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WANG Bo;潘華 PAN Hua;何輝 HE Hui;吳上予 WU Shang-yu;郭申 GUO Shen
(①上海電力大學,上海201306;②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上海201111)
根據《2020 年全年中國海外投資概覽》,“一帶一路”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3%,占比較上年提升2.6 個百分點,可以得出,即使在2020 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使得全球的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通過提出“雙循環”發展格局,依然實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內的預期目標,還成為了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新的“雙循環”發展格局下梳理我國在境外的光伏項目投資風險,謀劃應對之策,是本論文研究的重點。
治理風險方面,陳定定[1]等通過對緬甸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家治理現狀進行分析,探究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面臨的治理風險,并提出有效規避治理風險的建議。趙夢瑩[2]對我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風險進行客觀梳理,分析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運營風險產生的根源,認為主要原因在于戰略統籌不足、高質量園區不多、商業模式不清、發展要素集聚不夠的“四不”問題,對風險評價結果及風險產生根源進行總結,最后針對目前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運營風險從政府層面、協會層面以及企業層面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經濟風險方面,楊玲麗[3]為如何治理中資企業海外投資所面臨的東道國經濟風險,引進了第三條風險治理機制—社會治理,通過結構方程的量化分析后發現,如果中資企業通過社會嵌入,與當地社會建立起了良好和廣泛的社會關系網絡,能有助于企業獲得當地民眾的普遍認可和情感支持,提高中資企業在東道國的企業聲譽,增強企業的風險治理能力。張冬雪[4]認為企業是投資的主體,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的選擇既有可能是順應政府政策,也可能是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經營戰略。為此,基于政府政策的視角,全面評估了“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中國企業OFDI 的政策影響,分別從政府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了政策建議,即政府應該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強國際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其他風險方面,Dirk Kayser[5]提出對于投資的分配效率,以及潛在的風險和回報特征,沒有系統的分析,認為嚴重的現金流不確定性、不可靠的供應鏈和薄弱的監管環境是目前阻礙可持續和需求驅動的市場發展的最突出的風險因素,探討了光伏項目風險的來源,以及目前機構對投資風險的反應如何未能解決核心問題。王可等[6]基于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投資的安全視角,研究國家對外國投資管理的法律法規,認為外國普遍具有法律層次復雜、環境和勞工保護標準高、對外國在本國投資行業限制嚴格等特點,并以此完善中國企業對外的投資策略。未對系統性風險進行解析。
以上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某一類風險或特定國家進行研究,而且相關研究大都只停留在理論探索方面,并沒有相關數學模型的建設。本文采用了TOPSIS 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一帶一路”戰略下的光伏領域投資風險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和建模,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量化項目風險發生的概率,最終對投資的選擇做出最優的判斷。對于光伏產業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良好發展有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
自新冠疫情2020 年開始在全球各國爆發以來,使得世界治理經濟形勢持續走低。由于每個國家的國情各不相同,所以本文在論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治理風險、經濟風險、營商環境風險以及法律風險這四個主要投資風險點時,會從國際綜合趨勢以及本文研究的烏茲別克斯坦兩方面進行論述。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多數參與“一帶一路”的發達國家應對疫情不力,國內社會矛盾進一步暴露激化;巴西、秘魯等國家國內治理分歧加大,治理穩定性顯著下降;使得整體治理風險處于明顯上升趨勢。
烏茲別克斯坦的治理風險體主要表現為治理治理和社會穩定兩部分。在治理治理風險的方面,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治理指數,烏茲別克斯坦在行政管理、監管質量等多個方面均不理想,具體詳見表1。在社會穩定風險的方面,烏茲別克斯坦2020 年第一季度失業人口上升至200 萬人,其2020 年的失業率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將從以往的5.5%左右上升至7.5%左右,這會使得烏茲別克斯坦的社會穩定性下降。同時,烏茲別克斯坦的邊境沖突也值得注意。2020 年5 月,烏茲別克斯坦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因相互之間水資源爭奪等問題發生沖突,造成人員受傷、房屋損毀等不良后果。
為了抑制疫情,全球大多數國家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隔離措施,導致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受到重創,全球投資需求大幅下滑。不僅發達國家的經濟短期內會面臨大幅衰退,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所受的影響更加長遠。特別是資源出口類國家,由于經濟結構過于單一,經濟發展面臨更多困難。鑒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期間較長,需要有長期應對措施,由此造成的對國際成產網絡以及全球價值鏈的沖擊,將嚴重阻礙資本、技術、人員在全球各區域間流動。2021 年世界經濟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但除中國外的國家在應對此次疫情時對國內財政資源、治理資本和社會支持消耗甚巨,未來世界經濟復蘇還將有賴于各國在國際合作的新模式、新機制上取得突破。烏茲別克斯坦的經濟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依舊比較穩定,甚至按照中國信保的預測,其經濟仍能保持正增長,經濟風險不大。
因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世界各國對全球產業鏈過長、過細帶來的本國生產鏈和供應鏈斷裂感觸頗深,所以各國相繼出臺各種應對產業鏈危機政策,更加深了資本在各國間流動的隔閡。此外,貿易和投資保護頑疾蔓延,多邊貿易體制遭到大國挑戰的力度不斷加大,干擾跨國公司全球資本布局和價值鏈塑造的因素越來越多,總體而言,未來企業面對的營商環境存在進一步惡化的可能,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及對外工程承包將在地位徘徊。
每一個國家的法律風險特點都有極大的區別,風險高低亦不相同。就以烏茲別克斯坦來說,因烏茲別克斯坦政策多變,執法者在烏茲別克斯坦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再加上烏茲別克斯坦普遍存在的腐敗問題會增加外資企業在解決糾紛時的法律成本與訴訟周期,使得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法律風險較大。
“一帶一路”光伏項目面臨的風險具有雙方信息不完全對稱、不確定性與分布規律不典型的特點,所以本文采用TOPSIS 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問題進行分析。
假設現對含有n 個評價指標的m 個樣本的項目建立模型,采用TOPSIS 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海外光伏項目風險評估的環節如下所示:
令相應的指標為 rij(i=1,2,…,m)(j=1,2,…,n),其指標矩陣R=(rij)m×n,V=(v1,v2,…,vn)T,即:



首先,對歐氏距離和灰色關聯度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令φi代表無量綱化后的值,則:

最后,計算相對貼近度,并根據計算得到的相對貼近度的結果按大小排序,貼近度越大,表示該樣本越貼近正理想樣本,則該樣本越好,反之亦然。

以烏茲別克斯坦計劃進行共計6.51 億美元的光伏電站項目為例,通過查詢世界銀行數據庫、中國信保以及國泰安數據庫中的相關數據,得到表1。

表1 烏茲別克斯坦投資風險相關數據
本文選取被選為建設地址的5 個地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請專家對治理風險、法律風險、經濟風險與營商環境風險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打分,結果如表2。

表2 研究對象打分

計算正理想解及負理想解,如表3。計算歐氏距離和灰色關聯度,如表4。

表3 正理想解與負理想解

表4 歐式距離和灰色關聯度
取e1=e2=0.5,最后計算相對貼近度,如表5。從表可以看到,5 個項目按風險程度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項目3>項目1>項目2>項目5,可以看到,項目3 面臨的投資風險最大,項目5 面臨的投資風險最小。

表5 相對貼近度
若要考慮對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光伏項目投資,根據上文計算結果,因項目1 與項目3 的貼近度已經超過0.5,投資風險較大,不建議進行光伏項目投資。而則項目2,項目4 與項目5 風險系數較低,從指標權重來看,投資時應重點關注項目潛在的法律風險。
本文將熵權TOPSIS 法引入海外光伏項目風險投資中,通過以各項目貼近度的計算結果排序的方式,對各個項目的風險進行了比較分析,并以實例驗證了其適用性,為海外光伏項目的風險投資評價提供了算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