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征

長津湖戰役是公眾關注的抗美援朝戰爭熱點戰役,隨著電影《長津湖》放映,更是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長津湖熱。
長津湖戰役作為抗美援朝戰爭的轉折之戰,具有非凡偉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囿于歷史和軍事知識等多種因素所限,大多數人對于長津湖戰役了解甚少,因此社會上存在一些曲解,甚至是歪解,這不僅有損于長津湖戰役的歷史地位,有損于長津湖戰役紅色文化的亮彩,也有礙于愛國主義教育。公眾需要有比較客觀、全景反映長津湖戰役的作品出現,以饗讀者。
山河獨白的長篇軍事小說《爺爺的長津湖》就是這樣一部書,在尊重真實歷史的基礎上,對長津湖戰役進行了一次全視角的生動講述。全書 76.6萬字,涉及人物多達460多個,真實反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在武器裝備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在50年未遇的極寒氣候中,堅定、勇敢、智慧地打敗“聯合國軍”第10軍、幾乎圍殲美國海軍陸戰1師的轉折之戰,揚國威,揚軍威,熱血正能量。
該書從2019年底開始在鐵血讀書網連載,截止2021年底吸引讀者超過10萬人!這本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是糾正了社會上對于中美兩國參戰部隊數量的一些認知誤區。
一個時期社會上曾流傳著一種“志愿軍9兵團近15萬人,沒有消滅美軍一個師”的錯誤認知。在小說《爺爺的長津湖》中,作者詳細描寫了當時中美兩國參戰部隊數量及真實的兵力情況,也糾正了公眾長期對長津湖戰役中中美雙方作戰部隊數量的誤區。
真實的長津湖戰役中,以美軍為主的大多數部隊,都與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發生過交戰,只不過其中與志愿軍9兵團作戰的主力是美陸戰1師而已。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實際情況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近15萬人的對手,是“聯合國軍”的15萬人。而中國人民志愿軍直接面對的是“聯合國軍”第10軍,包括美海軍陸戰1師、美步兵第3師、步兵第7師以及韓軍第3師團、首都師團、英國海軍陸戰隊第41突擊隊,大約10萬人。具體講,美陸戰1師當年參加了柳潭里、下碣隅里以及長隘路上突圍中所有的戰斗,與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0軍58師、59師、60師,第26軍77師、78師、88師,第27軍79師、80師、94師等共計9個師進行過交手。
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團戰斗群參加了新興里戰斗,與中國人民志愿軍80師和81師交過手。美第7師第17團與志愿軍第94師281團有過交戰。
美軍第3師第7團參加了社倉里戰斗,與志愿軍第20軍89師交過手。第3師的“猛犬特遣隊”在五老里與志愿軍第26軍第78師234團有過交戰。
英海軍陸戰隊第41突擊隊與美陸戰1師1部、步兵第7師1部組成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在古土里與下碣隅里之間與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0師進行過交戰。
韓軍第3師團與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7軍94師281團有過交火。
1950年12月14日到24日,是長津湖戰役最后階段。在興南港防御戰中,“聯合國軍”第10軍除了美海軍陸戰第1師和韓軍第3師團先后乘船逃走之外,所有部隊都與志愿軍第9兵團第26軍、第27軍進行過交戰。
另外,美國還有7個航母戰群始終參與長津湖戰役作戰,它們是福吉谷號、普林斯頓號、西西里號、培登海峽號、巴丹號、菲律海號、萊特號。這7個航母戰群配備有500架飛機、100多艘巡洋艦和驅逐艦,還有補給運輸機等。在整個長津湖戰役期間,美軍每天都會派出3000架次飛機轟炸志愿軍。
這筆大賬算完,讀者就清楚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是在數量上一對一、武器裝備上天壤之別條件下,打跑“聯合國軍”的。
二是小說巧妙地批評了社會上另一種傳言:中國人民志愿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是“閃電”襲擊美陸戰1師,陸戰1師對中國軍隊一無所知,所以才被迫撤退。
事實是“聯合國軍”第10軍、美海軍陸戰1師幾乎都是“中國通”。
美陸軍第7師師長戴維·巴爾陸軍少將1948年曾是中國南京政府最后一任美國軍事顧問團團長,主管援蔣軍事物資。他曾經給美國總統打過報告稱“國民黨軍隊的完全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他還去過延安,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許多高級指揮官都有過交往。
被志愿軍全殲的美陸軍第7師第31團級戰斗隊的第三任司令官、第32團1營營長唐·卡洛斯·費斯中校,曾經是巴大維在中國的副官,對解放軍的戰術和特點有相當了解。
美海軍陸戰1師的師部“四大金剛”中,有三個人在中國待過。
人事部長維爾瑟斯中校,戰前是上海的陸戰4團負責人,職責是保護美國僑民免受日本浪人騷擾。
運輸部長麥克里斯特上校,從美陸戰1師1945年在華北登陸后,就一直待在中國。
情報部長小霍爾康上校,幾乎就是半個“中國人”——他在北平讀的高中,在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畢業后回到上海擔任海軍武官隨從,后來又去東京學日語。他的中文、日語說得和英語一樣流利,珍珠港事件發生時他在珍珠港當情報官員,1943年又受命到重慶,負責和國共雙方的武裝聯絡。
“聯合國軍”第10軍及美海軍陸戰1師擁有這么多“中國通”,卻被志愿軍打得狼狽突圍,其實正應了一句成語:驕兵必敗!
三是小說構思奇妙,故事新穎,人物細膩,戰事客觀。
構思奇妙。小說雖著重寫了爺爺和孫子的故事,卻巧妙融合了過去和現代,表現了三代軍人的無縫傳承。現代青年龍毅龍在美國一偶然的巧遇中開始了解長津湖,了解志愿軍,了解解放軍,到最后放棄一切參軍報國,成為龍家第三代軍人。
當年的龍嘉銘(爺爺),是報國參軍的熱血青年,從一名經過戰火洗禮的大學生,成為合格的中國軍人,最后成為一名將軍。
爺孫兩代人的從軍背后就是中國逐漸強盛的寫照。
故事新穎。小說中很多人物故事充滿年代感,卻又讓人感覺新穎,合理,實在。
人物細膩。在幾個主要人物塑造上,作者獨具匠心地把他們的出生地、個人經歷和戰場表現有機融合在一起,讓讀者感到,不同戰斗狀態下的志愿軍戰士的不同結局是合情合理的。
戰事客觀。作者在描寫戰斗場面時非常細心,對于武器、裝備、生活習俗等細節都下了工夫做了考證再進行記述。好像一部好電影,場景里面的道具、服飾經得起考究,讓人看了感到信服。
四是該書具有較強的代入感,讓讀者在文字的引導下關注這場特殊的戰役。小說通過娓娓道來的手法,把抗美援朝的起因、新中國面臨的形勢、剛剛站立起來的中國人的精神面貌,進行了近乎寫實的表現,很容易讓人進入小說的意境之中。
五是該書充滿濃郁紅色情感和滿滿正能量。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英勇剛強,奮勇戰斗,經歷了酷寒、饑餓、美軍瘋狂的空中打擊等多重生死考驗,參戰的志愿軍戰士秉持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信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的戰斗傳奇,這不僅是一場戰役的勝利,也是中國軍人血性的一次揮灑,令人敬仰,令人血脈僨張,這是許多讀者的感覺。
作者山河獨白曾經向媒體透露,寫作《爺爺的長津湖》過程,也是一種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的享受過程。中國人民志愿軍用東方智慧智斗世界上最強悍的美國軍隊,創造出來的戰爭奇跡,是一部看不夠、讀不完、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采用的“內線作戰,誘敵深入,各個擊破”戰略,就是中國兵法韜略的現代演繹。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創造不可想象的奇跡和偉業,只要紅旗飄揚,就有勝利的希望!
在當今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形勢下,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文化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工程、系統工程,長津湖戰役表現出來的志愿軍精神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爺爺的長津湖》就是這樣一部講好“奮斗的青春,無畏的擔當”的好書,希望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歡。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