競爭力的作用,具體應當結合省內的規定投入毒素低、用量合適的治療方案,消除濫用抗生素、濫用抗菌藥的現象,也能確保養殖場養殖模式的規范性。總之,獸醫應與養殖人員進行協同管理,利用法律法規展開重點、全面的控制與約束,消除違法藥物流入養殖場的現象。第四,獸醫需要提高生豬的引種方式,具體應當結合四川省的環境特點進行,確定養殖需求和豬病防治需求之間的關系,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基礎上融入合理的生豬引種計劃,消除生豬不適應于當地環境的問題。另外,養殖人員需要避免引入本身處于疫區的生豬,抑或是選用資質不系統的原料,側重如未對養豬場的治療條件、環境條件、流行病學等因素進行分析,避免病豬攜帶某些顯性疫病的問題。總之,獸醫應當確定規范的生豬引種方式,測試不同豬種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情況,再分析引入生豬是否存在疾病,一旦生豬未進行免疫接種或隔離觀察時,可能會造成細菌在空氣的作用下蔓延至其他區域,造成了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養殖人員需要重視對病豬進行隔離處理,在無害化處理死豬的過程中打造健康、安全、科學的養殖空間,以期提高生豬的養殖效益和養殖質量。
綜上所述,獸醫應當全面了解豬病防治期間的難點和重點,在建立規范的控制、管理、實踐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干預,探討養殖場內生豬的生存需求和病豬的治療需求,可在鞏固豬病防治質量的過程中提高生豬的養殖質量。另外,獸醫還需引入高質量、科學的控制模式,探討如何在今后的養殖工作中消除不合理的生豬養殖問題,以期提高生豬生產、養殖、疾病防治的規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