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嗩吶大師袁子文和他的金搭檔魏永堂"/>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嗩吶之絕代雙驕
——記嗩吶大師袁子文和他的金搭檔魏永堂

2022-01-15 07:19:44魏玉靜姚繼平
音樂文化研究 2021年4期

劉 勇 魏玉靜 姚繼平

內容提要:袁子文、魏永堂是山東嗩吶藝人的優秀代表,也是中國嗩吶藝人中的佼佼者。由于時代的原因,二位大師留下的錄音較少,對二人的介紹文字也不多且過于簡略,甚至連一張清晰的照片都找不到。幾十年過去了,大師離我們越來越遠,大有淡出嗩吶青年之視野的趨勢。為了把大師拉回人間,讓今日之嗩吶青年了解、認識前輩的輝煌藝術和歷史地位,我們多方采訪,收集到一些寶貴的口述資料,并利用這些資料撰寫此文,盡可能詳細、生動、準確地介紹了二位大師從幼年到晚年的藝術道路、藝術成就和歷史地位,與大家分享,并呼吁近現代音樂史學界要充分注意這一人群對中國音樂的貢獻。

2018年12月,我①和張振濤教授在上海音樂學院參加“絲綢之路上的復合簧管樂器”學術會議,其間聊到山東的嗩吶演奏家,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全世界嗩吶吹得最好的在中國,中國吹得最好的在山東?!边@句話,其他地區的演奏家們可能不一定同意,但筆者是基本認同的。但是,如果再問,山東吹得最好的是誰? 許多人可能會說,是任同祥,因為他是來自山東的第一個在國際上獲獎的嗩吶演奏家,后來去了上海歌劇院,并且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學,培養了劉英等著名演奏家。他的大量作品,也是嗩吶演奏家們必吹的曲目。這樣說基本不錯,但是如果你走進山東,找嗩吶界的前輩聊一聊,你就會說,山東吹得最好的,是任同祥的老師之一——袁子文。②

袁子文,據他的侄子袁登福先生講,本名應為袁自文,但不知何故,卻以袁子文行于世。故本文仍取大家相對熟悉的袁子文一名。

由于歷史的原因,袁子文沒有更多的機會施展出他渾身的本事,也沒有獲得與他的實力相匹配的榮譽和聲望,文字介紹不多,甚至留下的錄音也較少,再加上去世很早,所以知道他的人也就不多,跟他學習過的人更少,有的也已經去世了。所以,現在來寫他,只能以口述資料為主。

圖1 袁子文(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提供)

筆者有幸見過一次袁子文。那時,筆者是山東五七藝術學校音樂科的一個學生。1976年的五七藝校,是山東音樂界的“最高學府”,因為那時還沒有山東藝術學院,其他師范院校的音樂專業也還沒有建設起來。校園里的建筑都是蘇式的,而且布局很有特點:在教學/辦公區與生活區之間,有一片蘋果園,天熱時,我們就到蘋果園里躲在樹蔭底下練習。在那一片蘋果園的西北端,有一間很破的平房,是磚瓦房還是草房記不清了。在這間屋子里,住著一位老太太,每天提著暖瓶到開水房打開水,很引人注意。我好奇,就問其他老師這位老太太是何許人也。老師說,那里住的是一位嗩吶老師,因為犯了點錯誤,進去了,打水的老太太是他老伴。當時問完了,滿足了好奇心,也就沒再在意。

直到有一天,應該是在1979年,突然那平房里傳出了嗩吶聲,而且還有一些人圍在門口聽。我好奇,就湊過去看熱鬧。原來是省藝術館的一位老師在采訪袁子文,這時他剛剛恢復自由。后來知道,這是省藝術館的魏占河老師,聽說袁出來了,就趕緊來錄他的曲子。我當時對嗩吶曲沒有概念,啥也不懂,只記得袁用嗩吶給魏吹了個《開門》,然后用笛子吹了個《一江風》(花香蜂舞)。曲名都是他們兩個對話中提到的,我自己是聽不出來的。當時我在想,我整天練習吹號,都吹不好一個曲子,這位袁老師那么多年不摸樂器了,而且年紀也那么大了,怎么抄起來就吹得這么好呢?

自那以后,再也沒有見到袁子文,因為我那時并不關心嗩吶。后來我畢業走了,袁也在兩年后去世了。

后來我開始研究嗩吶,來到魯西南調查學習,發現這一帶的吹嗩吶的人提到袁子文時都表現出由衷的崇拜之情,連說話的語調都不一樣。這一帶的嗩吶高手很多,但是都承認比袁子文差得遠,不是一個檔次。后輩們(現在也老了)都為曾經跟袁子文學習過而感到驕傲,就像民族唱法的歌手跟金鐵霖老師學過一樣。他們在談到袁子文的同時,還很自然地把魏永堂拉上,頗有“雙子星座”的意思。業內人士如此尊崇,《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山東卷》也將他們二位排在第一和第三位③,可見他們在山東嗩吶界的地位,也可知他們在全國的地位。如此重要的嗩吶人物,我必須研究一下,寫一下,給后人留下一些關于他們二人的稍微清楚點、連貫點、完整點的資料。④

為了深入地了解二位大師,我于2021年兩次來到他們的老家,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在文化館長魏玉靜、非遺主任姚繼平兩位的大力協助下,搜集到一些關于二位大師的口述資料;又到省會濟南,找到他們的老同事和老學生,了解到一些信息;此外,筆者還請對魯西南鼓吹樂有深入研究的我的老師袁靜芳教授,以及著名音樂學家喬建中教授談了他們對袁子文、魏永堂藝術的認識與評價。以下筆者就嘗試利用這些資料,來說一說兩位大師。

一、學藝成名

袁子文1906年出生于巨野縣城關鎮朱莊村。他的父親叫袁金山,也是一個嗩吶藝人。金山先生并非“門里”出身,在袁家,他是第一輩嗩吶藝人。大凡一個家庭一旦干上這一行,都希望并安排自己的孩子繼承父業,所謂“世家”就是這樣形成的。子文8歲了,到了需要啟蒙的年齡,金山先生就開始教孩子吹嗩吶。嗩吶一經上手,袁子文的音樂天賦、對嗩吶的熱愛,以及超人的毅力都盡顯無遺。兩年過后,子文已經吹得有模有樣。金山先生見兒子是塊好材料,而自己的水平有限,怕耽誤兒子進步,于是就將其介紹給縣城北關的名氣較大的孫繼全師傅為徒。

按照藝術家成才的規律,天賦是必需的,但是唯此而缺乏刻苦和勤奮,終難成大器。袁子文是一個既具有極高的天賦又付出了超乎常人努力的徒弟。孫先生是個嚴苛的師傅,對徒弟動輒“煙袋鍋”相加。數九寒天,他讓徒弟們站在冰天雪地中練功。徒弟們都是窮孩子,衣衫襤褸,在家里都凍得瑟瑟發抖,更何況這樣的惡劣天氣? 凜冽的西北風把手都吹麻了,難免按孔不靈活或不準確,導致音調欠佳。孫師傅二話不說,抄起銅煙袋鍋照手就打。手本來就是麻的,再一打就更按不準。按不準就再打。袁子文雖然靈性極高,無奈在那刺骨的寒風中,手也經常不聽使喚,一天下來,手就連凍帶打腫成了饅頭。俗話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又說“烈火煉真金”。袁子文挺過來了,他勝利了。沒過多久,孫先生覺得子文的技術已經沒有問題,自己已經沒有多少東西可教了,于是就介紹袁子文去向田莊鎮大寧莊的藝術修養更高的劉俊宇先生學習。

說到劉俊宇先生,應該著重介紹一下,因為從他手中出來的大師級人物太多了。他是一位盲藝人,目不能視,但是對聲音的感知能力超強,對音樂的要求和處理更加細膩。由于徒弟們都已經具有了較好的技術基礎,所以他的教學就是模唱為主。他會唱的曲調種類極多,當地流行的古曲、民歌、戲曲、說唱、器樂曲,都爛熟于心。他的模唱,經常使徒弟們聽得如醉如癡。他要求徒弟們將唱腔模仿得惟妙惟肖,鼓勵徒弟們發展即興演奏的能力,將基本曲調自由發揮,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在他這里得到的主要不是技術,而是藝術修養。名噪一時的魯西南“四大嗩吶大王”袁子文、魏永堂、曹瑞啟、任同祥,都是他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經過劉先生的調教,袁子文成熟了。除了演奏技術外,當地各種戲曲、說唱的曲調都掌握得很到位,都唱得韻味十足,奏得出神入化,可以說把師傅給掏空了。技術、藝術,在這里得到很好的整合,藝術境界火箭式躥升,一個青年藝術家誕生了。1926年,20歲的袁子文“出徒”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來說一說魏永堂。

魏永堂,1918年生于巨野縣田莊鎮大寧莊,就是那個走出了幾位大師的村子。這可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因為著名嗩吶教師劉俊宇就住在這里。但是,魏永堂在年幼時卻沒有條件來學嗩吶。他幼年喪父,母親帶領他們姊妹三個以討飯為生,生活極其寒苦。直到十四歲,才拜了劉俊宇先生的兒子劉自新為師學習嗩吶,而且白天還得要飯,晚上才能練習。這個年齡,啟蒙早的孩子應該已經能夠“上活”了,但他才剛剛開始。

圖2 魏永堂(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提供)

魏永堂的藝術天賦是很高的,但是他不像袁子文那樣,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天賦超人,他的天賦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來的。據老人講,魏永堂剛開始學習時,“很笨”,找不到“范”,吹得特別難聽,所以他只好鉆到地窨子里去練功,以免刺激到聽到的人,也同時避免擾民。當然,在地窨子里練功也有很多好處,那就是冬暖夏涼,還避開了風吹雨打。很多吹嗩吶的人都有這種經歷,袁子文也在其中。但是不久,他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技藝飛漲,這種現象,不知作何解釋為好。筆者與魏永堂的后人分析,情況應該是這樣的:魏永堂不像袁子文,是基本功練好了才來到劉老師這里的。他一開始就跟劉老師學,而劉老師是個盲人,看不見他的手指、口唇等狀況,糾正不及時,而魏永堂只能看老師演奏自己琢磨,這需要一個過程去體會。好在他學習和練功都十分用心,精于觀察,勤于思考,所以很快度過了這個困難時期,進入一馬平川的境界,僅僅學習了兩年,就能跟著“上事”了。到了20歲出頭的時候,他已經成為當地的名手。

說到這里,插一點“人事”方面的話。

由于后來魏永堂和袁子文經常合作錄音,而且前面說過,當地人提到袁子文時總是并提魏永堂,于是二人的師承關系就成了一段佳話和一個謎團。很多人都覺得二人關系不一般,但是具體是什么關系,卻大都說不清楚。有的說是上下輩親戚關系,有的說是師徒關系,等。筆者通過走訪和查找已有資料,基本搞清楚了這個問題,可以解開這個謎團了。原來,魏永堂正式拜的師傅是劉自新,但實際上是劉自明的父親劉俊宇在教他。這樣,名實關系就發生了錯位。從師徒名分上,袁子文應該是魏永堂的師叔;但從受業學藝的實際情況看,他們的藝術又來自同一個師傅,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一個情節。另外,魏永堂開始學藝時,袁子文已經成名。劉俊宇師傅是盲人,看不見徒弟的手指動作,教學畢竟有所不便,所以有些具體技術問題就交由袁子文去輔導魏永堂。于是,在某種程度上,袁也可以算作魏的老師。這是許多人不了解的又一情節。袁子文本身就高一輩,又教過魏永堂,后來又經常合作,所以很多人認為袁和魏關系就是師徒關系。事實是,雖有授/受業之實,但名分上,袁子文只是師叔。山東著名笙演奏家牟善平教授原來是魏永堂的同事兼學生,他說魏永堂管袁夫人叫“嬸子”,這就都對上頭了。

民間嗩吶藝人學藝,并不是只學嗩吶,而是要“圍桌轉”的。意思是,一個藝人要精通本班子的所有樂器。在民間,鼓吹班子在奏樂時是圍繞一個八仙桌的,奏樂間歇時樂器就擺在桌子上,所以,全能者就被稱為能“圍桌轉”。袁、魏,不但能夠圍桌轉,而且水平都相當高。先不說嗩吶,二人合作錄制的笛子曲《雙合鳳》,至今仍是各種唱片制品不可或缺的曲目。袁子文后來到山東藝專教學,除嗩吶外還教笛子,山東藝術學院的笛子教授曲廣義,就是他的同事兼笛子學生;魏永堂的笙更是出彩,他為袁子文捧笙,那叫一絕,兩種樂器緊密地貼在一起,出入進退,閃轉騰挪,粘連火爆,烘托得當,可謂珠聯璧合,天衣無縫。因為,二人不但技術高超,而且互相之間太熟悉、太默契了。后來他去了山東省歌舞團,除了主吹嗩吶以外,還兼吹笙和笛子,并且親手教出了一個著名的笙演奏家,就是前面提到的牟善平先生。前衛歌舞團的著名笙演奏家胡天泉,也曾向他請教;中央音樂學院的管子老師胡之后,也對他執弟子禮。可以說,當時國內吹笙的,只要有條件的,都希望向他請教。他1959年錄制的唱片《二板緒子》(柳子戲曲牌)也是國內較早的笙獨奏樂曲。筆者曾問老人,為什么袁子文的笙不如魏永堂的名氣大,答曰:他沒有吹笙的機會。因為他走到哪里都是老大,別人不讓他吹笙(當配角)。而魏永堂和袁子文在一起,則免不了當配角多一些。在當配角的過程中,魏反而練就了驚世絕活。

圖3 胡志厚先生贈予魏永堂先生紀念活動題詞(魏永堂之孫魏強提供)

再說袁子文。這位先生年輕時也是個十分頑皮的角色。那時,嗩吶在他手中,已經是個可以隨意模仿任何聲音的工具。頑皮勁兒一上來,惡作劇就不斷上演。在他的家鄉,有許多關于他的惡作劇的傳說。據同村的朱述運(2021年79歲)老人轉述他父親的記憶,袁子文年輕時曾在夜里用嗩吶吹《百鳥朝鳳》。民間老版的《百鳥朝鳳》不似現在舞臺上演奏的版本,豬狗牛羊的叫聲全都有,是所有禽獸鳴叫的集合。袁子文模仿雞叫,引起全村的公雞一起打鳴,把時辰都搞亂了,讓人聯想起高玉寶的《半夜雞叫》;他再模仿狗叫,又引得全村的狗一起狂吠,煞是熱鬧。更有趣的是,他用嗩吶模仿日本鬼子說話,逗得村民哈哈大笑。因此,他也得了一個外號——“袁二鬼子”。恰好,袁子文排行老二。

這種頑皮,是需要本事的。20歲以后的袁子文,本事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學成了本事以后怎么干? 常見的情況是,自己組個班子,或者搭親戚朋友的班子,穩定地“上事干活”,掙取報酬,再種點兒地,理理發,生活就很不錯。但是袁子文不同。他出徒以后,并沒有自己組班子,也沒有在當地穩定地搭別人的班子,而是踏上了“游學”之路。他覺得,全國吹嗩吶的人那么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要盡量多走一些地方,向更多的老師學習,和更多的同行交流,最大程度地豐富自己,壯大自己。十幾年中,他隨身一卷鋪蓋,一支嗩吶,足跡遍及山東、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西、陜西、東北等地,尋機搭班合作,同時暗自觀察揣摩人家的風格技巧。一圈走下來,他收獲極豐,能力更強了,眼界更開闊了,掌握的音樂風格更多了。另一方面,如果說走出去以前他僅僅在當地出名,那么在他出走后的游學過程中,他不僅讓各地的同行認識了他,擴大了自己在外地的影響,也將魯西南嗩吶的精妙之處傳播到了各地?!吨袊贰に囆g卷·民國分卷》提到:“民國十五年前后,一位名叫袁子文的民間藝人——人稱‘喇叭大王’,曾多次帶領鼓樂班赴河南、江蘇、安徽等省和東北各地演出,他演奏的《大和套》《小金蟬》《駐云飛》《花香蜂舞》等樂曲,給各地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他的精彩表演,魯西南鼓吹樂在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逐漸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雹菰摱巫逭卟辉?但情況屬實。

游學,需要盤纏,袁子文就靠本事來掙盤纏。他每到一處,就找到同行,和他們協商搭他們的班子上事。如果班主同意,就要報酬一塊大洋,多了不要,少了也不行。如果碰到不解事的同行,不同意合作,他就自己和人家唱對臺戲。吹一曲亮亮本事,把人家鎮住了,扭頭就走。同行后悔不已。

而魏永堂,就沒有走那么遠。他主要在家鄉周圍活動,成了當地的名人。

二、家鄉人的記憶

關于袁子文的藝術水平,也有很多口述資料。例如,據老人講,有一次袁子文搭別的班子在家鄉一個叫隨官屯的村子上事,事主是個家境殷實且要面子的人,從外縣請來了高手對棚演奏。對棚開始前,對方言語中略顯傲慢,袁子文有些不快,但他并不以言語相懟,而是不慌不忙地躲起來抽煙去了。對方吹得熱火朝天,眼看把聽眾都拉過去了。班主心里火急火燎,趕快打發徒弟四處找袁子文。徒弟在村邊地頭上發現了他,只見他一邊抽煙一邊在認真聆聽對方的演奏。徒弟把他拉回到桌旁,他抄起嗩吶,吹了一曲最普通最流行的,當地的嗩吶人都會吹的《開門》。聲音一出,不同凡響,技驚四座,聽眾又呼呼啦啦回到這邊。你吹什么我就吹什么,以水平壓倒對方,這是他的一貫策略。這一陣,給班主掙足了面子,也更加提高了他在當地的聲望。

還有一次,時間是20世紀40年代,他同若干支嗩吶隊伍一起應邀參加民國政府組織的祭孔大典。人家都覺得參加政府祭孔是件很莊重的事情,都把最好的衣服拿出來,著裝整齊,十分體面地前往會場;而袁子文,還是他那幾十年一貫制的老著裝:一件破棉襖。但是當輪到他演奏時,眾人被徹底折服,于是有了這樣一句順口溜:“綾羅綢緞大皮襖,不勝一件破棉襖?!辈贿^,筆者嚴重懷疑這句順口溜的真實性,因為祭孔是在陰歷八月,還不到穿皮襖的季節,如果說夾襖還差不多?;蛘?是在年底舉行的另外一場活動? 不追究了,就算是一種藝術的夸張和變形吧! 但不管具體穿的什么,服裝之間的反差度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以上,都是鄉里老人的口述,近似一種集體記憶,只是大致描述,時間地點都不一定準確,而且尚未具體談到袁在嗩吶藝術上的貢獻,專業性不強。畢竟,一個藝人的名聲是要靠他的藝術來支撐的。那么,他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能使當地人提到他就由衷地崇敬呢? 這些光靠老鄉親們的口述不行,需要專業人士的評價。

筆者為此采訪了袁子文先生的高足,著名嗩吶演奏家李廣福先生。他給筆者講了幾個關于袁先生的段子。

1.袁子文只有一支嗩吶(《大合套》用C調)。不管走到哪里,和什么人合作,沒有第二支嗩吶。但是不管人家吹什么調,他都能完美合作。因此得了個外號“十二個眼”。其實,民間嗩吶曲一般是用不到十二個調的。意思是說,嗩吶的每個眼都可以作宮音,運用自如。即使有半孔上的調,也難不住他,要不然怎么人稱“嗩吶大王”呢!

2.袁子文出名后,有人善意地想試一試他的功夫到底有多深,于是在一次合作中偷偷把他的嗩吶哨子換成了把攥子哨子。把攥子是用來咔戲的,哨片又厚又硬,安到嗩吶上雖能吹響,但其靈巧勁就很難發揮了。袁子文見狀,知道有人在搞惡作劇,故意讓他露一手。他不慌不忙,故作不知,就用這種又厚又硬的哨子照樣把嗩吶曲吹得無可挑剔,眾人嘆服。自此人們認識到:袁子文吹嗩吶,什么嗩吶都行,什么哨都行,哪個眼都行,半個眼也行。

3.獨門絕技“一串鈴”。嗩吶人只要提到袁子文,就會提到他的獨門絕技“一串鈴”,也有人叫“小鈴鐺”。并且,他有的徒弟居然說袁老師只傳給了自己,別人不會??磥?誰掌握了這門絕技,才算是袁門正傳。其實并不然,“一串鈴”只是袁子文的代表性絕技,并不代表他的演奏藝術的全部。況且,這門絕技也是他從老師那里學來的,并非原創,只不過是學得精,用得巧而已。李廣福先生說,所謂“一串鈴”,就是一種快速的軟吐,不用舌頭,是用氣拱出來的。他自己沒有把這種技術掌握到得心應手的地步,學得好的是鄒城的孫玉秀。⑥那時,這一帶的嗩吶藝人都要找機會和袁子文接觸一下,學點東西。孫玉秀似乎更加機敏,很快抓住了要領,掌握了這門絕技。然而,也有例外者。山東歌舞劇院前院長,著名嗩吶演奏家王彬林先生,并非袁子文的學生,剛剛60歲,比袁年輕了半個多世紀,但是他通過別人的描述和自己的參悟,居然把“一串鈴”掌握到了得心應手的地步,成了這一代人中習得此絕技的佼佼者,此絕技后繼有人。

三、省城雙星

20世紀50年代初,是兩位大師大展身手的巔峰時期。他們多次合作參加地區和省級乃至國家級文藝匯演,廣受好評,屢屢獲獎。

圖4 袁子文(第二排右數第二人)、魏永堂(最后一排右數第三人)參加華東匯演時的合影(魏永堂之子魏照明提供)

由于他們的出色表現,又由于當時山東省很注意保護和重用這些高水平民間藝人,于是,1954年,他們二位被調入山東省音樂工作組,吃上了“國庫糧”。在這個時期,他們一起錄制唱片《雙合鳳》《越調駐云飛》。魏永堂單獨錄制的,還有嗩吶曲《拜花堂》、笙獨奏曲《二板緒子》(柳子戲曲牌)等。在北京參加活動期間二人還曾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那時,這二位真是風光無限。特別是魏永堂,還被選為山東省第二、第三屆政協委員。

音樂工作組1957年合并到山東省藝術館。同年籌備成立山東省歌舞團,魏永堂被調去擔任嗩吶獨奏演員。次年,山東省歌舞團和山東藝術??茖W校正式成立,袁子文被調入藝專擔任嗩吶、笛子教師。⑦

來到省歌舞團的魏永堂,獲得了適合自己的施展和發展空間。除了演出外,還以其高超的技藝影響了一大批人。他的崗位沒有教學任務,但是實際他上教了很多學生。除了前面提到的胡志厚、胡天泉、牟善平等國內同行外,本團的小老鄉劉炳臣,也從他那里獲益良多。劉炳臣整理定稿的一些民間樂曲,都有魏永堂的心血在里面。后來劉炳臣到山東藝術學院任教,為傳承山東及中國嗩吶藝術作出了貢獻。山東師范大學的張富森教授,也是魏永堂的高足。

袁子文去了藝專教學,對他來說是個考驗,因為院校教學和民間傳承有很大區別,學院是要用樂譜的,而民間則沒有。但是這難不倒他,學就是了。據山東藝術學院笛子教授曲廣義先生回憶,袁子文開始學唱譜很有意思,唱名不對,但是音高和音程都對。別人唱do re mi,他可能唱成mi fa sol,但音高和音程實際上是do re mi,一時傳為笑談和美談。這種情況是短暫的,他很快掌握了簡譜的用法,并且能自己記寫旋律骨架。曲教授同時回憶道,他當時剛畢業到藝專當老師,繼續跟袁子文學笛子,發現袁子文的耳朵(聽覺與記憶)特別好,即興演奏的能力超強,一首簡單的民歌,他能吹兩個小時不重樣。現在,這種能力在院校已經消失了。

袁子文在藝專教出的專業學生,見于記載的只有一個淄博歌舞團的韓克儉,已經去世,無法獲得更多信息。相反,倒是他的幾個“業余學生”,影響比較大,例如山東歌舞團的王昆侖,《奇襲白虎團》劇組的馬宏川等。

王昆侖,1945年出生,山東歌舞劇院退休嗩吶演奏員。進入歌舞團之前,他是山東地質局801水文支隊的維修工。1963年的一天,他到藝專找同學玩,恰巧看到袁子文在教學生。第一次聽到如此迷人的嗩吶聲,昆侖立刻愛上了這件樂器,并當即請同學介紹拜袁子文為師,成了袁子文的業余學生,他吹響嗩吶的第一聲就是袁子文教的。十年后的1973年,憑借跟袁子文學來的本事,他被調入山東省歌舞團。他對袁先生的感情猶如父子,生活上對先生關懷備至。袁先生無后,夫妻二人的生活能力也都很差,特別是在先生最困難時期,他寧可自己不吃不用,也要保證先生的生活。袁子文深受感動,將自己的技藝傾囊相授,去世時把所用樂器都傳給了他。可以說,他是與先生相處時間最長,受益最多的“業余學生”。先生逝世后,他還親手為先生穿上了壽衣。對袁子文的藝術,他有著很深的理解。他認為,袁子文的嗩吶技術全面,悶(喉聲振動)、咔(把攥子)、賓(地方口音,實際用字不明,指嗩吶用大哨)、吹(吹戲),樣樣精絕。音色響而不噪,弱而不暗,即興演奏像孫悟空,千變萬化。他說,袁子文不喜歡吹歡快的曲子,喜吹大曲子和柳子戲曲牌。他把《開門》叫作《大合套》,可能體現了他的大曲思維。他評價當時在濟南的幾位嗩吶高手:袁子文的風格穩健大氣,最為獨特;魏永堂火爆熱烈;牛允海干凈利落脆。昆侖老師還說,袁子文在教他吹嗩吶的過程中,不止一次地教導他:“藝,不易,要好好學習。少年頑皮不用心,不知書中有黃金,早知書中有黃金,高點明燈苦用心。”這句順口溜,不知道是不是袁子文的原創,估計應該改編自“書中自有黃金屋……”那句名言。但袁子文既然拿來激勵學生,應該包括了自己的切身體會在其中。據他的侄子袁登福先生講,袁子文小時候沒有上過學,但是晚年他見到袁子文時,看到袁子文能用繁體字寫信,這就是袁子文刻苦學習、爭取適應新的工作的例證。一個大學老師,不能只會口授加示范讓學生模仿,也應該與時俱進。

四、專家的評語

著名音樂學家喬建中先生20世紀70年代在山東工作時,曾對魯西南鼓吹樂作過深入研究,但是和袁子文、魏永堂卻完美錯過,未曾謀面。1979年他回到山東,和魏占河老師一起去拜訪過袁子文,暢談一個小時。他對袁子文的印象是,樂觀幽默,談笑風生,是民間藝術家群體中技藝高超的大師! 這是他在微信中表達的,隨后是三個大拇指和兩朵鮮花。他指導編撰的《典藏中國音樂大系之弦管傳奇》一書,收錄了袁子文和魏永堂作為魯西南嗩吶音樂的代表人物。書中這樣說:“(魏永堂)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所演奏出的魯西南鼓吹樂,定會永遠地被后人所懷念?!雹唷霸游膶拇邓囆g的追求及貢獻,絕對是本世紀魯西南地區嗩吶演奏風格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鼓吹樂家。”⑨該套出版物的有聲制品收錄了袁子文的笛子曲《下調駐云飛》,嗩吶曲《大合套》;魏永堂的笛子曲《揚州小開門》,嗩吶曲《風攪雪》。

筆者的導師袁靜芳先生,也是較早對魯西南嗩吶音樂進行深入研究的學者。她對袁子文嗩吶演奏藝術的評價是:“我認為袁子文演奏的《大合套》,與當時我采集到的其他錄音相比,在藝術修養與演奏技巧上的確高其他藝人一等?!边@也是在微信中表達的。

筆者亦曾將《大合套》錄音發給山東歌舞劇院前院長、嗩吶演奏家王彬林先生,他聽完后說:“這老先生的味道真是棒極了,可惜留下的東西太少了。”微信語。

中央音樂學院嗩吶教授石海彬在聽完我發給他的袁、魏二位的錄音后說:“您發的那三個音頻我都聽了,真是太棒了,精彩絕倫啊!……袁子文先生的這個《大合套》,太棒了,就從這個二位先生的演奏對比來說,你看同是巨野縣人,但是他們二位大師的風格完全不同。魏永堂先生山東的風格更加鮮明,你看它里面的這些彈舌音、‘小鈴鐺’什么的,用得真是信手拈來,特別棒。但是你看這個袁子文先生,我第一次聽到這個,也同是開門的變體,從整個他的音色和他的功夫,我感覺他用的哨片會很硬,所以他的聲音特別的樸實好聽,是‘大道至簡’的一種藝術美感,真是棒,真是棒!”“我覺得袁子文太厲害了,太高深了,他的功夫一聽就能聽出來的。他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韻味也不一樣,它更像河北的東西多。河北的東西硬邦邦的,這種這功夫也了得?!?以上都是微信表達)不得不佩服業內高手的點評,人家連哨片、風格的區別等全都說出來了,而且是符合實際的。袁子文走南闖北,吸收的東西多,但是都糅進他的《大合套》中了。

至此可以說,袁子文是他那個時代的中國嗩吶大王,已經是當地民間和專業嗩吶界乃至音樂學界明確無誤的共識了。

本文臨近結尾,筆者也談一點兒自己聽袁子文《大合套》的感受。說實話,一開始我聽這份錄音覺得不夠過癮。全曲的演奏粗獷豪放,穩健扎實,這是很明顯能感受到的美。但是,也許因為我的審美形成了一個定式,即魯西南嗩吶音樂中的“穗子”,是個即興炫技的段落,穗子不炫技,就覺得不過癮。袁子文就是這樣,他的穗子并不炫技,只是由一板一眼變成有板無眼,速度不快,聽起來還是四平八穩,直到最后速度也沒明顯加快。反觀魏永堂的《風攪雪》,和《大合套》來自同一支曲子《開門》,但是魏永堂的穗子和袁子文就很不同,火爆熱烈,技巧華麗,適合一般不太內行的人聽。后來經過與袁子文的學生以及其他嗩吶高手交流,才知道這就是袁的風格。他技巧高超,卻不愛炫耀,就像他不愛吹歡快的曲子一樣,是一種審美取向在引領他的演奏。在他的內心里,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和情懷? 現在已經無法確知。后來再聽他的《大合套》,筆者就經常聯想起一出京劇《艷陽樓》。1990年,我有機會看了一場著名武生演員錢浩梁出演的《艷陽樓》。在那出戲里,他扮演的高登是大武生應工,高登喝醉酒以后,與兩個短打武生對打。高登不像短打武生那樣連翻帶蹦,但大將風度展露無遺。他功架穩健扎實,動作優美流暢準確,與兩個小武生配合得天衣無縫。雖然最后的結果是高登被殺,但其大武生的功夫卻博得滿堂彩。在筆者眼中,袁子文就像高登,但不是戲里那個失敗被殺的高登,而是那個功夫高高在眾人之上,盡顯大將風度的高登。

尾 聲

當下,鑒于資料短缺,關于袁、魏二人,只能談這么多了。由于二人已經去世多年,山東藝術學院、山東歌舞劇院都沒有保留二人的檔案,資料只能求諸眾人的口碑。最后的問題是,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筆者為什么要這樣零零碎碎東拼西湊地來寫這二位大師?

首先,這二位大師是他們那個時代,乃至當今中國嗩吶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中國民間以嗩吶主奏的鼓吹樂,有它極高的文化價值,而與文化價值并存并對文化價值給予支撐的,是它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樂人的行為之中,他們在民間為紅白喜事服務,充當了民間禮樂的角色。在這層意義上,班社與班社之間,樂人與樂人之間,并無明顯差異:只要有班社加入儀式,不管是張家、李家還是趙家,其“禮樂”的意義就實現了。而藝術價值則不同,它可以從文化意義中、從民俗中獨立出來,作為一種單純的藝術審美價值而存在。在這層意義上,藝人個體的差異就顯而易見了。在歷史長河中,嗩吶藝人創造了輝煌的演奏技術和海量的經典樂曲,構成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一個寶庫。作為站在藝人群體頂端的代表性人物,其意義毋庸多言。沒有一代一代的袁、魏式的人物,就不會有我國精彩絕倫的嗩吶藝術。這樣的人物,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是必須在音樂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們的音樂史,應該充分重視對這些人的研究和記載。

其次,我們現在音樂學院的嗩吶演奏專業,就是以這樣一批人為主力建立起來的。1949年以后,我國建立了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高等音樂院校。在學科建設方面,比較典型的是中央音樂學院。西洋樂,請蘇聯專家,派人出國學習;而國樂,則從民間聘請了大量藝人來校任教,如朱勤甫、楊元亨、趙春峰等??梢哉f,民間藝人撐起了學院的半邊天。中國音樂學院當時的任務是傳承發展民族音樂,也聘請了馮子存、趙春亭等大師級人物任教。其他學院,同樣的情況不勝枚舉。那是個白手起家開創基業的時代,正是這些人,為音樂學院的傳統器樂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袁子文,沒有到國家級院校教學,但他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并且是水平極高的一員。如果不是山東早早把他“扣下”,他到哪個國家級學院教學也說不定。魏永堂雖然不在教學崗位,但是他教的學生,如胡志厚、張富森、劉炳臣等,都是有相當地位的藝術家。所以,從為專業音樂教育奠基的角度,這些人也是必須被記住的。我們的近代音樂教育史,也應該給予這些人應有的地位。

袁子文和魏永堂,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放到現在也是。我們不但不能忘卻他們,更應該讓年輕一代知道,在半個世紀前,有那樣一批人,為中國的傳統器樂表演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音樂院校的傳統器樂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袁子文和魏永堂,是嗩吶界的領袖人物,絕代雙驕,尤其應該為嗩吶青年們所牢記。

感謝李廣福、魏玉靜、姚繼平、李玉坤、王昆侖、王希彥、曲廣義、王彬林、魏強、袁登福、劉炳臣、袁靜芳、喬建中等老師,為本文提供資料。

注釋:

①指第一作者劉勇。以下“筆者”同。

②此說法出自中國ISBN 中心出版的《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山東卷》,1994,第1869頁。

③排在第二位的和貫賢也是菏澤人,著名嗩吶演奏家,尤善錫笛,著名嗩吶演奏家胡海泉曾向其問藝。他沒有到省里工作,主要在家鄉從事演奏和培養人才。

④《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中的樂人簡介比較簡略,網上的材料不但簡略,且常常有錯。

⑤史仲文、胡曉林主編:《中國全史·藝術卷·民國分卷》,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第1043頁。

⑥著名嗩吶演奏家,尤善銅桿嗩吶。

⑦1959年國慶節慶?;顒咏Y束以后,省里又將牛允海、孫玉秀、劉炳臣等調入歌舞團,形成強大的嗩吶演奏隊伍。此前稍不留神,一個任同祥被上海挖走,雖然離開了山東,但是作出了更大的貢獻。

⑧《典藏中國音樂大系之弦管傳奇》,臺灣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2001,第30頁。

⑨同⑧,第3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午夜毛片福利| 99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四虎AV麻豆|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6免费视频| 性网站在线观看| 啪啪永久免费av| 日韩视频免费|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亚洲精品日产AⅤ|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精品国产91爱|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红杏AV在线无码| 亚洲免费播放|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国产白丝av|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国产精品浪潮Av|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